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雷正光
“翻轉課堂”是個舶來品,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大意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和任務,借助信息化手段將原本課堂上由教師講授的內容以視頻等形式移到課外讓學生自學,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相關研究認為,認知中較低層次的教育目標,比如知道、領會和應用是可以通過課前學習活動由學習者自己通過相關的材料,如視頻資料、文本資料或網(wǎng)絡信息資料等獲得的;而較高層次的目標,比如分析、評價、推理及綜合運用等,則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交流、互動、實踐活動等形式來完成。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恰恰是考慮到了知識的認知層級,使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更加深入和有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對學習時間進行了重新分配。翻轉課堂實際上是把課堂上和課后要做的事情進行了“顛倒”,把原本課堂上要傳授的知識放到了上課前的視頻學習和在線學習中,如果教學視頻的內容足夠豐富和有吸引力,則學生在課前學習的知識不會少于原先在課堂上聽教師講的。把原本應當在課后完成的作業(yè)、任務及學習中苦思冥想也找不到答案、得不到幫助的問題帶到了課堂上,學生可以對他們不太理解的知識進行提問,并在課堂上完成的相關任務或項目中對知識進行內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會是一個引導者和幫助者,及時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學生們除了可以與教師交流,還可以與同伴交流,在學習小組中共同探討、學習成長,這種方式對知識的內化效果是更為理想的。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了一種新型師生關系,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更高的學習自由度。同時,它也使教師與學生建立起更加緊密牢固的關系,改變了傳統(tǒng)模式下課堂是優(yōu)秀學生的“舞臺”的狀況,使那些在努力聽卻又聽不懂的學生,或是內向的、不夠自信的學生有了“翻轉”的可能,他們可以隨時得到教師的幫助,并有和教師充分交流的機會,以解決自己的問題,益于教師與學生建立更加緊密的關系。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教學進程與學生學習節(jié)奏的“翻轉”,實現(xiàn)對不同層次水平教育對象的異步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學習機會。學生在課前對知識的學習相當于直接教學,在課堂上,教師會把更多時間用于整體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并進行個別化教學。翻轉課堂的更高階段是課程內容的個性化學習,也就是說,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前學習更深層次的內容,甚至可以提前考試。每位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定制屬于自己的個性化學習進程。這種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可以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時間和學習進度,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成長經(jīng)歷。
課前的視頻可以更多地用巧妙、簡潔的方式錄制相關知識點的講解,課堂時間則用于集體或個性化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到課程本身的魅力,而不是在課堂上拼命地記筆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學生不用再死記硬背地完成作業(yè)。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建立自己的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成長的自信心。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混合式的教學方式,其可視化的學習資源更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特點,也更適合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而言,由于抽象思維較差而使學習成為他們的“痛點”,他們沒有辦法很好地理解知識,久而久之就放棄了。而可視化的教學資源(如設計精良的微課等)簡單易懂,符合他們的認知,也會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就感。當今是一個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孩子與信息化緊密相連,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恰恰符合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特點。
在職業(yè)教育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翻轉課堂?實踐性、技能性要求相對較高的職業(yè)教育教學,其翻轉課堂的實現(xiàn)途徑或方式也應當體現(xiàn)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職業(yè)院校的實際發(fā)展背景與條件。在此,以項目導向的翻轉課堂為例進行分析。
項目導向教學方法是職業(yè)教育領域一種比較有特點的教學方法,也在近年得到廣泛運用。在學習情境的中高級階段,通過實施一個個完整的真實工作項目來進行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將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項目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是將翻轉課堂與職業(yè)教育實踐教學中的項目導向教學法結合起來,其教學過程可以分為六個階段:
一是信息階段。教師按照教學計劃預先布置某個項目(或某個任務和工作要求),為學生提供相關視頻資料,加以解釋說明后就由學生獨立自主地在課前學習這一項目。學生為順利完成這一項目就必須在課前運用一切信息和網(wǎng)絡技術手段來自主學習,以獲取必需的信息。
二是計劃階段。該階段學生在學習角或工作室內按要求獨立工作或與工作小組團隊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一步討論項目的內涵,并制定出完成該項目的實施方案。在這個實施方案中應反映出本項目分哪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應在什么時候、多長時間內進行和完成。當然還包括所用的工具、儀器設備、測量檢查手段和安全保護措施等。該階段本質上是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互動。
三是確定階段。項目實施方案是在學生與指導教師進行合作互動和專業(yè)談話時得到確認的,只有該方案存在嚴重錯誤并妨礙項目正常進行時,指導教師才提出意見供學生修改時參考,通常都是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下通過該實施方案。從以上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項目實施方案制定的過程就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系統(tǒng)規(guī)劃能力、個人創(chuàng)造性和決策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方案的可行性、準確性、全面性也必將隨之改善,學生對于工作精確、經(jīng)濟、合理的計劃能力也就得到提高,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收益也就顯而易見了。
