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存在著繪本選擇的誤區(qū)以及繪本教學與教材教學脫節(jié)反而加重學生負擔等問題。本文提出繪本教學要基于教材的策略,旨在研究學生需求、豐厚教學價值,最終引領學生“自能閱讀”。
【關鍵詞】基于教材;小學英語;繪本教學; 繪本選擇
【作者簡介】夏莉莉(1981.10-),女,漢族,江蘇常熟人,常熟市實驗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小學英語專業(yè),研究方向: 小學英語閱讀與寫作。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英語以‘讀促‘寫的實踐研究”(編號:16122135)的研究成果。
目前,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研討過程中,繪本的選擇是教師們比較困惑的問題。倘若繪本內(nèi)容與教材內(nèi)容脫節(jié),則會造成為了教繪本而教繪本的現(xiàn)象,不僅增加學生負擔,而且會使得教學內(nèi)容太難或太簡單,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或阻礙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因而我們應當基于教材內(nèi)容來選擇與之相關的繪本進行教學。筆者通過幾則課例來分析如何基于教材進行繪本教學。
一、立足教材內(nèi)容,研究學生需求
小學教材的語言知識系統(tǒng)且明確,但在篇章布局、內(nèi)容設計、級別劃分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英語繪本能很好地彌補這些缺點。分級讀物中語言知識安排的系統(tǒng)性要弱于教材,因此分級讀物并不是要取代教材,而是很好的彌補教材的不足。(王薔,2017)課外閱讀雖重要,但仍應立足于教材,不能舍本逐末。而我們所有的設計的起點在于在分析教材和繪本特點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下同)四年級上冊Unit1 I like dogs一課中,所學主要句型為簡單表達對動物的喜好并解釋原因 I like cats. Its cute. I like pandas. Theyre cute and fat教材的語言單一,內(nèi)容空洞、脫離真實情境,學生在談論對動物的喜好時想表達不喜歡或者想用其他的形容詞描述時教材卻沒有提供詞句,這使得學生迫切需要更真實、豐富的表達素材。所以筆者引入了Rod Campbell著的繪本Dear Zoo,繪本中主要提供了不喜歡某種動物的句式 He was too ....還補充了一些形容詞如fierce,grumpy,scary,jumpy,naughty,perfect學生在富有情境、語言鮮活且能提供思維和想象空間的精彩的故事中自然學習了更為豐富的表達。
二、立足繪本特點,豐厚教學價值
由于篇幅限制, 當教材中出現(xiàn)國外經(jīng)典故事時只是一些節(jié)選或縮編,而教材節(jié)選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大家讀原著。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挖掘原著本身的價值, 激活學生的思維, 還要善于關聯(lián)與對比, 把教材與原著一起進行分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在認知拓展的基礎上通過挖掘繪本的現(xiàn)實意義來豐厚教學價值。
例如五年級上冊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一課是一則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教材進行了縮編,筆者將原著的故事引入了課堂。由于這是學生熟知的故事,情節(jié)盡管略有不同,但易于理解,學生只需關注內(nèi)容的學習。學生認知的拓展在于教材與原版故事的對比閱讀,學習原版故事更為靈動的心理描寫、語言表達以及完整故事中邏輯關系的理解。這種從篇章到原著的放大式延伸閱讀, 不僅對解讀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更易于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給了學生閱讀整本外國經(jīng)典名著的信心,而且學生還能從小故事中得到大智慧。文章中的Goldilocks Principle是一條延續(xù)至今的非常著名的原則,它涉及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到宇宙學、物理學、經(jīng)濟學、醫(yī)學等大量領域,讓學生明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而當學生能通過閱讀建構自己的意義才能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教學的價值。
三、立足核心素養(yǎng),引領“自能閱讀”
有效的英語閱讀要突出五個結(jié)合:語言與意義相結(jié)合、文化與思維相結(jié)合、理解與表達相結(jié)合、合作與研究相結(jié)合、提出問題與問題解決相結(jié)合。(王薔,2017)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疑難問題, 這些疑難問題有時在課本中難以找到答案。如果在教學中以引導學生提出這些疑難問題為切入點, 選擇課外閱讀素材并指導學生自主尋找答案, 則既有助于通過思辨解決文本疑難, 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再以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為例。在教材縮編的故事中由于沒有起因和結(jié)尾,學生對于Goldilocks 為什么要去三只熊的家里,以及最后發(fā)生了什么等問題不得而知。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質(zhì)疑并提問Why is Goldilocks in the forest? Who are the bears? Do the bears eat Goldilocks?然后放手給學生到自己到原著中找答案。此外要引導學生用課內(nèi)閱讀的自然拼讀法、根據(jù)上下文猜詞法等詞匯學習方法來讀繪本素材, 把教材中掌握的方法及時應用于繪本閱讀之中, 達到“自能閱讀”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教材, 以教材為“經(jīng)”,鏈接課外有價值的繪本, 以繪本為“緯”,真正把握學生的閱讀需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習的閱讀方法去構建“經(jīng)緯”交錯的閱讀網(wǎng)絡, 促進知識的遷移, 使課內(nèi)外相互補充, 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王薔.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nèi)涵與途徑[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