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要:“一軸心、四結合”是職業(yè)學校大語文教育的實施模式,即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育應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教語文與教做人有機結合,語文學習與專業(yè)課學習有機結合,讀、寫、聽、說有機結合?!耙惠S心、四結合”大語文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和有力舉措。
關鍵詞:一軸心、四結合;大語文教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12C-0044-04
推進素質教育,注重職業(yè)道德和人文素養(yǎng)教育已經成為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終極目標的內在要求。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語文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立德樹人、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將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筆者進行了20余年潛心不輟的實踐與研究,構建了“一軸心、四結合”具有職業(yè)教育特色的大語文教育實施模式。
一、“一軸心、四結合”大語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起點
大語文教育思想是20世紀80年代張孝純先生提出來的一種教育教學理念,意在打破語文教學脫離生活實際的僵化模式,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教育更加關注人的全面科學發(fā)展。這種理念深刻影響了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后來提出的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都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首次將大語文教育與《論語》聯(lián)系起來的是語文教育家張隆華先生。作為大語文教育的歷史源流的《論語》記載了孔子在大語文時代背景下的語文教育活動。后來不少教育界專家把大語文教育的研究和大教育思想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大語文”教育思想也是跟“大教育”一脈相承的。不少語文教育家如魏書生、張孝純等又吸取“系統(tǒng)三論”的宏觀思想來形成自己頗富特色的語文教育模式。對大語文教育的核心觀念研究比較深入,“大語文”教育的研究范圍和深度不斷拓展,有代表的教育思想和研究成果不少。這些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
首先是對“大語文”教育的理論研究,如張孝純的“一體兩翼”大語文教學模式,強調在課堂教學里精講巧練,把學生引入“大社會”,通過學校第一課堂,老師開辟第二課堂和社會大課堂來學習語文。1992年,北師大的張銳先生針對“一體兩翼”,指出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應包含在語文環(huán)境之中。張國生老師則認為簡化修改之后的“大語文”教育應是:“語文教學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秉S初先生提出語文資源開發(fā)與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語文觀。顏艷老師提出要理清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個邊界和生活化教學推進的度,防止泛生活化傾向等等。
其次是對“大語文”教育的實踐探索。這主要體現(xiàn)在語文教育一線教師的實踐探索上,在這方面,對普通中學的大語文教育研究較多,職業(yè)學校大語文教育的研究從已有的文獻期刊看來只有寥寥30余篇。普通中學的一線教師主要從語文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聽說教學幾個方面的教學入手,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為目標,探討語文教學與社會、與生活聯(lián)系的方法和途徑,以及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的大語文教育改革實踐。例如姚竹青老師的“教大語文,育小能人”的教改實驗。職業(yè)學校的一線教師主要從觀念確立、模式探究、平臺構建、人才素質、綜合能力等方面探索大語文教育的實施途徑,如張國基的《論“大語文教育”與“大德育”在高職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田宏麗、王瑜的《大語文教育下的綜合性人才培養(yǎng)》,唐建的《構建高職院校大語文教育模式芻議》,任煥茹的《高職院校大語文平臺的構建及作用》,洪山的《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實施“大語文教育”探析》等,綜觀這些教育實踐探索,他們都以張孝純的“大語文”教育觀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為理論基礎,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進行語文教學。
再次是語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理性思考。這是目前“大語文”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這些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大語文”教育進行建構和論述。影響深遠的有著名特級教師黃玉峰老師的專著《教學生活得像個“人”——我的大語文教學》,俞玉萍老師的專著《漫步大語文的教與學—向著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出發(fā)》。