四是實施階段。項目實施方案一經(jīng)確定,學生就應按既定方案有序實施。在實施時,既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學生團隊合作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實踐來進一步鞏固已有的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熟悉新的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
五是檢查階段。項目完成后,學生必須嚴格按照要求獨立自主地對全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并做好記錄,在此基礎上提供有關材料,如工件、檢測報告等。然后由指導教師對學生所完成的項目按照相關的教學標準進行檢測。最后師生雙方對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并尋找差距及其原因。
六是評價階段。在最后的師生合作互動和專業(yè)談話中,指導教師在學習角或工作室內聽取學生的收獲匯報,并對學生的工作做出全面評價,充分肯定其成績,并負責任地指出其不足之處;同時提供有利于學生提高的意見,從而使今后的教學工作能更有效地進行,使學生的收益更大、學業(yè)水平更高。課后師生也可在網(wǎng)上進一步地進行交流互動。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7〕4號)明確指出:“鼓勵教師充分、合理運用數(shù)字教育資源開展教學,解決技能培養(yǎng)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廣遠程協(xié)作、實時互動、翻轉課堂、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边@無疑為翻轉課堂的發(fā)展和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近幾年,上海職業(yè)教育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在職業(yè)院校的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基于其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教學改革的期待,逐步試點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積極探索其更適用的試點方式。從上海職業(yè)院校的試點情況來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效,具體情況如下。
總體來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悄然在職業(yè)院校的課堂中試點實踐,一部分教師已經(jīng)做過嘗試,且嘗試的效果尚可。筆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情況做過相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關于“您是否對翻轉課堂有所了解”,表示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僅為受調查人數(shù)的21.28%??梢姡蟛糠纸處煂τ诜D課堂還是有所了解的。關于“您是否在您的課堂上實踐過翻轉課堂”,34.75%的教師回答“有”,65.25%的教師回答“沒有”。從“您覺得實踐的效果如何”這一問題的回答來看,僅有約10%的教師覺得效果不太好或者不好。對于翻轉課堂的有效性,大部分教師都給出肯定的態(tài)度。對于“您認為翻轉課堂是否有利于課堂教學”,表示比較有幫助和非常有幫助的多達65.25%。對于“您覺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用于職業(yè)教育課堂嗎”,僅有約5%的教師認為不太適合或不適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的差異還在于學習時間的重新分配。在學校試點中,學?;静捎谜n前觀看教學視頻,課堂上分析、討論、交流的模式。由于職業(yè)院校學生的自覺性還不夠高,教師一般會在試點過程中把視頻觀看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前的另一節(jié)課或自習課中。在課堂上,則以互動討論與重點知識的探討為主,強調知識的內化與深化。教師一般會把課堂的教學流程分為幾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提問式課程導入(知識的鞏固)、著重講解難點重點(知識的內化)、小組協(xié)作完成任務(知識的深化)、隨堂小測試(知識的檢驗)等。
課程內容與知識結構的調整和設計是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基礎,也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顯著特點。調查顯示,職業(yè)院校的教師在實踐之初,都會依據(jù)課堂內容與教學實際安排來重新調整和整合課程內容與知識點,使知識點的邏輯體系更加清晰,重點更加突出,易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然后形成教學大綱,以PPT及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當然,由于是初步探索嘗試,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只是在相關專業(yè)的若干課中進行整合內容的展現(xiàn)與試點,成熟尚需時日。
在教學改革中,不少研究均采用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的方法進行試驗,然而這種方法存在將學生作為“小白鼠”進行研究的科學倫理問題。既然已有教學改革的新方法,有些學校教師在試點研究中便采用組內變量對照的方式,即用同一組學生,在對他們進行若干方法教學后,將其所產(chǎn)生的成績作為對比變量進行對照研究。這種更加科學的實驗對照方式,可以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具可信度。例如,上海某職業(yè)學校教師針對同一組學生,選擇兩組相近的知識點分兩堂課教授,一堂課沿用原先的教學模式,即完全面授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另一堂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后對兩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中,涉及的核心資源是視頻材料的制作及課堂內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等,這是翻轉課堂試點的重要基礎。在上海部分職業(yè)院校教師的試點實踐中,已經(jīng)逐步開始運用經(jīng)過教學設計與內容整合的教學視頻與資料,有些是教師自己制作的PPT并由教師配音,有些是與相關專業(yè)公司合作制作的更加精良的教學視頻。這些視頻資料一般時長控制在10分鐘左右,視頻的內容相對有趣、簡練、詼諧,內容集中度高,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如果讓您看一段較短的教學視頻來代替家庭作業(yè),您能接受嗎”,82.19%的學生認為比較能接受或非常樂于接受。同樣,在課堂布局中,很多教師會將教室布置成小組討論式的圓桌排列布局,易于以互動討論的形式深化課程內容的學習。
從課堂的教學氛圍和授課效率來看,翻轉課堂教學應當是有成效的。曾經(jīng)有教師感慨地說:“我原本很擔心這個班級的試點情況,他們平時根本不愿意聽課,上課都是在睡覺,即便學校檢查也是如此。今天他們太讓我驚訝了?!碑斎?,我們還面臨著很多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和困難。比如,對教師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高要求與教師主動參與教學改革并積極投身教學創(chuàng)新的動力不足形成鮮明對比,海量教學資源需求與教學資源不足且開發(fā)成本較高形成巨大反差,教學質量和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強烈要求與缺乏完整性的教學設計之間存在巨大的矛盾,信息化時代教學改革的趨勢與尚未形成支持翻轉課堂發(fā)展的社會氛圍形成強烈對此。這些挑戰(zhàn)是現(xiàn)實的困難,也是未來我們努力與改革的方向,我們必須保持冷靜,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