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倪元偉
為探明不同基肥配方對水稻生長和產(chǎn)量的影響,本試驗在基肥中分別增施硅鈣肥和有機肥,并與常規(guī)施肥作比較。結果表明,增施硅鈣肥和有機肥的處理較對照基部節(jié)間長度均有所增加,而在常規(guī)基肥中增施硅鈣肥的處理產(chǎn)量最高,較對照增產(chǎn)4.6%。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品種:光燦1號。
試驗肥料:黑里俏硅鈣肥(CaO≥40%)、黑里俏有機肥(有機質(zhì)≥40%),肥料由南京佳瑪馳生態(tài)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 試驗設計
基肥設計4個處理,分別是:1、10斤尿素+20斤二銨/畝(ck);2、10斤尿素+20斤二銨+60斤黑里俏硅鈣鎂肥料/畝;3、10斤尿素+20斤二銨+60斤黑里俏有機生物肥/畝;4、8斤尿素+16斤二銨+黑里俏硅鈣鎂肥料40斤/畝。各處理后期追肥保持一致。小區(qū)面積0.25畝,不設重復。
試驗于5月24日播種,采用缽苗機插育秧,6月21日栽插,栽插密度1.4萬穴/畝。分蘗肥分別于6月27日和7月3日人工撒施,合計尿素60斤/畝,7月31日施用穗肥,用量30斤尿素/畝。病蟲草害根據(jù)植保站測報正常防治,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一致。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肥處理對水稻群體動態(tài)的影響
不同基肥處理的水稻群體動態(tài)有一定差異。各處理基本苗在6.2~6.9萬/畝,高峰苗在21.6~18.6萬/畝,最高與最低相差3.0萬/畝,分蘗率處理2最高,為140.6%,其次是處理4,為120.3%,處理1和處理3差異不大。成穗數(shù)處理2最多,為17.6萬/畝,處理3最低,僅15.4萬/畝。成穗率處理1最高,為85.9%,處理4最低,為75.0%,兩者相差10.9%,處理2與處理3接近。
2.2 不同基肥處理對水稻植株性狀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在基肥中增加硅鈣肥對水稻株高有一定作用,對照株高為87.4cm,而使用硅鈣肥的處理2和處理4株高都分別比對照增加了2.7cm和2.2cm,而在基肥中增加有機肥的處理3株高與對照基本一致。各處理的節(jié)間數(shù)有略微差異,對照為5.5個,最少的是處理3,只有5.1個,其它處理與對照相差0.1-0.2個?;抗?jié)間長度處理3最長,為4.8cm,其次是處理2,為4.1cm,對照最短,只有2.4cm,可以看出,使用了有機肥和硅鈣肥的水稻基部節(jié)間都有一定程度的伸長。穗長各處理均比對照長,其中處理2最高,為16.1cm,其次是處理4,為15.9cm,處理3與對照接近。由于這個品種株高較矮,莖稈較粗,加上小區(qū)一生施氮量較低,后期各處理均未出現(xiàn)倒伏。
2.3 不同基肥處理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各處理的產(chǎn)量結構差異較大,處理2成穗數(shù)最多,為17.6萬/畝,處理3成穗數(shù)最低,為15.4萬/畝??偭?shù)處理3最多,為166.0粒,其它3個處理差異不大,均為150粒左右。結實率處理3最低,為94.6%,較對照降低2.0%,處理2和處理4相差不大,分別比對照增加0.7%和0.1%。千粒重處理4最高,為29.6g,比對照增加0.3g,處理3最低,比對照減少0.4g。實收產(chǎn)量處理2最高,為702.8kg/畝,較對照增加30.6kg/畝,增幅4.6%;處理3最低,為643.5kg/畝,較對照減少28.7kg/畝,減幅4.3%。
(作者單位:224500江蘇省農(nóng)墾農(nóng)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濱淮分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