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容,顧晶燕,王衛(wèi)理,胡雯晴,孔瑩瑩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 無錫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靜脈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的凝結,血栓脫落可引起肺栓塞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目前在國內臨床上報道的較多的是采用醫(yī)療干預的方法在術前及術后采用藥物及手術的方式對患者進行DVT的預防或治療,而較少報道如何從護理的角度在圍手術期采用系統(tǒng)而全面的方法對患者進行DVT的預防[1]。本研究對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普外科腹盆腔手術的患者進行調查,運用Autar評分表對術前準備患者進行評分,中危及以上的患者使用集束化的護理干預措施;并對是否進行護理干預的患者發(fā)生DVT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判斷集束化護理在預防外科腹盆腔手術患者DVT發(fā)生率是否有效并評估護理效果。
選取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入住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普外科腹盆腔手術的患者70例進行研究,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研究,其中男55例、女15例;年齡14~75歲,平均52歲;手術方式均為全麻下行腹盆腔手術的患者;運用《Autar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進行評估后中危及以上的患者;按照信封式分組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兩組,C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T組,干預組,運用《集束化護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執(zhí)行表》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方式、麻醉形式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術前3個月內未服用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無血栓栓塞性疾病,無凝血功能障礙[2]。①患者同意接受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年齡在14-75周歲之間,具有語言溝通能力;③普外科接受腹盆腔手術患者;④運用《Autar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進行評估后中危以上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②無法合作者,如有精神疾病史患者。剔除標準:患者依從性差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完成者,研究過程中自愿退出者。
《Autar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
《集束化護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執(zhí)行表》
“安究”氣壓治療儀
“美迪康”醫(yī)用靜脈曲張彈力襪
患者入院后接診護士進行評估,選擇準備進行腹盆腔手術且排除已發(fā)生DVT患者,使用《Autar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進行評估,對于評分結果中危以上的患者做好解釋征得知情同意后按照信封式分組入組。在患者圍手術期,由責任護士對對照組手術后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并對干預組的患者根據《集束化護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執(zhí)行表》進行護理,最后在患者出院時對所有入組進行腹盆腔手術的患者DVT發(fā)生率、護理考核評分和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
干預組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1.3.1加強術前宣教,告知患者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適應床上大小便,學習術后早期活動的步驟,包括患者床上抬臀運動,踝泵運動,床上坐起,使患者在術后能順利地開展床上功能鍛煉,告知患者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
1.3.2物理治療通過外力作用,使患者下肢被動進行活動,包括氣壓治療儀,醫(yī)用靜脈曲張彈力襪等。
1.3.3術后指導:對已經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患者,指導患者抬高雙下肢,減少深靜脈發(fā)生回流障礙。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告訴他們正確的預防措施,鼓勵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指導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鍛煉、下床活動。
1.3.4健康教育: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和低膽固醇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將產生的數(shù)據納入到SPSS14.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行x2檢驗,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以P<0.05表示。
在DVT發(fā)生率上,干預組明顯更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考核評分及患者滿意度上,干預組更優(yōu),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DVT是在深靜脈血管內,血液發(fā)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在臨床上,在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更多采取醫(yī)療方案,比如開始短期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或是同時聯(lián)合應用維生素K拮抗劑。集束化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行為,主要是通過醫(yī)護人員的護理行為來改善患者的護理結局。該護理模式需要護理人員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平時需要對其加強嚴格的護理培訓,以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對每一位患者進行有效評估,對其實施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及護理。
本研究中干預組實施了集束化護理,大大降低了DVT發(fā)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同時也促進了本科室的護理質量持續(xù)性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