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高麗華
(商河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1600)
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主要是冠狀動脈閉塞,流血受到阻滯,部分心肌出現(xiàn)了缺血現(xiàn)象進而變成局部性壞死[1-2]。本文探究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
隨機在本院抽取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30)與觀察組(n=30),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為50~75歲,平均年齡為(63.52±6.52)歲;病程0.2h~3.0h,平均病程(1.52±0.78)h。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7:13,年齡為50~76歲,平均年齡為(63.58±6.85)歲;病程0.2h~3.0h,平均病程(1.52±0.67)h。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對比價值。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院前急診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個性化急診護理。(1)出診:首先應將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提高,醫(yī)院可定期為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為其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護理人員在接到急救電話后應立即對患者的比你高清進行了解,快速將救護車排除。出診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家屬進行聯(lián)系,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并且進行評估,為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保證患者的護理干預更安全。(2)急診護理:急診過程中不可亂動患者,應保持臥床休息,應給予患者鼓勵以及安慰,為其緩解不良情緒,加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要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兩條,進行穿刺治療,為患者改善癥狀,保證生命安全。同時應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其進行嚴密監(jiān)控,對并發(fā)癥進行針對性預防。(3)轉運護理:急救后,護理人員應與家屬進行溝通,為其講解在運轉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患者對轉運了解并同意才可進行轉運。同時告知醫(yī)院做好相應準備,轉運時患者應保持平躺,保持靜脈通路通常,避免發(fā)生不良事件。(4)心理護理:患者因為病情較急,身體疼痛感較重,因此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情緒,搶救效率會嚴重受到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為其進行情緒疏導,在溝通中動作以及語氣均要輕柔,消除不良情緒。
觀察兩組患者入院時間、出診反應時間以及急救時間,觀察其急救成功率、轉運成功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相關數(shù)據(jù),用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 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入院時間為(45.38±11.52),出診時間(21.85±4.34),入院時間(2.01±0.31);對照組患者入院時間為(69.65±13.52),出診時間(39.75±6.35),入院時間為(2.85±0.52),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患者共30 例,30例(100.00%)患者均成功轉運,對照組患者共30例,23例(76.67%)患者轉運成功,組間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所有患者均急救成功,急救成功率為100.00%,對照組患者24例患者急救成功,急救成功率為80.00%,組間差異顯著(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急、快等特點,若患者不能及時接受救治,極可能會死亡[3]。院前急救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個性化護理是一種整體性護理,主要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滿足患者的需求,為其提高高質量的護理干預。專業(yè)的護理指導可以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讓患者家屬對急救有一定的了解,在轉運過程中還可設計各種預警方案,避免發(fā)生不良實踐[4-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入院時間、出診時間以及入院時間均明顯短于觀察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轉運成功率100.00%,急救成功率為100.00%,對照組轉運成功率76.67%,急救成功率為80.00%,組間差異顯著(P<0.05)。個性化護理不僅為治療爭取了更多時間,還提高了搶救成功率,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證。
綜上所述,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院前急診個性化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