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借助移動智能設備進行學習正成為高職學生新的學習方式且對其學習的影響愈來愈大。但由于移動學習剛剛興起,不僅移動學習的平臺和資源建設不完善,而且各高職院校在學生移動學習條件創(chuàng)設、學生移動學習引導方面都做得極為不足。本文通過對現(xiàn)階段影響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借助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促進學生學習的對策。
關鍵詞:移動學習;影響因素;對策
一、 引言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和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借助互聯(lián)網、通過移動智能終端設備進行學習正成為高校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著名移動學習專家德斯蒙德·基更認為:“由遠程學習和移動通信技術相結合產生的移動學習將為我們展現(xiàn)學習的未來;移動學習是繼遠程學習、電子學習之后的第三種學習方式?!倍捎诟呗氃盒W生普遍理論知識基礎薄弱、邏輯思維能力較弱、自我約束力較差等原因,現(xiàn)階段的高職學生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普遍興趣不大,上課不聽講、課下不學習、掛科一大片的現(xiàn)象成為各高職院校學生的常態(tài)。以培養(yǎng)具有高技能型學生為目的的高職院校,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大多啟動了借助互聯(lián)網開發(fā)的網絡課程進行教學的改革工作,并有不少學校開發(fā)出了借助移動智能終端設備進行教學的課程。但從現(xiàn)階段學生對網絡課程學習的反映及效果來看,這些改革的成效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學習多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高職學生對互聯(lián)網下的移動學習評價到底如何以及影響其借助移動終端設備學習的因素有哪些?本課題基于對前期調研結果的分析,總結出現(xiàn)階段影響高職學生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學習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達到借助移動智能設備促進高職學生學習職業(yè)技能與知識的目的。
二、 影響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的因素
(一) 高職院校免費無線校園網絡普及程度不高
由于移動學習主要是借助無線網絡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學習的學習方式,因此校園無線網絡的普及程度決定著學生是否能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而移動學習的資源大多是以音頻、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的,所耗費的流量較大,因此如果是學生通過自己支付網絡費用的方式進行學習,則有72%學生學習的意愿不高,他們更希望通過免費的網絡進行學習。調研顯示,所調查的不同高職學生中有高達83%的學生表示本校沒有免費無線網絡,使用無線網絡需要自己支付費用。而46%的學生表示免費無線網絡主要布置在機房等教室內,普通教室則沒有免費無線網絡。另有54%的學生表示移動運營商提供的及學校免費提供的無線網絡由于使用人多,網絡信號較差,有移動學習資源打不開等情況存在。可見免費無線網絡顯然成為了當前影響學生移動學習的重要不利因素。
(二) 移動學習平臺吸引力不足
移動學習平臺設計的良好與否對能否吸引學生利用平臺進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以湖南省高職院校為例,大部分學校開發(fā)網絡課程都是依托大學城空間進行建設的,該平臺資源的特點是資源量大、格式復雜,資源之間互相獨立,這些資源不能夠互相高度融合,一旦離開大學城空間平臺轉移到其他平臺,如移動交互平臺微信中就必須重新建設學習資源,給建設者帶來極大工作量,難度很大。因此大部分建設者沒有把這些資源轉換到移動終端平臺,如借助APP或者微信平臺展示供學生學習。大學城空間平臺的這些缺點也導致學生學習時主要靠臺式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方能實現(xiàn),而借助學生人手皆有、隨時可用的智能手機使用時則很不便利。另外由于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除課堂在教師督促下能夠利用該平臺課程學習外,課余時間鮮有利用該平臺課程資源主動學習的。
(三) 移動學習資源不夠豐富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利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高職院校較少。調查發(fā)現(xiàn),有67%的學生表示本校教師沒有通過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教學的情況,16%的學生表示教師通過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教學主要是在信息化教學比賽時,以及課下教師通過微信平臺轉發(fā)的一些學習資源。學生表示這些學習資源近大部分為文字學習資源,或者文字與圖片混編資源,而視頻資源則較少,且這些視頻資源不成體系,較為零碎,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較大的幫助,也有的學生希望移動學習資源能夠在他們實習和工作遇到困難時能夠學習,資源能更有針對性。但同時學生們表示在利用這些資源時主要靠其自覺性,基本沒有約束力。
(四) 移動學習環(huán)境有待改善
14%的受訪學生認為曾進行的移動學習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展示時進行的,由教師統(tǒng)一指導,因有學習要求,所以受身邊人的影響不大。但課下教師所發(fā)的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學習相關資料時受其他人影響較大,不少同學在聊天或者玩游戲間隙才去看一看,且人越多時受他人的負面影響越大。學生們希望運用智能設備進行移動學習時能夠有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五) 學生移動學習動力不足
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在于學習者學習時的隨時隨地性、自由性,更多的是自主學習,但高職學生往往自制力不強,主動學習欲望較低,對理論知識學習普遍不感興趣,在非正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調研中就發(fā)現(xiàn)17%的學生認為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在教師統(tǒng)一指導要求下學習效果較好,比較有新鮮感。但當沒有教師指導、自主學習時,48%的學生表示在沒有教師指導時,如果學習的資源較多、各種科目知識同時皆有的情況下,依靠智能設備學習就會目標不明確,學習內容將會出現(xiàn)混亂,且由于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我注意力,很難學到知識。
(六)教師移動教學經驗不足
由于無線網絡環(huán)境下借助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教學興起不久,高職教師普遍沒有在此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如何教學,且當前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實施教學的院校極少,因此各高職院校教師普遍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調查中學生反映教師只是在信息化教學展示或者實驗中偶爾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如平板電腦進行學習任務下發(fā)、資料傳遞、學生評課等環(huán)節(jié),并非完全依靠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教學。而在運用移動智能設備時,常常由于設備使用不熟練或者資源建設的不夠合理而耽誤時間,學生還反映這些資源一般較為簡單,內容較少,不夠吸引人。endprint
三、 促進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的對策
