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 江麗君
在建構主義視角下,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事物的理解由個人決定,建構主義理論為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提供新的革新機遇,教師要嘗試采用建構主義的相關成果,由理論聯系實踐深入思考,努力改善高中作文教學現狀。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材料的選擇比較被動,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從建構主義角度開展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材料的選擇十分關鍵,是學生構建知識的基礎,教師需指導他們選擇具有操作性與典型性的寫作材料,像高考滿分作文、經典的文學作品、優(yōu)秀的句段等。同時,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語文的蹤影,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平常多觀察和用心體會生活,為作文創(chuàng)作不斷積累素材,為他們建構作文提供豐富材料。
比如,在進行《激活我們的詩情》寫作教學時,教師提問導入:同學們,青春是什么?要求學生自由交流,提出各自對青春的見解和認識。
其實青春就是我們自己,走進青春,你就走進人生最美好的花季;走進青春,你就走進世間最迷人的驛站。過渡:在如詩如畫的青春歲月里,你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和獨特的感受?又能引起你怎樣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接著,解讀文本:詩歌是抒情性最強的一種文體,情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核心和原動力,那么如何激活我們的詩情呢?羅列《女神》《死水》《紅燭》《災難的歲月》《雙桅桿》等詩歌,引領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寫作靈感,激活他們的詩情。
上述案例,教師帶領學生解讀青春和詩情,并提供一系列優(yōu)秀的詩歌材料,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和動力,讓建構始于行動,使其產生用詩歌來表現生活的強烈愿望,鞏固寫作基礎。
在建構主義視角下,認為思考和聯系屬于意義建構的重點。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習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刺激,而是要主動的建構意義,且結合自身固有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主動選擇、處理和加工,最終獲得個人意義。同時,順應與同化也是學生發(fā)展認知結構的兩個重要方式,高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寫作時,應做好引導和鼓勵工作,促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交流,結合固有的知識經驗,不斷建構和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展開《夾敘夾議,枝繁葉茂》寫作教學時,教師講解概念:什么是夾敘夾議?告知學生:這既是一種寫作方法,又是寫作的一項基本技能;既不是一味地記敘,也沒有單純的議論,而是把議論穿插于具體的敘述和形象描寫中。接著,教師準備一些范文,帶領他們區(qū)分議論文中的議論和記敘文中的議論。并提問:如何在記敘文中進行適當議論,產生以理動人的效果?同時為學生呈現先議論后敘述、先敘述后議論和夾敘夾議的范文,讓他們總結:記敘和議論是有機結合的,兩者不能相互脫離,通常以記敘為主,議論為輔,且議論位置合理安排。然后要求學生以“綻放美麗”為題寫一篇夾敘夾議的記敘文。
上述案例,教師帶領學生結合范文了解夾敘夾議的概念、寫作規(guī)范和要求,使他們圍繞題目主動思考和聯系,使其明確記敘文中的議論地位和作用,知道是對記敘的提煉、概括和升華。
從建構主義角度來看,學習就是由淺及深、由點到面不斷拓展的過程。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建構寫作知識體系,需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由詞語搭配為開端,逐步組合句子和段落。寫作的本質就是組詞連句成篇的過程,考慮組詞是否鮮明、形象和準確,注意詞語的音節(jié)、輕重和色彩,表情傳意的感情濃度,以及詞語形式、位置與語法邏輯關系。句子則是整篇作文的骨干,學生應反復推敲和琢磨,建構出完整寫作體系。
在《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先明確寫作要求:四季輪回,春華秋實,登高望遠,臨風把酒。自然的造化總是帶給人們豐富的情感體驗。請你以某種自然景物為對象,寫一篇文章。自主選材,注意情感體現;景物描寫要生動,刻畫細微;題目自擬。接著,以句型建構為例,原句:陽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一層閃閃發(fā)光的碎銀,又像被揉皺的綠緞。要求學生結合句子中的形容詞、動詞等建構出自己的矩形框架結構,如:春風吹過郁郁蔥蔥的草地,像給草地帶來一股新的生命力,又像是對陽光的渴望。隨后是段落和篇章的建構,不過要把“情”和“景”有機地結合,且知道情是主、景是輔。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詞語、句子、鍛煉、篇章的順序逐步建構寫作體系,寫出一篇完整且優(yōu)質的作文,讓他們緊緊抓住景物的特征,學會借景抒情,表達特定情感。
總而言之,在建構主義角度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和建構者,全力激發(fā)他們參與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渴望,以此為前提,帶領學生逐步建構完善的寫作知識體系,改善他們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