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自由主義是對古典自由主義的延續(xù)和更新,極力提倡個人意識,推崇自由、私有和全球化,排斥公有制,對社會主義表現出極大的不認同。由于其本質中存在的反社會主義傾向,近年來新自由主義不斷從政治、經濟、文化層面對我國進行滲透,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四項基本原則構成了破壞。正是基于此,我們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充分認識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滲透對我國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影響,采取有效措施批判地吸收其經濟理論方面的優(yōu)勢經驗,堅定政治定力,堅決消滅意識形態(tài)的新自由主義。形成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和教育的有力抓手,根本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影響;審視;對策
一、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滲透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
(一)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滲透對我國經濟領域的影響
新自由主義由于其本身帶有的對于公有制的偏見,因此必然會與馬克思主義提出的相關經濟理論相背離,特別是在我國的散播過程中,新自由主義的基本觀點包括兩點,一是為了保護個人自由而堅持擁立私有制,能確保這種私有制足以使得每個個體的積極性能夠得以充分發(fā)揮,客觀地講,相對于自由的個人,公有制顯得缺乏必要的效益和效率。二是新自由主義堅決排斥國家對于經濟的宏觀調控,甚至不允許存在任何的干預,強調市場萬能,主張放手讓市場決定一切經濟活動。在新自由主義看來,國家對于經濟的調控意味著經濟人的自由度降低,同時市場的作用被壓榨,最后導致失去經濟效益??梢?,正是由于這些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存在,新自由主義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我國經濟環(huán)境,必然會全力沖擊和破壞。改革開放以來,國門的打開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充盈的國際資金,也帶來了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思想,某些經濟專家以幫助中國發(fā)展為幌子,不斷運用各種手段擾亂我國的經濟政策,目的是為了讓中國走上私有化,對于我國的經濟基礎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我國的公有制。
(二)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滲透對我國政治領域的影響
思想的傳播在政治領域的滲透雖然沒有經濟領域那樣明顯,但其對于國家執(zhí)政基礎的破壞威力更大。新自由主義對我國的政治領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一些專家學者,被新自由主義思潮成功洗腦,盲目的推崇國外的政體,甚至提出了要在我國試行西方國體、政體的荒唐主張,不排除有些人是出于無知,但更有一些人完全是妄想要動搖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地位,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妄想在我國再進行一場蘇東劇變。新自由主義的這些口號實際上就是在反對我國的執(zhí)政基礎,最終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近代中國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社會民生經濟發(fā)展,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夠實現。新自由主義鼓吹的“兩黨制”“多黨輪流執(zhí)政”的理念,并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更不利于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最終會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慘劇再次發(fā)生。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時刻牢固警惕思想,時刻堅定政治意識,時刻謹記我國當前的發(fā)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只有堅持現行的政治制度不動搖,才能真正實現四個全面,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夢想,這其中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反對以新自由主義為首的種種錯誤言論。
二、面對新自由主義滲透破壞我國應采取的措施對策
一是批判地吸收其經濟理論方面的優(yōu)勢經驗。不能否認的是,在近百年來的世界格局建造和世界經濟互融互惠發(fā)展過程中,新自由主義經過大浪淘沙,確實在推動當今世界發(fā)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經濟思想無論是對于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都有值得借鑒和可供吸收的營養(yǎng)成分。對于我國來講,目前正處于堅持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期的關鍵階段,要切實打造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必然需要對新自由主義的一些成形的經驗進行吸收和借鑒。所以對于新自由主義我們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取其精華,為我國改革攻堅,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服務。
二是堅定政治定力,對于意識形態(tài)的新自由主義堅決消滅。新自由主義從其歷史發(fā)展和現實表現來看,可以明確的定義為是當今資本主義的一種典型意識形態(tài)。這當然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發(fā)展中要批判的對象。從馬克思主義的本質上來說,新自由主義所代表的并不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這個微小范疇,因為意識形態(tài)不過是一件外衣,其作用是為了掩蓋了資產階級的血腥手段和盈利目的,所以運用馬克思主義是可以準確的定義新自由主義的階級本質的。相比之下,社會主義因其具備強大生命力的科學意義,必然能夠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發(fā)展方向,因為其能夠真正的從本質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難得出結論,新自由主義的繼續(xù)應用和廣為實踐,在一個不會太遠的時間段內就會顯現出弊端,也必定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因此,現階段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期,社會矛盾、經濟民生社會發(fā)展壓力凸顯,越是這種情況我們越要強化自信,堅決抵制類似新自由主義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對我國所造成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何秉孟,李千.新自由主義評析[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27.
[2]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自由主義研究”課題組.新自由主義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3(06):18-19,30.
[3]本刊記者.20世紀90年代以來反馬克思主義的幾種主要社會思潮——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周新城[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05):17.
[4]梅榮政.新自由主義的譜系、流變及影響[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5(01):44.
[5][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82.
[6]路愛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反對新自由主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03):33.
作者簡介:秦嗣勇(1983-),男,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牡丹江師范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