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金
上雞了。
夜央棚映月,雞靜安我心。習慣了在有雞的日子里,用必勝的信念按部就班的伺候著這滿滿的希望。歲月悠悠,十幾年來養(yǎng)成了熬夜的習慣,似乎這才是正常的。習慣了這樣的夜,在狹小的值班室里,一人,一座,一杯茶,進棚巡雞,入座斟茶。大將軍沙場點兵,萬眾歡呼,我則是棚里喚雞,那也是一呼萬應,殊有異哉?哈哈……
讓諸位朋友見笑了。其實,養(yǎng)雞人豈是如此風光!為了生計踏入養(yǎng)殖行業(yè),哪一個不是六親舉力,身兼多職!哪一個沒經歷過艱難曲折,哪一段不是汗和淚譜寫的奮斗史!
夜涼蟲寂寂,心起緒綿綿。憶當初,家境寒,三十不立心難安。東拼西借建雞欄,從此踏入養(yǎng)殖天。斟一腔熱血,飲滿腹辛酸。
茶已涼,起身入棚巡雞。棚里一切正常,我的八千士兵們在這安逸祥和的環(huán)境中只知吃喝拉撒睡,哪管我這個大將軍背后征戰(zhàn)的苦。
入座。潑茶入口,有點苦澀,細品之下,卻又有絲絲甜香,人生之路,養(yǎng)殖之路,又何嘗不是!
那時只有一個簡易棚,也還是東拼西借好不容易建起來的。那年正月,雨雪紛飛,風寒料峭,舉家搬了去,滿懷希望地上了第一棚雞。雞在隔檔里面,我們在隔檔外面,倒也暖意融融,相處和諧。那時是地養(yǎng),鋪的麥秸,爐子是那種煤氣罐割的,一燒就通紅,那時是真膽大啊,現在回想真后怕。
到了十幾日齡,天氣突變,飛沙走石,狂風大作,可憐的棚頂剎時便鼓成了降落傘包。妻兒和雞寶寶在棚里哆嗦著,我爬上棚頂,想用石頭壓,根本不行。人也站不住,趴在了棚頂上。后來弟弟獲悉,搬來救兵,用沙袋趕著壓,才穩(wěn)住陣腳,保住了一棚的雞。就這樣,在風雨飄搖的日子里,提心吊膽的撐到40d,平均不過2.1kg,傷亡較多,忍痛出欄。賣完雞一算賬,一分錢也沒賺到。內心失望之極,卻只好相互安慰,沒賠就好。
那時剛興起網養(yǎng),于是狠下心來貸款上了網子,重整旗鼓,上了第二批。辛辛苦苦又是四十幾天,這次更是慘敗,倒賠3,000元。半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家里已是彈盡糧絕,負債累累。小女嗷嗷待乳,妻子面有愁容,可憐我大女兒一個八歲的孩兒,顧不上接送她,來回二十里的上學路,自己走。本想養(yǎng)雞可以掙大錢,讓家人過上好生活,可到頭來卻是這般光景??珊尬姨锰梦宄邼h子,空懷熱血,無力回天。別人要說了,不至于吧?那時候打工一天才十幾元的工錢,一年掙不了幾千塊,你說我背上幾萬塊的債,不亞于天文數字,養(yǎng)雞我在村里是第一個,有些積蓄的都不敢建棚。面對窘境,就似那溺水之人,恨無救命的稻草。絕望??!被村里人都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勸我說,別受這個累了,不行咱就干點別的吧!我是千個不服,萬個不甘。既然退無可退,何不妨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說,哪里跌倒哪里爬,不從養(yǎng)雞掙到錢,我決不退出!妻說,只要你好上養(yǎng),我覺得你有能力養(yǎng)出好雞來!妻的鼓勵,讓我信心倍增。決心既下,只待放手一搏!
轉眼夏逝秋至,雞場再點兵。這次上了3,200只,除了吃飯,我就基本上不出棚,口袋里裝著書,邊學邊養(yǎng)。學會了觀察糞便,懂得了看雞施溫,漸漸掌握了雞的一些習性。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一番努力,終見回報。這次平均長到3kg,傷亡了70多只雞,利潤8,000多元。趁熱打鐵,一鼓作氣年前再拿下一棚好成績。
第二年冬初又建了一個棚,雖不是標準棚,但比第一個好多了。幾年打拼下來,蓋了新房子,買了電腦和車,放在目前雖然很平常,但那個時候,村里沒幾家有電腦和車的。
我終于跨過了困難,走出了低谷,揮去了心里的陰霾。從此,鑄就了自信,奠定了走下去的基礎。這幾年來,雖然也有坎坎坷坷,也有風風雨雨,再大的困難我都能夠坦然面對,或進或退,心從容矣!養(yǎng)殖路上,故事很多。一時的成功,并不值得炫耀。難以忘懷的,是走過的坎坷和曾經的努力。養(yǎng)殖路亦如人生路,做事先做人,只有用自己的那份堅持才能換來別人的支持,在這里,感恩在我困難時拉我一把的兄弟、親友、同行們!
養(yǎng)殖路上眾人行,同舟共濟論壇中。莫道烏云遮麗日,也有風雨也有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