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qū)恩德里小學 韓洪濤
“課程建設”是一項重要工作。天津市河西區(qū)恩德里小學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根本目標,從學校實際出發(fā),深化課程改革,探索課程整合,構(gòu)建了既體現(xiàn)國家意志又彰顯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
2017年底,學校舉行了第一屆“課程涵養(yǎng)美德”課程建設年會。展示活動中,6位青年教師講述的“我的課程故事”,以及9節(jié)集中展示的特色課程,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
數(shù)學兼STEM課程教師 胡俊佳
自從開展STEM課程以來,從扎染、水晶玫瑰、彩虹瓶、神奇的肥皂、星球的位置、自制飲料等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都能看到學生開心的樣子和探究的身影。我校教師還創(chuàng)設了風能、橋梁的承重、電池的原理及制作水族箱等課程。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扎染課。上課時,我一只手托著一塊潔白的手帕,另一只手拎著一兜洋蔥走進教室。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了。我拿出兩個鍋和兩個電磁爐,把5個紫洋蔥頭放到一個鍋里,4個黃洋蔥頭放入另一個鍋里,開始煮洋蔥。學生把自己扎好的手帕輕輕地放入鍋里。潔白的手帕瞬間被染成不同的顏色。學生們睜大了眼睛看著,唯恐自己的手帕會找不到了。幾分鐘后,我把學生的手帕從洋蔥水中撈出時,他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盼望著奇跡的出現(xiàn)。當我們一起把捆手帕的繩子剪掉時,教室里一片沸騰,他們不由自主地跑過來抱著我說:“胡老師,您真厲害!”學生們的歡呼加上煮洋蔥飄出來的香氣吸引了不少其他班的學生。他們把我圍了起來,用期盼的眼神說:“老師,我下個學期可不可以報STEM課程,這門課太好玩了!”
在網(wǎng)上選課時,每周2次的STEM課程,竟然在10分鐘內(nèi)就被一搶而光。STEM課程為學生提供了逼近真實、富有現(xiàn)實意義的學習情境,更利于學生高階思維與積極情感的投入,從而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語文兼養(yǎng)成教育課程教師 孔垂楊
筆談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鑰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訣之一。去年,我所帶班有個男孩叫小范,他幾乎天天違反紀律。與他頻繁的接觸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自尊心很強,對請家長十分反感,同學們的幫教更是適得其反。針對他的情況,我決定嘗試和他筆談。
很快,我就收到了小范的第一封來信,他在信中這樣寫道:“第一次與您筆談,我很興奮,也有些緊張,因為我從來沒有跟老師這樣交流過。上課時,我愛說話,管不住手和嘴;下課,我又總和同學發(fā)生沖突,大家都疏遠我……問您一個幼稚的問題:如果我繼續(xù)闖禍,您是不是會讓我退學?”
看到小范愿意和我說心里話,我覺得教育的時機到了,就第一時間給他回信:“收到你的來信我真高興,謝謝你愿意把心里話告訴我。12歲,代表你長大了,意味著自覺性增強了……”
幾天后,小范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我回信,他在信中這樣寫道:“是您的回信給了我力量和勇氣,是您改變了我,讓我敢于在那么多人面前展示自己?!敝?,我們繼續(xù)堅持了一個月的筆談,小范發(fā)生了變化。筆談讓師生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相互尊重,也架起了我和學生之間愛的橋梁,這種愛從心靈生發(fā)出來,也直抵心靈深處。
科學課程教師 劉 暢
第一次給一年級學生上科學課的情景印象深刻。那天,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節(jié)是什么課嗎?”好多學生都搖腦袋。我一邊在黑板上寫下“科學”兩字,一邊告訴他們:“這節(jié)是科學……”沒等我把話說完,一個小男孩立刻熱情地站起來,跟我打招呼:“科老師好!”其他學生聽了都一窩蜂地說:“科老師好,科老師好!”
我一聽,忍不住笑了,并解釋:“我是你們的科學課老師——劉老師?!痹谖液唵谓榻B了科學課之后,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可以做實驗啦!”“我能和小動物們玩。”“可以研究小草、小花啦!”就這樣,他們帶著對科學課的新鮮勁開始了學習。
講《我們知道的植物》一課時,我?guī)е鴰着枧柙院途G豆苗來到教室,他們一看就來了興趣。我便順勢鼓勵學生自己種植物。果然,下節(jié)課時他們帶來了自己種植的大蒜、香蔥、火龍果苗等等。在此基礎上,我?guī)е鴮W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學生們那專注的神情和投入的狀態(tài),讓我特別高興。
開學僅一個月的時間,我就在他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變化。我想,學生和家長真心的認可比什么獎勵都值得我驕傲和自豪!
