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特色文化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內生動力。江蘇省靖江市城中小學在“翰墨潤心”詩意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著力打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讓特色文化建設成為教師發(fā)展的重要陣地。為此,我們通過校本研修,引導教師做課程創(chuàng)生的參與者、研究者,做校園文化的建設者、促進者,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特色教育的背景是素質教育。我校的書法特色教育緣起于20世紀90年代初,江蘇率先提出了“素質教育”這一理念,也就從那時起,我校老一輩教育人開始了書法教育的積極探索,并于1994年成為全國第三家寫字實驗小學,走出了一條以書法教育引領學校發(fā)展的特色教育之路。20多年的努力與堅守,成長與積淀,逐漸形成了學校獨特的個性品質。
書法特色教育路上,我們沒有“參照物”,沒有成功的書法教育經(jīng)驗可以學習、借鑒,有的是城中人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景仰,對中國漢字、書法的深厚情結,對書法育人、文化育人的孜孜追求。因此,我們認為,在學校的特色文化建設中,廣大教師是主導,既是規(guī)劃者,又是實施者。我校從校風、校訓的確立,到?;?、校歌的創(chuàng)作,從碑廊、墨園的打造,到樓道、教室的布置,以及遍布校園的一塊塊文化石,無一不是教師們智慧的結晶。學校的制度文化、環(huán)境文化、課程文化、精神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無不凝聚著教師們的心血。近年來,在省級課程基地建設過程中,全體教師經(jīng)過廣泛而深入地研討,進一步明確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書法特色教育為引領,用墨香浸潤童心,用書香陶冶心靈,提高審美情趣,弘揚人文精神,讓校園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文化家園、精神樂園。全體教師在增強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前提下,立足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在多元課程的建構中,在同向、同行、同樂中實現(xiàn)教師與學校的協(xié)同發(fā)展。
優(yōu)化師資管理,加強書法教師隊伍建設,是書法教育優(yōu)質高效的根本保障。許多人說,開展書法教育,師資力量是短板。多年來的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書法教師隊伍的建設靠的是長年的堅持,主要途徑是校本培訓,重要方法是勤學苦練,檢驗渠道是過關展示?!白トw,促中堅,樹標桿”,近年來我校正逐步完善教師“三級”梯隊建設。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學校全體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書寫技能和書法欣賞水平?!蔽覀冊谛1九嘤栔刑岢隽恕?35”(每周練寫100個毛筆字、300個粉筆字、500個鋼筆字)訓練要求,落實“四定”工作舉措,定期批閱、點評、通報寫字練習情況,人人過關;定期舉辦講座,交流書法歷史文化,面對面指點習字技能,指導課程開發(fā);定期開展教師“三字”比賽,全員參與,隆重頒獎;定期開展教師書法展評活動,在??蠈0嬲故尽,F(xiàn)在全體教師每天練字已成常態(tài),即使在寒暑假也不懈怠。紅紅的《教師“三字”合格證書》是對教師們最好的肯定。
學校開設書法課程,較長時間內都不可能培養(yǎng)起足夠多的專職教師,破解之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yǎng)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才是一所學校開展書法教育的中堅力量。我校在書法兼職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上堅持做到“四打破”,即:打破語文教師兼職書法教師的局限,全校范圍挑選學書興趣濃、基本功扎實的教師,為他們精選名碑名帖臨摹,勤習古帖古法,“取法乎上”,要求做到習字得法上體;打破單純技能訓練的局限,為教師購買、訂閱書法類書刊,要求教師了解漢字演變史、書法發(fā)展史、歷代書法名家及代表作品、書法教育理論、案例等,不斷提高書法文化素養(yǎng);打破學校書法校本培訓局限,與靖江市書法家協(xié)會、靖江市老年書畫協(xié)會等加強交流與合作,邀請本地書法家為教師做公益講座、培訓,從筆法、字法、章法及書法鑒賞等方面給予專業(yè)的指導;打破教師學書“苦修”局限,積極為教師搭建展示平臺,在藝術節(jié)、教師節(jié)、書法教育推進會等各類活動中,師生同臺,潑墨揮毫,切磋技藝,在展示與交流中不斷增強自信。兼職教師隊伍的不斷充實和成熟,為學校開展書法教育提供了不竭動力。
一所學校沒有專職教師,書法特色也就蕩然無存。我校的書法專職教師,一方面是遴選出的有一定書法功底,又熱衷于書法教育的教師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一方面是上級教育部門協(xié)調引進的。他們不僅要擔負起書法教學的重任,還要在課程開發(fā)、教育科研、校本培訓、社團建設等方面做領軍者。正因為如此,學校每年都設書法培訓專項經(jīng)費,組織專職教師參加教育職能部門組織的各類國培、省培及市、縣級書法培訓活動;鼓勵他們利用假期外出進修、學習,拜知名書法家為師,積極參加各類書法比賽、展示活動;要求他們多參加各級書法教研活動,學習、研究教學規(guī)律和評價方法,思考、解決書法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專職教師的快速成長,有力助推著學校的特色發(fā)展。