(一) 高職院校需加強對移動學習的重視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下學生對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依賴度越來越高,這些設備雖然給學生生活提供了便利,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自我控制、約束能力差,學習不積極、不主動,課上課下不離手機,且智能手機主要是用來聊天、玩游戲等娛樂活動,因此智能設備對學生學習亦起了很大負面影響。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移動智能設備,借助移動設備促進學生的學習,各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移動學習研究的政策支持,從政策上鼓勵高職教育者深入研究移動互聯(lián)網下的移動教育教學研究,并為研究提供資金保障,多鼓勵教師開發(fā)一些如搭建移動學習資源的專用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其次,高職院校應在條件允許時在諸多場合為學生提供免費無線網絡,方便學生利用免費網絡進行移動學習,但對學生免費無線網絡使用應創(chuàng)新管理辦法,如在固定時間段進行免費無線網絡開放,以防止學生利用無線網絡進行娛樂影響學習。再次,高職院校應建立合適的場所,創(chuàng)設有利的環(huán)境供學生進行移動學習,可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移動學習,形成移動學習的氛圍,逐漸改變學生普遍以手機聊天、玩游戲為主的現(xiàn)狀。
(二) 高職院校需組建移動學習資源開發(fā)、研究的專門團隊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當前出現(xiàn)了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如慕課、微課等等。這些課程都是由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不同形式的資源構建而成,其建設不僅需要教學研究者投入大量的精力時間,更需要具有專業(yè)的制作技術。當前各個高職院校在網絡課程建設中雖然都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并投入了一定的資金進行支持,但建設的網絡課程較好且有一定影響受歡迎的課程卻比較少,這些建設的課程大多流于形式,學生鮮有主動利用學習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進行網絡課程建設與研究的基本都是一線教師,他們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繁重,單個課時如類似信息化教學競賽用的視頻課都要花費數(shù)十天時間方可完成,更不要說一個單元、一門課程甚至是一個專業(yè)所有課程資源的建設。因此,在建設移動學習的課程資源時,各高職院校應避免以往網絡課程建設周期長、建設資源質量不高、各個教師都要去做的弊端。高職院校應引進專門的人才,成立一支進行移動學習課程資源開發(fā)與研究的專業(yè)團隊,由這些團隊專業(yè)地、不間斷地進行移動學習平臺搭建、移動資源開發(fā)等工作。在這些團隊進行課程制作時,一線教師則提供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講稿、PPT等的初步設計以及音頻中的朗讀、視頻中的講解等。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移動學習研究的高水平團隊,開發(fā)出高質量的移動學習資源,同時這樣的研究團隊將會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借助互聯(lián)網新技術進行教學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 開發(fā)豐富的移動學習資源
學生移動學習完全賴于移動資源的開發(fā),而學生是否感興趣、學習成績的好壞則取決于移動學習資源是否豐富和吸引人。因此,在開發(fā)移動學習資源時,應盡量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記憶。資源應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高度融合,便于學生易找易閱覽。為了吸引學生,可以采用現(xiàn)在流行的表情包、flash動畫等編輯到資源里面,案例應盡量選擇學生較熟悉的。而在課程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利于展示、學生工作實習時較多涉及的重難點知識,并做到知識模塊化、系統(tǒng)化。
(四) 提升教師移動教學水平
移動教學當前尚在探索階段,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從未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教學。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移動學習資源開發(fā)時應保持清醒的認識,即移動學習資源并非直接拿給學生用,而是首先作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輔助手段,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有益的補充。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漸摸索如何高效利用移動學習資源進行教學;如何對學生移動學習的效果進行監(jiān)控和評價;如何在學生實習實訓、課余時間通過移動平臺對學生進行指導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在工作中運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教學設計,提高移動教學水平。
(五) 建立合理的移動學習考核機制
由于移動學習主要是在非傳統(tǒng)課堂上進行的,而高職學生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在沒有學習壓力、無人監(jiān)管的情況下移動學習效率將會極為低下,達不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因此,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對正常教學計劃安排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時應考慮設置嚴格的考核機制,把對學生移動學習結果的考核計入到其相應科目成績里面;或是讓學生在移動平臺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課,以完成選修成績。而這些考核措施的施行需要開發(fā)相應的考評系統(tǒng)和管理機制。如果是在課余時間利用移動智能設備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實習實訓時,則應進行靈活的考評,如可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加分項進行等等。
四、 總結
總之,在互聯(lián)網技術飛速發(fā)展、移動智能設備迅速普及的今天,高職院校應適時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及時跟進移動技術的發(fā)展,順應個人生活和學習離不開移動智能設備的形勢,深入探究當前移動學習方面的理論知識,借鑒移動教學方面的成功經驗,積極開展移動互聯(lián)網下借助移動智能設備進行學習的平臺建設、資源開發(fā)、教學實踐等研究工作,使移動智能設備為高職學生學習提供便利,促進學生掌握各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1] 聞庫.加快我國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若干思考[J].信息通信技術,2011,02.
[2] 馬如宇.影響移動學習用戶使用態(tài)度的前置性和潛在性因素解析——基于擴展式科技接受模型的視點[J].中國電化教育,2009,07.
[3] 馬小強.移動學習終端的選擇與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7,05.
[4] 葉成林,徐福蔭.移動學習及其理論基礎[J].開放教育研究,2004,03.
[5] 于化驥.移動學習:遠程教育的前沿理論[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2.
[6] 李曉麗,王曉軍.移動學習模式探討及系統(tǒng)架構設計[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
作者簡介:
王耿,湖南省株洲市,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