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開源
蛋雞產蛋高峰期對全生產周期會產生很大影響,延長蛋雞產蛋高峰期是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徑,在蛋雞產蛋期如何加強管理,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蛋高峰期的時間及產蛋量,同時,如何防治雞禽流感也是增收的關鍵。
產蛋雞從18周齡開始進入預產期,到25周齡時可達到產蛋高峰。產蛋雞對環(huán)境、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要求較高,養(yǎng)殖戶要根據產蛋雞的生長特點,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進行科學飼養(yǎng)管理。
1 提供舒適的雞舍環(huán)境
1.1 每日做好清潔衛(wèi)生,及時清除垃圾糞便等污物,徹底清潔地面,可用清水沖刷地面,減少各類病原菌誘發(fā)病害高發(fā)的可能性,確保產蛋雞群的正常生產。
1.2 每日做好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流通。春季空氣干燥,溫差較大氣候不定,通風時要避免強風入舍;冬季室外寒冷,通風時間宜在中午時分,要掌握好通風時間。最適宜蛋雞的生產溫度為18~23℃,夏季雞舍溫度要控制在30℃以下;冬季溫度要在13℃以上,做好夜晚保溫工作。高溫天氣可在雞舍地面適量灑水降溫,可降低3~4℃。搭建遮陽棚,遮擋住直射雞舍的陽光。當溫度超過30℃時,要及時給雞群投喂抗熱應激藥物。
1.3 7~8月份,濕度較大的季節(jié),尤其是陰雨連綿的天氣,要控制好雞舍內的濕度,防濕防潮,防止飼料霉變。在冬春季節(jié),對產蛋雞要適量增加光照時間。尤其是北方地區(qū),長達半年的封凍期,極易造成產蛋雞因光照不足出現發(fā)育遲緩、體重不足等現象,因此要保證其光照時間。
1.4 定期定時進行消毒。對雞舍、用具、地面等要定期進行消毒,還要定期帶雞消毒,尤其是冬、春季節(jié)傳染病高發(fā)期。保證食料飲水衛(wèi)生,為雞群提供營養(yǎng)全面的優(yōu)質飼料,在食料中要定期添加各類維生素,即可滿足養(yǎng)分需求,又可提高蛋雞自身免疫力,減少疫病的發(fā)生。
1.5 減少一切應激行為。雞群在產蛋高峰階段,對外界環(huán)境十分敏感,過多的應激行為會嚴重影響產蛋量。此時不要更換養(yǎng)殖人員,進入雞舍清掃、消毒、喂食、撿蛋、清糞等,動作輕緩要定時,避免喧嘩、打鬧,避免閑雜人員進入雞舍,養(yǎng)殖人員也要盡量減少進出雞舍的次數,保證雞舍安靜,減少各類噪聲。蛋雞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會出現驚群,發(fā)生應激反應,造成食量下降,產蛋率下降。
2 控制體重及蛋重
產蛋雞喂養(yǎng)中,要適當控制其體重,因超重蛋雞會出現生殖器脂肪過多,造成生殖器提早老化,還會引發(fā)啄肛現象,一定程度縮短了產蛋周期,降低產蛋。同時要控制蛋重,蛋重過大會造成蛋雞脫肛、難產、死亡;蛋重過小,會影響產蛋品質及維持產蛋高峰期。因此要科學投喂,控制好蛋雞群的采食量,提高產蛋期、產蛋質量。
3 產蛋后的管理
3.1 堅持每月測量蛋雞體重,做好記錄,根據體重差別做好食料的調整。蛋雞度過產蛋高峰后可適量減少食料,一般在產蛋高峰后4~6周,按每雞日減食料2.2~5克,即可防止雞體過重,又能降低喂養(yǎng)成本。減料時要注意觀察,若發(fā)現產蛋量下降速度非正常時,則要立即恢復投食量,以免影響產蛋。
3.2 加強日常管理、巡視,發(fā)現狀態(tài)不佳、無法正常站立行走,白冠、紫冠等癥狀的立即淘汰出群。還要及時淘汰體重過肥過瘦、經常休產的雞,以降低食料的消耗量。
4 冬季常見疫病
冬季常見疫病有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病等,本文主要介紹禽流感。
4.1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一種從呼吸系統(tǒng)到全身敗血性的急性、高度至死性傳染病,危害極大,會給養(yǎng)殖戶造成巨大損失,也可感染人類。
4.1.1 發(fā)病癥狀。發(fā)病突然,精神沉郁,食欲差或絕食,體重明顯下降。高熱,體溫快速升高至43~44℃,蛋雞停止產蛋。羽毛蓬松,咳嗽、流涕、流淚,并伴有肺炎,嚴重時呼吸困難、衰竭。有的表現出下痢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此病可致高死亡率。
4.1.2 傳播途徑。此病可通過空氣、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眼結膜、羽毛、糞便、器具等進行傳播,人員及車輛往來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雞、水禽、豬、貓等都是傳播者,尤其是遷徙的鳥類是重要的傳播者。
4.2 防治方法。應遵循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
4.2.1 每日清潔雞舍,及時清除糞便、垃圾,定期對場內外及用具進行消毒,每周帶雞消毒1~2次;對已發(fā)病的場內舍內,每日消毒3次,20天后每日一次。人員及車輛進出養(yǎng)殖場或雞舍要嚴格消毒,減少外來人員進入雞舍,避免攜帶傳染源。
4.2.2 發(fā)現病雞立即隔離,對病雞糞便及死雞要遠離養(yǎng)殖場,集中做無害化處理,嚴禁隨意堆放或丟棄。要控制養(yǎng)殖密度,養(yǎng)殖密度過小影響雞舍保溫;密度過大,容易發(fā)生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每平米控制在12~15只,嚴禁從疫區(qū)引進種蛋和種雞。
4.2.3 及時接種疫苗,可有效控制禽流感的高發(fā),如H5N2滅活疫苗,每雞皮下注射0.5毫升。為提高免疫效果,一般進行4次接種。分別在7~15日齡、20~30日齡、產蛋前、產蛋中期進行接種。對已經感染的病雞最好不要免疫。
4.2.4 發(fā)病初期可用抗病毒類藥物進行防治,連用4~5天;發(fā)現蛋雞有類似禽流感癥狀時,可用抗生素控制繼發(fā)感染。雞群發(fā)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時,要將養(yǎng)殖場3公里范圍內的禽類立即全部捕殺后深埋,對各養(yǎng)殖場徹底消毒,并在疫區(qū)周圍及時建立免疫隔離帶。
加強蛋雞產蛋期間的飼養(yǎng)管理水平,及科學防治雞禽流感,可以有效提高產蛋量,提高養(yǎng)殖效益,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實現養(yǎng)殖戶增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