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是人學?!叭恕笔前嗉壍闹黧w,“愛”是班級的靈魂,“看見”則是教師智慧的集中體現。唯有用心“看見”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自己,才能凝聚成溫暖的教育共同體,成全學生的生命成長。
家長與教師的遇見,聯(lián)結點在學生;家庭與學校的合作,聚焦學生生命的成長。我相信,當教師真正用心看見學生并且讓學生及其家長充分感受到這份愛意時,家校合作便有了同頻共振的起點,班級共同體的凝聚也才成為可能。這樣的“看見”,是一種高度的教育自覺,心中有愛,眼里含情,自然得法。
1.定格美好,將關愛亮出來。在校園日常生活中,我喜歡用相機定格美好,將關愛亮出來,悉心捕捉并定格那些師生間看似平凡但真情流溢的瞬間,發(fā)布到班級群里、呈現在班級環(huán)境中。在抓拍的過程中,我看見每一個學生的獨特之處與情感需求,看見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與潛力,看見每一個學生的努力與成長。從2017年開始,我又開始用“美篇”記錄班級生活,可能是一節(jié)習作修改課,可能是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也可能是一個階段的主題活動,用動情的語言、立體的畫面敘述成長,不僅與學生們分享,更向家長們發(fā)布。讓家長們既看見孩子成長的點滴,也看見教師真摯的關愛。在教師的帶動下,家長們也用相機記錄孩子的勞動實踐、自主探究,并在班級群中分享。教師和家長用“美好的瞬間”進行互動,這樣鮮活的呈現方式深受學生喜愛。學生們在生活中體驗,在鏡頭前綻放,在美好的定格中感悟來自父母與教師的關愛,為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斷自我激勵。
2.多維互動,讓評價暖起來。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會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將與家長的單線聯(lián)系變成多維互動,在立體溝通中傳遞溫度。我喜歡階段性地用短信或者微信點對點發(fā)送每個學生的成長狀態(tài)。我在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之前,會先與學生商議:“老師打算給你父母發(fā)個信息說說你最近的學習狀態(tài),咱們商量下說些什么?”“老師很想向你父母發(fā)個喜報夸夸你的進步,你認為自己最近這一階段最大的進步是什么呢?”有時,我甚至會將準備發(fā)給某位學生父母的信息在班級里讀一讀,請大家點評是否適切。向家長發(fā)送信息之后,我會請家長和學生共讀信息、共話成長,也會將部分家長的反饋讀給全班學生聽,請大家暢談感受?!翱匆姟睂W生并讓學生“看見”,表達著我對每個學生的了解與尊重、肯定與期望。
我們學校地處鄉(xiāng)鎮(zhèn),學校中新市民子女超過六成。很多家長在蔬菜基地務農或者在物流公司開車,常年忙于生計,家庭教養(yǎng)方式堪憂,很多學生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關愛,而家長們有的苦于沒有時間表達愛,有的則苦于不知如何表達愛。如何破冰?這就要求我們在家校聯(lián)系中學會換位思考,準確把握并真誠回應家長的需求。
1.專業(yè)指導,讓家長敞開心扉。學校對家庭提供切實的專業(yè)指導是重中之重。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引領。我們可以這樣表達:“咱們某某最近出現了一些問題,我非常擔心。咱們一起分析下原因,想一想可以怎么幫助他?!庇眠@樣的溝通方式,家長感受到的是平等、尊重和誠意,聽到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其次,教師用行動明晰職責的邊界。如教師是否讓家長檢查作業(yè),我的觀點是:小學是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教師和家長對其習慣養(yǎng)成應該是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我的做法是:低年級,教師在班級中口頭布置非書面家庭作業(yè),并在家長群中發(fā)布,指導家長關注孩子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中年級起,我指導學生自己記錄各學科的家庭作業(yè),不要求家長檢查對錯,但是我會階段性地指導家長如何通過作業(yè)質量了解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及成效并與孩子交流。家校雙方本著平等的原則,愉快溝通、各司其職,學生在互助協(xié)作的氛圍中成長。
2.提供平臺,讓家長參與互動。我盡可能將家長請進學校參加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每學期我們學校都會精心組織各種學校層面或是班級層面的比賽或者演出,每次活動我都會邀請家長參與。在各班家庭才藝秀中,我會根據家長特長設計活動,讓家長各顯其能,沉浸在與孩子一起的美好時光?,F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樂于參與到班級的多彩活動中來,為班集體建設出謀劃策并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出力,學生們在和諧的家校關系中更加自信、陽光。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并“看見”家長的需求,以平等合作的姿態(tài)交往并真誠指導,教師要付出更多一點的尊重與體諒、更多一點的關愛和成全。
“看見”學生的成長,便對準了家校合作的焦點;“看見”家長的需求,有助于打破家校合作的壁壘;而只有當所有的任課教師“看見”自己的價值,融入集體表達愛,這才是真正的協(xié)同育人。
1.八仙過海,愛的暖流融進來。任課教師也有與家長互動的內在需求,也有對學生表達關愛的情感需求。在班級共同體建設中,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發(fā)揮任課教師的作用,把任課教師請進班級,讓他們也走近家長。在我的班上,所有活動都有任課教師的身影,所有家校聯(lián)系群里,都有任課教師的表達。我們讓音樂教師展示“音樂小達人”的動情表現,美術教師上傳并點評“小小美術家”的作品,科學教師發(fā)布課堂探究的現場并經常詢問家中小實驗的情況……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通過教師團隊表達對學生全方位的關懷,班級共同體的情感氛圍更燃更暖。
2.眾人拾柴,愛之火燃起來。任課教師一旦看見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如此重要的作用,使命感和創(chuàng)造力也隨即被激發(fā)。如在關懷教育理念指導下,我嘗試組織別開生面的教學研討活動,并請全體學生、家長和所有任課教師一起參與。學生課前通過調查問卷描述自己在各科課堂及家中的學習狀態(tài)并表達需求,家長和教師在簡明的聽課觀測表指導下將目光真正聚焦于兒童個體,通過觀察和溝通,覺察其感受和需求,思考今后如何予以更適切的關懷?;顒雍螅覀儗柧砗吐犝n觀測表進行分析和反饋。任課教師在學科融通中看見了更完整的學生并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
以人為本,以愛為核,凝聚班級共同體;用心“看見”,回應需求,“愛的抱抱團”更加溫暖;三方齊心,家校協(xié)力,我們的教育生活可以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