語文兼師生共讀課程教師 洪春燕
藝術(shù)魅力無限大,文字力量亦無窮。我上共讀課程有三個小妙招:個人自主讀書、班內(nèi)共讀和家庭親子共讀。在最初的共讀中,我是從繪本開始的。決定讀繪本,也并非貿(mào)然行事,而是在選擇恰當時機,因為我想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一天,班里學生特別浮躁,早晨有遲到的,課間又出現(xiàn)了追跑打逗的現(xiàn)象,以致課堂效率較低。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并沒有直接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耐下心來說:“既然大家這么興奮,我們放松一下。老師前幾天看到一本有意思的書,想和你們分享。”學生們一聽來了興趣。我打開電腦,點開事先準備好的課件,第一次的繪本閱讀便開始了:“今天的故事叫《大衛(wèi),上學去》……”我給學生讀完,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說著大衛(wèi)的種種不是。我趁機說:“我們的身邊有沒有大衛(wèi)呢?”有的學生立馬附和,有的則低下了頭。第一次閱讀結(jié)束后,學生們將這節(jié)課明白的道理寫成讀后感,有的還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于是,我們的第一本作品誕生了。
共讀課程開展僅一年時間,我們就共讀了40多本繪本,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如“我爸爸、我媽媽”系列,這些都傾注著孩子們對父母深深的愛。學生們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記錄下了自己與書的故事。
音樂兼曲藝課程教師 李 達
我校五年級有個學生學快板兩年多,曾多次參加市、區(qū)級活動表演,極具表現(xiàn)力的臺風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其實他在三年級時,性格靦腆,不善于表達,接觸曲藝后,尤其是在表演中,整個人都投入其中。他深有感觸地說:“一開始接觸快板還是三年級,學校發(fā)給我們每人一副快板,以前都是從電視上看人家打,感覺挺哏兒。后來,學校開了曲藝課,我就跟著老師學。記得第一次站在臺上,對著全班同學表演,我特別緊張。老師事后鼓勵我說‘站在臺上,你就是個演員,要把精氣神提起來,讓大家看見你在舞臺上的風采。’之后,我堅持對著鏡子練唱詞,打快板,最后在舞臺上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聽到老師、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開心又激動。我付出了努力,收獲了成功?!?/p>
曲藝課程的實施,弘揚了津味文化,在說、唱的過程中,學生們增進了對津味文化的理解,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天津本土藝術(shù)。我們給學生留下天津美的印象,將來他們就會為天津去創(chuàng)造美。
看到學生們都能打起快板唱幾句,看到學生們充滿自信的展示,我真心希望,藝術(shù)這顆小小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語文兼博物館課程教師 邵宇萌
我們利用自然博物館這一社會資源,采用主題任務單的形式,開展別有趣味的主題學習活動。學生們通過繪畫、作文、攝影、海報等記錄他們在博物館中的收獲。
為了上好博物館課程,老師們早早著手準備。如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有《恐龍的滅絕》這篇課文,所以在帶學生去博物館前,我就為學生介紹了恐龍的基本知識。很多學生事先也翻閱了資料,了解恐龍的滅絕過程。最后,我和學生商定好去現(xiàn)場學習的任務。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每天都追著問:“邵老師,咱們什么時候去博物館學習呢?”
現(xiàn)場課時,每個學生都拿著屬于自己的學習任務單。例如:蝴蝶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呀?昆蟲有什么特征呢?翼龍到底有沒有羽毛?學生們意識到,這不同于以往走馬觀花地去參觀博物館,而是帶著任務去學習和探索。
除了博物館,我校的研學足跡還遍及了大學校園、紀念館、公園等場所,研學之旅成了課堂的延伸、課程的載體、學習的場域、探究的空間。課本中,略顯枯燥的文字與此課程巧妙結(jié)合后,學生對學科知識有了更生動的體驗,更加樂于與同伴在合作學習中分享探究學習的愉悅。多元教學真正讓學生思考“是什么,為什么,該怎樣做”,正所謂:“一切皆課程,處處皆教育?!?/p>
楊然: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猜測”的閱讀策略。在分享繪本《對不起》時,在故事的關鍵部分,我停了下來,請學生猜測小熊和小兔子會怎么做,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猜測。在“猜測”中閱讀,調(diào)動學生已有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機。
胡俊佳:通過做課,我了解了STEM課程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科學實驗課。教師課前要準備好充分的材料,想清楚課堂上教師、學生應該完成的各項任務。教師用問題引領學生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告訴他們每一步是什么。
李達:為弘揚津味文化,我將津味文化融入曲藝中,讓學生們在說、唱的過程中增進對津味文化的認知和理解。設計本課時,我并沒有脫離藝術(shù)本體,而是在教給學生們曲藝節(jié)奏“板、眼”的同時,結(jié)合音樂節(jié)奏將快板唱詞用節(jié)奏符號表示出來,先解決難點再填唱詞。
王津:一節(jié)成功的課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端嫛芬徽n,工具材料準備十分繁瑣:裁紙,鋪畫氈,清洗毛筆、調(diào)色盤和筆洗,選擇顏料,以及做好當天的應急預案。備課要不斷改進,隨時想起的問題隨時記在紙上。
董丹丹:在恩德里小學APP中,加入英文天氣預報這一新功能,在班內(nèi)選最棒的天氣預報員。同時,讓學生在班群中進行英文天氣播報,將任務貫穿始終,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情和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洪春燕:基于語文課和品生課的結(jié)合點,我抓住兩者思想上的融合,以“平凡的感動”為切入設計教學,讓學生在體會情感的同時學會運用寫作方法表達情感,將要寫的文字先通過語言說出來,進而再下筆成文。一節(jié)課在思想融合的基礎上,學生學會了表達。
孔垂楊:通過課程,學生了解了志愿者精神,紛紛建立志愿小分隊,并開展模擬情境的志愿活動。他們深切地體會到:“志愿者”的活動目的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賞與表揚,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心每個人,做好每件事。
邵宇萌:《我們是朋友》這節(jié)課選取的主題是“情緒”。一個一個的情境設置,讓學生們走進故事中,站在故事主角的立場去感知情緒,讓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辨別積極和消極的情緒,讓學生在具體的實例中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
張妍:《數(shù)學與整合》課前,我讓學生提前準備好上課要用到的東西——橡皮泥、牙簽,并細心告訴他們注意事項。通過整合課,學生掌握了乘法口訣的歸納規(guī)律,同時通過動手操作,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