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我們把時光拉回到一百多萬年前,那時候我們剛在大地上搖搖晃晃地站立起來,用自己還不完全習慣直立的下肢行走、奔跑,然后我們多出一雙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手,并開始用手工作。
我們很少有機會去想,一百多萬年前的人孤獨地站立在大地之上的恐懼和驚慌。我們應該可以想象他們周遭有很多動物,如老虎、獅子,都能輕易對他們造成致命的傷害。
雖然人直立了起來,但跑起來沒有鹿快,也沒有羚羊快。鹿、羚羊、花豹的奔跑速度都是人類無法企及的。
在與其他動物搏斗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有尖牙、有利爪,而人類的牙齒、指甲卻沒有那么尖銳、堅硬。因此在大自然里,人類對自己的存在會感到驚慌無助,因為人隨時隨地都可能面臨生命危險。例如,遇到一條毒蛇的攻擊時,人類不知道毒牙的危險性,被咬一口就中毒死了。
我們的存在是那么的卑微、脆弱。
因此,神話里往往保留了最初人類不愿當“人”的記錄。人不愿意做“人”,于是開始幻想自己的祖先不是“人”。
因此,中國古代的民族往往把動物當作祖先來崇拜。例如在《詩經(jīng)·商頌》中有一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币馑际?,一只黑色的鳥降落到人間,并生下了商代的祖先。所以商代的青銅器上有很多鳥型紋飾。青銅器上的鳥并不是一般的裝飾,而是殷商時期人們對鳥類的祖先崇拜。
原因是這樣的,傳說商代最早的祖先是一位名為簡狄的少女(這又與母系社會有關,神話故事里最早的祖先常是女性),她走到曠野中,看到地上有一個鳥蛋,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便把鳥蛋吞進肚子里,結果懷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代的祖先。
這個神話很明顯地說明,商代的祖先是簡狄吞鳥蛋生下的,所以鳥是商代的祖先。
動物崇拜是早期人類對自己的地位與價值還不那么清楚的時候,對動物產(chǎn)生崇拜與幻想。如我們稱黃帝為“有熊氏”,他的族人或許就是以“熊”作為自己民族的代表。不同民族用不同動物作為部落、氏族的代表。這個現(xiàn)象不只存在于中國,也存在于其他民族。
在古埃及,他們第一代的法老“荷魯斯”(Horns)的形象就是“鷹頭人身”,我們可以由這點發(fā)現(xiàn)他們對老鷹的崇拜。古代人類有“半人半獸”的藝術,如中國的伏羲和女媧,他們“人頭蛇身”的形象便保留在漢朝畫像里;而在中國出土的古畫中,伏羲和女媧以尾部交纏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從古代藝術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古人相信人類是以蛇類“交尾”的方式繁衍的。古代中國人認為蛇是他們的祖先,也是另一種創(chuàng)世紀的形式。
在臺灣的少數(shù)民族中,排灣族的酋長家附近往往會養(yǎng)一窩百步蛇,因為他們認為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所以在排灣族的石板屋上,總是會刻著漂亮的百步蛇圖畫,它們表達了排灣族人對祖先的敬畏。
這是人類古史的第一個階段,是人“不愿意做人”的階段。于是,人們開始幻想自己擁有動物的力量,將動物幻想為自己崇拜的祖先。
在北美印第安的圖騰柱上,我們會看到很多老鷹符號,這與埃及法老王的象征相似。某些動物常被選來作為祖先,其中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鳥類,另一種則是蛇。
讓我們思考一下,這是為什么?
生活在曠野中的人類非常羨慕鳥,因為鳥在看見災難來臨的時候,一展翅就可以飛翔。飛翔一直是人類的夢想。當危難來臨之時,飛翔變成人類很大的愿望,因此人類會幻想,如果自己的祖先是鳥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