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古麗·玉素甫
(新疆阿圖什市克州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新疆 阿圖什 845350)
相關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接受搭橋術治療后,約有50.0%~70.0%的患者會發(fā)生低體溫,低體溫發(fā)生后,患者心臟負擔會加重,使其術后恢復受影響[1]。因此,對于接受搭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臨床上需注重低體溫預防方面的護理。本院近年來將復合式保溫護理用于接受搭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為進一步探討效果,本研究將120例患者為兩組,分別予以常規(guī)、復合式的保溫護理,并對比分析兩組護理及術后恢復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搭橋術治療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均明確無大趨勢禁忌癥。將患者隨機分為一般組和復合組。一般組58例,男31例(53.45%),女27例(46.55%),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56.3±8.4)歲;復合組62例,男34例(54.84%),女28例(45.16%),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6.4±8.5)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一般組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觀察等。
復合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展開復合式保溫護理:(1)轉(zhuǎn)運時的保溫護理。對患者進行接送的過程中,對其體表進行覆蓋能夠使30.0%以上的熱量丟失減少。對此,護理人員需以纖維棉手術毯(3 cm)對患者全身進行覆蓋,且纖維棉手術毯需提前加熱為50℃,以使患者體表溫差減少。(2)消毒鋪單時的保溫護理。對患者手術區(qū)域?qū)嵤┫咎幚頃r,非消毒區(qū)域需予以覆蓋,并將無菌單鋪于患者腰部、上肢、頸部,鋪單結(jié)束前,室內(nèi)不可通過空氣制冷,以免空氣流動導致體表熱量流失。(3)術中保溫護理。對充氣式的保溫毯進行選用,此類毯重量輕、溫度升高快,能夠達到穩(wěn)定的保溫效果。另外,對于患者所輸入的液體,需提前展開預熱處理。對于通過搭橋術展開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約10.0%的體溫經(jīng)呼吸道流失。因此,若患者實施了機械通氣,需對人工鼻進行應用,以得到良好的保溫、保濕效果。
(1)記錄兩組體外循環(huán)結(jié)束時、出室后、術后1 h、術后2 h、術后5 h時的體溫;(2)觀察兩組術后情況。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復合組體外循環(huán)結(jié)束時體溫為(36.7±0.5)℃,出室后為(36.3±0.2)℃,術后1 h為(35.8±1.2)℃,術后2 h為(36.1±0.7)℃,術后5 h為(37.1±0.8)℃;一般組體外循環(huán)結(jié)束時體溫為(36.8±0.4)℃,出室后為(35.3±0.2)℃,術后1 h為(34.2±1.2)℃,術后2 h為(35.3±0.7)℃,術后5 h為(37.2±0.8)℃。復合組出室后、術后1 h、術后2 h體溫均高于一般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體外循環(huán)結(jié)束時、術后5 h體溫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復合組術后5 h引流量為(257.6±12.3)mL,凝血酶原時間為(14.1±2.4)s,滯留ICU時間為(60.1±11.5)h,心血管不良時間發(fā)生率為6.45%(4/62);一般組5 h引流量為(327.6±11.8)mL,凝血酶原時間為(24.2±2.3)s,滯留ICU時間為(65.3±10.5)h,心血管不良時間發(fā)生率為20.69%(12/58)。復合組術后5 h引流量、凝血酶原時間、滯留ICU時間少于一般組,且復合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一般組(P<0.05)。
對于接受搭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其圍術期體溫下降主要受體表散熱、消毒、手術操作范圍、氣道、麻醉等影響[2]。體溫降低可導致凝血功能出現(xiàn)障礙、寒顫反射、使心臟負擔加重等,從而使患者術后恢復受影響。因此,通過搭橋術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治療時,應該注意保溫干預的實施,以使患者體溫得到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分別通過復合式保溫護理、常規(guī)護理對兩組患者實施干預,結(jié)果顯示,復合組出室后、術后1 h、術后2 h體溫均高于一般組(P<0.05)。復合式的保溫護理對多種保溫材料進行應用,并全程對患者實施保溫護理,可使患者體溫下降減少。此外,復合組術后5 h引流量、凝血酶原時間、滯留ICU時間、不良心血管事件均較一般組少(P<0.05)。體溫下降后,患者會有寒顫出現(xiàn),使耗氧量增加、兒茶氨酚升高,致使機體處于高代謝的狀態(tài)中,從而使受損心臟的負擔加重,引發(fā)心肌缺血,從而導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3]。另外,體溫下降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會發(fā)生紊亂,使出血量增多,因此增加引流量,且低體溫還可能會對患者肝腎、腦等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致使患者蘇醒延遲。通過實施復合式保溫護理后,上述不良事件可得到有效預防。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搭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臨床上可積極展開復合式的保溫護理,以使不良事件減少,促進患者術后順利康復。
[1]宋 彬.認知行為干預對冠心病患者搭橋術前焦慮與心肌缺血的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26):115-116.
[2]朱 峰.對行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的冠心病患者實施全面護理配合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21):274-276.
[3]楊 森,宋 波,邱 璇,等.低體溫對冠心病搭橋手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178-181.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