最后是“大語文教育”的影響。2001年公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大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巒在《〈語文課程標準〉回答語文課程倡導哪些課程理念》時說:“《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碧丶壗處熽惢轮傧壬f:“即使是單純追求升學率,也得實行大語文教育?!备鞯氐摹按笳Z文教育”實驗如雨后春筍。報刊、書籍、網絡中“大語文教育”的內容數(shù)不勝數(shù)?!秾W語文》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將“大語文教育”作為自己的辦刊方針?!墩Z文學習》1993年7月開始在封面上引用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涅斯克“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說明他們是贊同“大語文教育”的?!墩Z文世界》每期封面上都有“青少年的、大語文的”幾個字。《語文報》初中版首頁“主編寄語”說:“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我們將繼續(xù)高揚‘大語文教育的旗幟”。200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語文教育論集》一書,作為20年“大語文教育”教學實踐的一個里程碑。2009年,根據普通教育新課標,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出版了《大語文系列叢書》。
縱觀“大語文”教育研究的歷程,雖然方興未艾,對大語文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現(xiàn)有的“大語文”教育體系的構建還不完善,還沒有找到語文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的有效合理的系統(tǒng)教育模式,在語文選修課程的開發(fā)、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和網絡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方面重視不夠。論及高職語文課程開發(fā)與教法改革的少之又少,特別是大語文教育對于提高五年制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綜合職業(yè)能力的重要性迫切性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構建適應于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五年制高職大語文教育模式成為時代所需。
二、“一軸心、四結合”大語文教育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方法
“一軸心、四結合”,即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育應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教語文與教做人有機結合,語文學習與專業(yè)課學習有機結合,讀、寫、聽、說有機結合。這種實施模式,解決了五年制高職語文教學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與路徑。endprint
(一)解決了語文課程選修課開設不足,課內與課外脫節(jié)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首先,就全省的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設置現(xiàn)狀進行了抽樣調查,在掌握課程設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立足校情,開發(fā)基于學生社團的校本課程。如廣播社的“新聞通訊寫作”、古風社的“國學經典”、演朗社的“演講與口才”、文學社的“文學賞析”、話劇社的“中外戲曲賞析”等,融語文學習于社團活動之中;其次,定期不定期舉辦專題閱讀沙龍,專業(yè)技能展演、每周一詩等活動,將語文學習進一步向課外延伸;再次,將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開發(fā)“人文素養(yǎng)類”校本課程,如“相約人文”“創(chuàng)優(yōu)素質”等,將教語文與教做人結合起來。
(二)解決了語文教材選文偏少、學生閱讀積淀嚴重不足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首先對教材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拓展,編寫配套《語文讀本》四冊,并將選文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如講解李白的《將進酒》,可引導學生閱讀同類詩歌、同時代詩人對李白評價的詩歌等。再如,講鐵凝的《文學是燈》,推薦閱讀《哦,香雪》。講解王小波的《明星與癲狂》,可以結合郭敬明《小時代》三部曲和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進行對比閱讀。課本是教學的依據,但再好的教材也受制于篇目的限定。1920年胡適批評當時的教材選文太少了,認為一學期讀20篇文章是無法學好語文的。大語文教育倡導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名著經典中,豐富閱讀積淀,提升審美素養(yǎng)。
(三)解決了語文教學與專業(yè)學習、發(fā)展智力素質與非智力素質相脫節(jié)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通過對實習生和企業(yè)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口語交際能力、實用文體寫作能力、軟文理解能力、篩選信息能力還存在很大的不足;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更看重敬業(yè)精神、行為自控能力、溝通表達寫作能力和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既屬于智力因素又屬于非智力因素,屬于人文素質范疇。針對4.5+0.5人才培養(yǎng)方案,立足電子商務專業(yè)學生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開發(fā)了“軟文寫作”校本課程,將語文教育與專業(yè)技能緊密結合,并編寫相應的教材2部,其中《商務軟文寫作》已成為國家規(guī)劃教材。大語文倡導,語文能力訓練不局限于課堂內和教科書,還發(fā)展到課堂外和其他專業(yè)領域,先由語文教育奠定人文基礎,再由專業(yè)技能凸顯職業(yè)能力,“軟文寫作”校本課程全方位彰顯了語文教育與職業(yè)發(fā)展的有機結合。
(四)解決了偏離語文教學規(guī)律,肢解文本、埋頭“習題”的教法問題
