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青 羅云
如今,只要談到藥酒,人們腦海中出現(xiàn)的大多是用白酒泡制的藥酒,口味辛辣,酒精度數(shù)高,對于一些不太飲酒的人來說,服用這種藥酒確實是一種痛苦。然而在古代還有一種藥酒,口味清淡,酒精度數(shù)偏低的,適用于大多數(shù)人的釀造型的藥酒。而這種釀造型藥酒確是現(xiàn)代藥酒的前身,在中醫(yī)經(jīng)典《黃帝內(nèi)經(jīng)·湯液醪醴論》中“醪醴”二字指的就是藥酒,而且是釀制的藥酒。然而因其做法略微復雜,不好控制,易于失敗,遂淡出人們的視野。隨著釀酒技術的成熟,家庭個性化釀酒正成為一種風尚,技術已不再是個問題了?,F(xiàn)將釀制藥酒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對有需要的人有所幫助。
以孫思邈《千金翼方》中的白術酒為例,以下是制作方法:
1.用白術50克,水兩碗,大火煮開,小火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備用。
2.取糯米或大米,掏洗干凈。
3.將白術藥液與米相混,靜置,讓米充分吸收藥液。
4.將充分吸收藥液的米放入蒸籠,蒸熟成飯。
5.將飯取出,攤涼至30℃左右或至不燙手為度。
6.將酒曲用涼開水化開。
7.將酒曲水和飯充分攪拌均勻,再留一些酒曲水備用。
8.將飯放入容器中壓實,中間留一凹孔。
9.將備用的酒曲水均勻地拍灑在飯的表面,多余的水可以倒在凹孔中。
10.在容器上加上蓋子,不要封死。保持20℃~30℃之間。
11.2天-3天后可以開蓋檢查,若凹孔中有酒液,可再加些涼開水。每隔3天~4天攪拌一次。一般20天以后觀察飯粒下沉,酒液變清,即可。
注意事項:
要充分消毒。所有器具及雙手要清潔消毒,盡量減少雜菌的污染。
讓米充分吸收水分。若藥液不夠,可加凈水,務必使米粒飽滿透亮。
溫度十分重要。若無法掌控溫度,可以購買全自動的發(fā)酵機器,十分方便。
制作好的酒要盡快喝完,所以盡可能少量多次制備。若一次制備較多的話,可以水浴加熱,終止酒液繼續(xù)發(fā)酵。
藥酒的制作時間一般在秋季,服用在冬季。
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能。在臨床上一般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水腫,自汗,胎動不安。酒為米之精華,《漢書》中有“酒,百藥之長”的說法。酒能夠和血行氣,祛風散寒,酒與藥相配能增加藥物的療效,使藥力運達全身。
然而“物雖好,亦應適之”,中醫(yī)講究平衡,任何事物失去平衡就會產(chǎn)生負面的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此物損益兼行,藥酒亦然。”所以適量飲用,才能養(yǎng)生健體,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