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是一種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靶拧痹诠盼闹杏幸粲?、消息之義。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與人進行面對面的語言溝通時,聽者有55%的注意力放在說者的身體語言上,其中關注“你是怎么說的”占38%,僅有7%的注意力放在“你在說什么”上,而書信這一溝通形式可以有效降低說者身體語言及表達方式對聽者的影響,使其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說了什么”之上,后者更有利于提升家校溝通的效果。
蘇聯(lián)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說過:“教師如果不盡心研究學生的個別特點,如果不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也就不可能順利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因而也不能有所進步、完善自己?!睍艃?nèi)容是教師認真研究師生、研究班級后內(nèi)心沉淀后的表達,內(nèi)容針對性強,語言也是經(jīng)過精心打磨的,在處理班級中一些比較棘手的事情的時候,能夠使激動的情緒“軟著地”,取得“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1.書信的表達更準確。因為書信的寫作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寫信者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可以平心靜氣、思路清晰、條理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書信不像談話、打電話、視頻語音聊天那樣有即時性,容易出現(xiàn)表述不準確、分寸不好把握等問題,可以說,書信是一種緩慢的溝通藝術。如新學期伊始,學校和班級出臺了一些新舉措,但部分家長由于思維定式,對此略有微詞,筆者在了解到這樣的輿情后,便采用了書信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將“何事”“何故”“利弊”詳細地寫下來,通過白紙黑字的表達,讓家長在閱讀時也有所思考,不少家長在閱讀后表示能理解并支持學校的新舉措。
2.書信更有說服力。與電話、微信、面談等交流方式相比,書面的交流方式更正式、更有說服力。在書信交流中,教師可以舉例子、講道理,運用較長的篇幅表達一個中心意思,或是講述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或是以家長和朋友的身份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表達更易為家長接受。筆者曾經(jīng)接到過一位家長的求助,家長告訴我,孩子升入高年級后,學習狀態(tài)不太理想,于是向筆者詢問教育的辦法。因為學生已經(jīng)不在筆者的班級里了,筆者便選擇了以書信的方式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在書信中,筆者講述自我成長的經(jīng)歷,引用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名句,啟發(fā)學生在學習時多一份靜心。據(jù)孩子母親說,沒想到老師會以這樣的方式給予鼓勵,孩子收到信后非常激動,很快重啟學習的動力。
3.書信更有感染力。由班主任親筆書寫的書信在增加親切感的同時,傳遞的更是教師對學生深沉的愛。由于筆者任教學校地理位置特殊,班級中有部分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地工作,家中只留祖輩照料孩子。假期短暫的團聚,讓很多孩子難以接受假期后父母的再次遠離,筆者班上的安琪就是其中之一。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后,筆者堅持與安琪通信,不斷地鼓勵和安慰她,一學期過去了,安琪變得陽光起來,安琪的母親也盡量安排休假,經(jīng)常性地參與班級親子活動。
此外,師生間的書信交流還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收信者可以反復閱讀,細細體味。書信是最能表達內(nèi)心較為深厚、較為復雜情感的一種溝通方式,且作為實物的書信更便于收藏,可以起到長久的教育效果,這是一種無形的長久的教育力量,意蘊雋永。
可以說,在這個喧鬧的、迅捷的網(wǎng)絡時代,書信這樣一種溝通方式,可以讓教師、學生和家長停下來,回歸緩慢而又美好的溝通,保留安靜的美好。家長有困惑了,一封書信,家長能茅塞頓開;孩子彷徨了,一封書信,孩子的目標明確了……一封書信,以心換心,偶爾我們還能收到家長們誠意十足的回信,家校間的情誼,便在這白紙黑字間緩緩流淌。
班主任選擇書信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針對性。班主任在與家長書信交流時,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選擇合適的角度切入,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在校情況,多呈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表揚要大膽,批評要委婉。
2.不求深刻雋永,但要有真情。教師在書信中不要理論說教,要多關注家長和孩子的需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多多給予專業(yè)的建議。書信中盡量用口語,做到既簡潔明了,又親切可感。
3.不求長篇大論,但要有主題。教師與家長的書信交流篇幅不宜過長,但一定要重點突出,避免東拉西扯。在書寫上要注意字跡清楚工整、干凈整潔,切忌遺字掉句,或出現(xiàn)錯別字。
4.不求臨信涕零,但要有誠意。教師要尊重家長,進行平等交流。態(tài)度真誠,不厚此薄彼。關注稱呼、開頭、結尾等細節(jié)。
5.不求辭藻華麗,但要有內(nèi)涵。就書信內(nèi)容而言,如果是談論孩子的問題,應婉轉明了;如果是教育方法的指導,應切實有效,將注意事項一一羅列,讓家長一目了然;如果是規(guī)勸教育,要以心換心,喻之以理。
6.不求標新立異,但要有價值。書信內(nèi)容一定要有時效性,與家長就孩子的某個問題進行交流溝通要及時,表揚鼓勵要及時,問題的溝通更要及時。
7.不求立竿見影,貴在長期堅持。改變一個孩子或是一個家長僅僅靠一封信是萬萬不夠的,書信交流必須長期堅持。對這樣的家校交流方式,教師要有信心,每次交流可以針對一兩件事情進行,談真談深,談出實效,打動人心。
在現(xiàn)代通信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我們?nèi)狈Φ牟徽窃谟痈≡甑摹翱臁鄙钪斜3帧昂煤谜f話”的能力嗎?教育,說到底是一種情懷的傳播,一線班主任們不妨試著變電話或微信交流為一頁信紙,變零散的交流為一篇長文的交流,書信交流的信息量更多,傳遞的情感更真。讓我們靜下心來,品讀文字,享受書信交流的那份寧靜與溫馨,感悟家校溝通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