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呂若琦
穴位按摩法又稱為推拿法,是在中醫(yī)基本理論指導下,通過特定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應用于中醫(yī)臨床各種疾病,并且能取得較好的成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穴位按摩是祖國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祖國醫(yī)學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穴位按摩功能有通經活絡、調整人體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痔瘡也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來治療,對身體一些部位經常按摩能夠有效地預防以及治療痔瘡。
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生活中,得了痔瘡也不在年高,而且近年來得痔瘡的人越來越多。它是一種難言之隱,很多人寧可選擇默默忍受,也不愿意去醫(yī)院就診;它還容易引發(fā)其他疾病,甚至出現(xiàn)重度貧血。
痔瘡的發(fā)病不分年齡段,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有可能患上。而且痔瘡是忍不好的,如果不加以重視,痔核增大、癥狀加重后也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痛苦。醫(yī)生表示,痔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發(fā)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又稱為痔瘡、痔核。在臨床表現(xiàn)為便血、脫出、腫痛等特點,男女老幼皆可發(fā)病。調查顯示,痔的發(fā)病率占肛腸疾病的87.25%,居首位;多見于20歲以上的成年人。肛門是非常精細、神經豐富的特殊器官。根據(jù)其發(fā)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一般以內痔多見。
從中醫(yī)講,該病多因風邪所傷,或飲食所傷,或飲食失調、嗜食辛辣肥甘,或久坐、久立、負重遠行,或長期便秘,或瀉痢日久,或勞倦、胎產等,導致肛腸氣血不調,絡脈瘀滯,瘟生濕熱而成痔瘡。每種痔瘡發(fā)展到最后階段都會很嚴重。比如內痔,出血嚴重時,會導致失血性貧血,嚴重會造成暈厥、休克。外痔如果出現(xiàn)血栓或炎性水腫,主要以疼痛為主,應該及時就醫(yī)。否則情況加重,會造成組織壞死?;旌现倘绻患皶r手術,也是極其兇險的,會造成感染、壞死,甚至引發(fā)全身性感染,出現(xiàn)危急重癥。
穴位按摩法又稱為推拿法,是在中醫(yī)基本理論指導下,通過特定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疏通經絡、滑利關節(jié)、強筋壯骨、散寒止痛、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等作用,從而達到預防保健,促進疾病康復的目的。相比吃藥和打針,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沒有副作用。
穴位按摩作為便捷實用的中醫(yī)護理適宜技術,應用于中醫(yī)臨床各種疾病,并且能取得較好的成效,促進疾病的康復。穴位按摩的方位很廣,內科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后遺癥、面癱等;外科疾病如腸粘連、慢性闌尾炎、乳腺炎及增生等;骨科疾病如落枕、頸椎病、肩周炎、關節(jié)脫位等;兒科疾病如小兒感冒、嘔吐、腹瀉、夜啼證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盆腔炎等。
但穴位按摩作為中醫(yī)操作也并不是萬能的技術,有一些禁忌癥是禁止穴位按摩的,以防加重病情,如各種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減少癥、婦女月經期、孕婦腰腹部、皮膚損傷及瘢痕等部位、急性扭傷、創(chuàng)傷骨折等部位、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等。
其實對身體一些部位經常按摩能夠有效地預防以及治療痔瘡。方法如下:
搓按骶部:俯臥后,按摩者用手掌在腰骶部做搓發(fā)一分鐘,以局部發(fā)熱為宜;隨后把手掌放在腰骶部半分鐘,以達到熱量滲透的作用;然后點揉膈俞、腎俞、大腸俞、會陰、長強、秩邊穴,每穴一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宜。
點穴下肢穴位:俯臥姿勢,按摩者用手掌推下肢膀胱經三至五遍,然后用拇指點揉承山、足三里、三陰交穴,每穴一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宜。
點揉天樞穴:仰臥姿勢,按摩者用拇指點揉腹部天樞穴一分鐘。此外,還可以點揉孔最穴。此穴調理肺氣、清熱止血,可以預防因長時間蹲坐而造成的痔瘡,用拇指點揉,大概一分鐘就可以了,以能夠感受到酸脹最好,可以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調整消化功能,使排便通暢,改善癥狀。操作重點在于腰骶部的按摩及周圍穴位的點揉,肛門及足太陽膀胱經循環(huán)所過,與膀胱經關聯(lián)緊密,故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是點揉重點。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平時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來預防痔瘡,如果痔瘡嚴重的話,就需要接受外科治療了。醫(yī)院肛腸科根據(jù)痔的發(fā)病部位不同,采取的治療方法也會有所區(qū)別,在中醫(yī)方面有很多特色療法。以內痔為例,可以采取熏洗法、外敷法、塞藥法、挑治法等。
排便習慣不好,不良的飲食習慣等都是引發(fā)痔瘡的常見因素。有的人得痔瘡和如廁時間長關系密切。排便時玩手機、看報紙會造成注意力分散,使排便時間延長,腹壓增加,靜脈回流受阻,肛門局部充血水腫,容易引起靜脈曲張,形成痔核。有便秘習慣的人也容易生痔瘡。而偏食、嗜酒過度、飲食辛辣、久坐不動等也可導致肛門直腸黏膜的充血,大便干結,誘發(fā)痔瘡。
平常應該選擇清淡的食物,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日常生活中,不要久站久坐,應該適當增加運動,特別是提肛運動。即全身放松,將臀部及大腿肌肉加緊,配合呼吸,舌舔上鄂,同時肛門向上提收,像忍大便的樣子,提肛后稍閉一下氣,然后配合呼氣,全身放松。這樣有助于減輕癥狀或避免愈后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