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新洋實驗學?!⊥酢』?/p>
在小學生的學習階段,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況且,作文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是否有創(chuàng)造個性直接決定著作文的質量。在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要求教師培養(yǎng)個性健康的小學生,而作文的教學本質就是促進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展現(xiàn)小學生的生命活力和童真童趣。因此,個性化的作文教學是語文作文教學發(fā)展中的必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作文教學的方式方法,讓小學生在寫作中張揚個性。
在目前小學生的生活中,生活經歷不可謂不豐富,在學校中、家庭中以及社會上,到處都有他們的活動身影。但是,大多數(shù)小學生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作文寫作卻“無話可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教導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展現(xiàn)個人獨特感受,進行書面表達。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完課文《走,我們去植樹》這一節(jié)課后,我要求學生體會文章中少先隊員植樹的心情以及植樹的重大意義,借鑒文章中的一些修辭手法進行“一件有意義的事”的作文寫作。首先,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注意留意生活中的經歷,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把家中比較有意義的照片共享出來,舉辦一個“我的照片”的展覽會。然后,在上課時,學生們一起努力,做成了一面照片墻。有的照片是學生在清明掃墓的時候照的,有的照片是學生游覽名勝古跡時照的,有的照片是......學生們借助這一張張的照片,仿佛又感受到當初做照片中的事的心情。隨后,我讓他們在觀察照片中,傾訴自己的真實感受,抒發(fā)自己當時的感受。最后,我又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其他人的照片,有的學生說:“我也去做過這件事。”有的學生進行附和......在觀察照片中,學生們體會到寫作素材原來能在認真觀察中產生。
在對一張張照片的認真觀察中,學生們想起了許多有意義的瞬間,頓時思如泉涌,拿起筆,不拘形式地展現(xiàn)自己認為獨特的有意義的事情。由此可見,教師應該讓寫作教學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把多彩的生活揉碎到作文中,使每個學生在寫作時都可以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在小學學生學習寫作過程中,從課本出發(fā),挖掘課文中的寫作資源,也是有效的積累寫作素材、儲備語言的關鍵之一。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該將課本的閱讀教材與教學內容打通,依據(jù)作文訓練目標,有計劃地讓學生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同時學到寫作必備的基本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嫦娥奔月》這一篇課文時,首先,在課堂開始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先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概括:《嫦娥奔月》以傳統(tǒng)的神話故事為依托,主要講述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讓老百姓不受傷害,不讓奸詐之人成仙稱霸,進而吞下了長生不老藥升天成仙,從此夫妻分離......然后,學生在我的講述下,迫切地想要閱讀文章,看看嫦娥升仙之后的生活情景。在同學們閱讀完成后,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嫦娥奔月后,在寂寞寒冷的有宮中生活,你想到了什么?②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嫦娥說些什么呢……最后,我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讓學生寫出想對嫦娥說的話,或者寫出讀完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的感受,或者展開嫦娥奔月故事的后續(xù)。
在本節(jié)作文指導課中,我利用教材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不定義題目,不定義范圍,展現(xiàn)個體的差異,發(fā)揮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由此可見,小學生在學校的語文學習生活也是作文寫作的資源之一,教師應該開發(fā)這種資源,讓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使學生成為作文課堂的主人。
在教導小學學生作文寫作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淡化教師在寫作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人地位。多元化的作文評價,就是在批改作文時,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暢所欲言,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并且激勵自我。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完《盧溝橋烽火》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體會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燒、殺、搶、掠的滔天罪行,使學生深刻銘記歷史。在學習這篇文章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以“最難忘的事”為題,進行寫作。隨后,寫作完成后,我說:“今天,我們換一種新形式的批改作文的辦法,我會隨機發(fā)放你們的文章,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批改,你認為好的在批改完成后畫上一個笑臉作為獎勵,并且,口頭說出自己在批改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弊詈螅瑢W生在我的引導下,進行批改后的口頭交流,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同學寫得事情很新穎,在以后的寫作中我會借鑒、學習。”有的學生說……
在這樣的作文批改模式中,讓一些學生認識到寫作過程中的不足,吸取他人作文中的優(yōu)秀思想,取長補短,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由此可見,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作文評價方式,在這樣和諧民主的氛圍里,有利于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張揚自己的個性。
總而言之,個性化的作文教學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在小學生個性化作文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從點滴抓起,轉變作文教學觀念,對學生的個性化寫作進行鼓勵,讓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寫出真正的有思想、有靈魂的作文。
【參考文獻】
【1】楊柳.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2】趙東陽.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7
【3】夏輝強.個性化作文教學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4】陳軍輝.論小學作文教學兒童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5
【5】石祥飛.童心是作文教學的出發(fā)和歸宿【D】.首都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