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斌??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小學教育在革新理念的同時,越發(fā)重視教學方法的選用和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但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也面臨許多問題,其中最為棘手的就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剝奪,阻礙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為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提升學生主體作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主觀能動性;生本理念
小學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既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又需要學生具備數學應用能力,達到數學服務生活的目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氛圍,重視教學方法的選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小學數學在知識與能力上對學生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隨著教育理念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無論從知識內容上,還是軟硬件條件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教學仍面臨著嚴峻的問題,這主要體現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薄弱。誘發(fā)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體現在教師對陳舊思想的固守上。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以及一刀切式的教學讓學生失去課堂學習興趣,程度好的孩子覺得老師講的索然無味,程度稍差的學生跟不上課堂節(jié)奏無法集中注意力。其次,是學生的惰性思維在作祟。小學生的理解力較差,邏輯思維混亂,對于稍有難度的知識都會選擇逃避,因此,遇到問題不思考是小學生的通病,再加上游戲、視頻等新鮮事物的沖擊,學生更難以集中注意力。再次,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也存在一定問題,沒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忽視活動在營造課堂氣氛中的作用。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發(fā)揮,既有主觀不努力的問題,也有客觀條件的抑制,我們在今后的教育中要努力克服困難,改掉這些問題。
二、 喚醒學生主體地位的意義
喚醒學生主體地位是當今教育的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只有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才能促進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習效能。小學生的好奇心重,參與熱情高,要想促進其開展深入學習就要充分激發(fā)其興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教學的開展起到杠桿的作用。數學是思維與應用相結合的學科,教師不能一味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形成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尤其數學是一門強調應用的學科,因此,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刻不容緩。
教育貴在堅持,頭腦風暴也是如此,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思考,樂于學習,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除此之外,主體地位的發(fā)揮也能為師生、生生的良好溝通奠定基礎。溝通和表達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交流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溝通的欲望才能在與同學合作時進行有效的配合。在學習中要注重與教師的溝通,有些學生不愿意與教師交流,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愿意尋求老師的幫助,這已成為學生學習的阻礙,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就是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
三、 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
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將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我意識對學習的有利影響,我們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要注意主客觀雙方面的努力。
(一) 營造互動氛圍
小學生注重課堂的趣味性,熱鬧的課堂更能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教師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在認識時間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鐘表制作,然后分成小組進行時間辨認訓練,改變以往教師教授的方式,讓學生更重視參與的重要性?;顒邮菣z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活動的開展更有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比如我們可以采用益智比拼的形式,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數學模型制造,比如天平、秤、算盤等,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動手創(chuàng)作,提高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數學游戲也是我們常見的應用方式,將數學對象擬人化,進行有趣的表演,讓學生自行編寫劇本,組織表演,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
(二) 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
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者,也是課程的設計者,只有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找到創(chuàng)新課程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發(fā)揮教學在激發(fā)學生主體作用中的重要意義。想要設計一堂好課,教師首先要對教學的內容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然后梳理出這節(jié)課哪些地方可以設計出新穎的表現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借助網絡資源或軟件將構思加以實施,同時注意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達到學用結合的目的。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求教師能夠進行主動學習,加深自身的學科認識,吸納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思想與案例,做好筆記,并將有效的經驗與工作相結合,設計出更為合理的教學內容。此外,學校也要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多組織學習活動,加大培訓力度,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教育人才。
(三) 豐富學習的活動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一直是小學教學的常用方式,它為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在合作中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并利用合作的機會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有意識地改變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授課已經不滿足于利用PPT進行展示了,教師在創(chuàng)新應用中將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微課制作,以及反轉課堂都融入到教學當中,化抽象知識為具體的展示。對于正方體堆積的問題,許多學生十分犯難,重要原因就是空間意識的缺失,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透視功能,讓學生看見正方體的堆積形式,從而加深認識。
四、 結語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各類手腦并用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強化認識的基礎上提高對數學學科的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yǎng)數學思維,促進邏輯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何琳.論學生主體作用對小學數學教學成績的提高[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39-239.
[2]王淑艷.淺論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才智,2015(6):134-134.
[3]鄭玉娟.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7(4):211-212.
[4]汪曉霞.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探討[J].中外交流,2017(13):127.
作者簡介:
蔣光斌,重慶市梁平區(qū)天臺完全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