我校著眼于書法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和發(fā)展,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出了一支基本功扎實的書法教師團隊。
書法教師不僅要使自身的書寫技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還要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以高質量的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書寫水平,潤澤學生的心靈。我們聚焦小學書法教育審美、能力、習慣等核心素養(yǎng),逐步規(guī)范教研管理,攻堅書法教學難題,打造有效率的課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我校是“江蘇省書法特色學校(牽頭學校)”、靖江市書法教育實驗基地,朱志明老師領銜的泰州市寫字動畫研究所、靖江市書法名師工作室就設在我校,核心成員多數(shù)是我校的書法骨干教師。學校成立書法教育研究會,組建了低、中、高年級實驗組和實驗班。實驗組成員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還要具體指導和開展實驗,探索出科學的方法,再典型引路,帶動面上的教師參與研究,最后把成功的實驗成果推廣到全校各班,并向全市輻射。這樣從教育科研、實驗總結到成果推廣,形成了上下一貫、由點到面、層層推進的教研管理主線。
課堂是提高書法教學效益的主陣地。為更好地落實書法進課堂,學校明晰教學思路,確立教學基本要求,構建教學基本模式,明確教學基本規(guī)范;充分利用每周的書法課,大力開展書法教學研討和各學科協(xié)同研究,常態(tài)化開展書法教研活動,營造濃郁的教研氛圍,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積極組織、參與縣級及以上的書法教研活動,讓教師在公開教學中與同行切磋技藝,共同研究,共同進步;利用“名師送教”“送課下鄉(xiāng)”等機會,安排教師到鄉(xiāng)村小學去上書法課,舉辦書法教育講座,讓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磨礪。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促使學校的辦學特色日益彰顯。
為使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我校依據(jù)學校的實情,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書法課程。學校教師團隊合作,編寫了《書法五千年》《書法伴我成長》《100關鍵字寫字要訣》《120行楷字寫字要訣》《鄭老師教書法》等書法校本教材,構建起學校特色教材體系。然而,書法教學中要把蘊藏在筆畫、部首、結體中的細節(jié)講清講透不容易。隨著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蓬勃發(fā)展,我們積極探索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新,突破書法教學上的難點。于是,我們開展了書法動畫的課題實驗。書法教師邊實踐邊研究,用心制作書法動畫。比如毛筆書法教學中,通過動畫、影像,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筆畫的起收、輕重、快慢、抑揚、倚側、收放等,講清藏、露、回、側、提、頓等方法,說明描摹、臨寫、讀帖、比照等要求;硬筆書法上,制作各年級課本生字動畫和校本教材范字動畫,每個字不僅以口訣揭示書寫要領,還動態(tài)展示筆畫、結體等方面的重點要求。這樣,教師教得自如,學生易懂樂學。目前,該項實驗成果已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在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廣大教師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互相學習、互相探討、親密合作的氛圍更為濃郁,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了共同發(fā)展。
教師發(fā)展與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教師發(fā)展共同體培育工程有力地提升了教師素質,塑造了學校特色文化,實現(xiàn)了教師專業(yè)成長與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雙贏。朱志明老師憑著在書法教育領域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獲得了江蘇省特級教師的殊榮;靖江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常秦是從我校成長起來的一位青年書法家;學校有3位教師成為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10多位教師成為靖江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近50位教師獲評縣級及以上“三級”骨干教師。近兩年來,學校也先后獲得“全國書法教育特色示范校”“全國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薄敖K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書法特色學校(牽頭學校)”等諸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