文|周 步
一般情況下,人們是把“沙漠”和“不毛之地”對應(yīng)起來的,它幾乎是死亡的代名詞。很少有人面對沙漠時會高興得手足舞蹈,除非是旅游,因為沙漠里不容易見到有生命的東西。
沙漠是渴死了的大海。
但沙漠又是這個世界上無法刪除的一道風(fēng)景。
前些天,看到網(wǎng)上有一組有關(guān)沙漠的照片。那些精美的圖片,把沙漠表現(xiàn)得美輪美奐,宛若天庭仙境。金黃色的沙丘,此起彼伏,細(xì)膩、柔順,仿佛金燦燦的溫床,讓人有坐上去的欲望。沙子是極溫順的東西,那些細(xì)微的沙子,如水,會流動。大自然用風(fēng)的手法,在沙漠里勾勒出最美妙的線條,猶如女性曲線之美。大自然其實沒有丑陋的東西,只是我們?nèi)狈Πl(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戈壁的粗糲和猙獰,是另一種美,如虎嘯,如獅吼,如雄渾遒勁、大氣磅礴的史詩和小丑鬼怪的面目。
黃色是沙漠的主色調(diào)。看那些金黃色沙漠的照片,我忽然覺得,如果不是沙塵暴、干旱、缺水、死亡、恐怖、寸草不生等因素,沙漠實在是太美了,簡直就是一個色彩絢爛、璀璨靚麗的人間天堂。
去過沙漠多次,去得最多的是敦煌的沙漠。在月牙泉鳴沙山那片金黃色的沙海里,我盡情地享受著這大自然賦予人類最溫柔的眠床。那些細(xì)膩、金黃、柔順的沙子,一腳踩上去,就是一個深深的腳窩,再回首,已是歲月已舊。現(xiàn)在那片沙漠已經(jīng)被保護(hù)起來,專供游人欣賞、娛樂、拍攝電影電視劇等。綠色多受寵愛,黃色多遭嫌棄。
但在大地母親不會厚此薄彼。
綠洲的上面,多長植物;沙漠的底下,多有寶藏。
沙漠是和綠洲相對應(yīng)的另一種土地。沙漠如同我們吃慣了山珍海味之后的農(nóng)家小炒,或如同我們看慣了小橋流水之后的漠野雄風(fēng)。事實上,沙漠未嘗不是一道好看的風(fēng)景。
中國西部有不少沙漠。在甘肅的酒泉、金昌,青海的冷湖、熱水,新疆的羅布泊等地,那里的沙漠,真的是一望無際。冷湖等地的沙漠不應(yīng)該叫沙漠,那里沒有沙子,只有鹽堿地和戈壁灘。很多地方是堅硬異常的鹽堿地殼,寸草不生。還有很多地方,如新疆的魔鬼城等,白堊紀(jì)流水的沖刷和千萬年歲月的雕鑿,使得那里形成了奇異的雅丹地貌,似城堡、似殿堂、似艦隊、似樓閣,似人物、似動物、似植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死亡之地如此生動有趣。人在這樣的地方行走,你感覺到的不是興奮,而是渺小,甚至是恐懼和無助。有時你看似很近的一個地方,走了半天依然沒有走到它的跟前。呼嘯凜冽的漠風(fēng)在這里回旋穿行,發(fā)出的聲音怪誕荒謬,如鬼怪凄厲,似狼嚎狐叫,令人毛骨悚然。這是冷酷的沙漠。
相對于雅丹地貌、鹽堿地殼、大戈壁,沙漠也有柔順一面。張賢亮是用沙漠和荒涼賺錢最多的作家,是開拓者和領(lǐng)跑者。沙漠文化、荒涼經(jīng)濟(jì),非獨到的思路不能經(jīng)營,成果顯著者更是寥寥。那是死海里長出的莊稼,那是荒蕪中掘出的美景,那是貧瘠中挖出的金窖。其實,沙漠里真的是有金子的,那些“金子”就是礦產(chǎn)、煤田和石油等。
大概所有美麗珍貴的東西,都不會讓你一眼就看穿它的美麗。沙漠就是。煤田和石油,如遁跡于世外的武林高手,如隱匿于地底的寶貝,深藏不露。
事實上,這個世界遍地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