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將讀、寫、聽、說結合起來,進行大語文教法實踐。結合授課內容,進行給定主題的課前三分鐘演講,學生為了這三分鐘,課前要搜集資料—閱讀,整合資料—寫作,課前演講—聽講和說話。課中,采用基于翻轉課堂的自主閱讀賞析模式,強化自主學習能力;采用基于傳統(tǒng)誦讀教學的情境渲染,誦讀感悟中進行審美體驗;采用作文輔助教學法,通過情境敘“寫”來品味、涵詠、賞析文本,豐富閱讀積淀,提升語文能力;做好課外助讀指導,利用自媒體,通過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即時發(fā)布經典美文和系列閱讀篇目,讓學生說感慨寫心得,不拘字數(shù)和形式,一段心靈感悟,一點好句分享,一篇研究小文皆可,讓學生靜靜品閱心靈流淌的文字,真正在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體現(xiàn)“語文的功夫在課外”大語文教學本真。
三、“一軸心、四結合”大語文教育的實踐創(chuàng)新
“一軸心、四結合”著眼于語文課與專業(yè)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從理念、課程、模式、教法、資源、評價等維度深度探析了職業(yè)學校大語文教育的內涵本質與實施途徑,在更新職業(yè)教育語文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善課堂教學生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專業(yè)復合人才、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發(fā)揮了切實作用。
(一)五年制高職語文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
大語文教育倡導“全人教育”“全人作文”,強調語文教育要以人獲得更好的身心發(fā)展為基點,不僅在于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yǎng)。學語文不是為了做幾道題目得高分,而是為了打下“精神底色”,文道并重、知行統(tǒng)一,注意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融“教、學、做”為一體,既強化了價值取向又更新了五年制高職語文教育理念。
(二)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結構與內容的創(chuàng)新
以語文必修課程為核心,開發(fā)了與專業(yè)學習密切結合的跨學科整合課程“商務軟文寫作”,“商務軟文寫作”,目前已成為電子商務專業(yè)核心專業(yè)課程;以語文必修課程為核心,開發(fā)了與學生生活和職業(yè)素養(yǎng)密切相關的人文類校本課程“創(chuàng)優(yōu)素質”“相約人文”等,已被作為軟件技術專業(yè)課程開設;以語文必修課程為核心,開發(fā)了課內課外相結合的“語文必修(1-4冊)選修教程”和文學社團、戲劇社團等選修課程……另外,詩詞大會、演講比賽、辯論賽、漢字聽寫大賽、自媒體閱讀等隱性課程影響,也引領了學生以課堂學習為軸心,向學校、家庭、社會延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課程中感受語文魅力,讓語言提升和人文浸染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痕。
(三)五年制高職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構建的“一軸心、四結合”五年制高職大語文教學模式立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將“學校、生活、社會”緊密聯(lián)系,“教、學、做”合一;根據主體性教育理論,將語文學習與專業(yè)技能緊密結合,針對未來職業(yè)崗位加強語文實踐性教學;根據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大力進行教法改革,倡導舉三反一、情境創(chuàng)設、閱讀體驗和自主感知等教學方式,聽、說、讀、寫結合,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整體感悟、品味、熏陶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要求教師理念要新、定位要準、思路要清;立足課堂,宏觀引導,精心設計,評價到位?!耙惠S心、四結合”本質上是從生態(tài)學的視角來研究教學,將教學看成一個整體、一個系統(tǒng),善待教學中的生命,關照學生的個性多樣性,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活世界,促進師生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從而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職語文課堂生態(tài)。endprint
責任編輯:方健華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jor Chinese Education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Li
(Nanjing Zhonghu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jing 210012,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One axis and four combinations" is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school major Chinese education, i.e. Chines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axis, extend it to all areas of the students' life, combine the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integrate Chinese and behaviors, Chinese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learning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One axis and four combinations" in major Chines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lement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se core literacy.
Key words: "one axis and four combinations"; major Chinese education; Chinese core literac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