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焦溪小學 黃麗丹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去讀書、作文,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笨梢婎A習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新課標教材使用以來,教材就以容量大、密度高、內容新的特點,再加上教學時間縮短、教學內容增加、教學目標突出“三維”等客觀因素所致,課前預習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校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成立了“預習單應用與反饋”研究課題組,旨在通過課前預習單的研究設計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學會自主學習,發(fā)揮預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但反觀教師與學生的表現(xiàn),似乎這推動力又成為了一項無法不完成的負擔。就教師而言,每天備課上課、各類作業(yè)的批改已讓他們疲憊不堪,再加上預習單的設計,學生完成之后還需批改分析以及課題組各項材料的上交,聽起來確實是個很大的包袱。就學生而言,已有的學習任務已經很多,再加上預習單,似乎也是負擔。所以,不管是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預習任務都是為了完成而完成,這樣的預習是低效的,談不上提高課堂效率。
那么,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呢?我認為,只有老師、學生都將“被預習”轉變成了“要預習”,真正將預習當作一項興趣來做,預習的效果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這就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入手。
要讓學生愛上預習,關鍵在于老師的引導。所以,教師先得愛上預習,也就是說教師先得拋去“預習包袱說”這一概念,真正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鳖A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這樣的課堂就像老師在唱獨角戲,即使講得再細致,學生的效率還是不盡如人意的,教師也將吃力的很。課堂上學的不好,在課下布置再多的作業(yè)也并不會有好的效果。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做不來作業(yè),只好多布置,布置得太多,就只好亂做,甚至抄襲。結果是老師累,學生累,家長也累。但反之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在預習中真正發(fā)現(xiàn)自己欠缺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問老師,問同學,并且因為自己查資料的方式不一樣,獲取資料的途徑不一樣,所以他們往往能解決別人所不知道的問題,這也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信心。這樣的課堂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帶勁,可見預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作為一個教師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之所以覺得預習是一種負擔,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教師設計預習作業(yè)的方向有偏差。許多老師都會這樣布置預習作業(yè):不管是哪一課,預習內容總是千篇一律,既沒有層次性,也不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沒有個性化的要求,如:不是生字的認讀,就是新詞的釋義,要不就是提出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的預習作業(yè)學生做起來枯燥,繼而就不喜歡做,然后教師檢查起來困難,即使是做的同學,老師也會發(fā)現(xiàn)都是無價值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預習的興趣,教師也就失去了設計預習作業(yè)的動力。
那么如何改變這樣的現(xiàn)象,既能讓學生樂于完成預習作業(yè),又能節(jié)省教師工作時間呢?這就需要教師“巧干”了,即巧妙的設計預習作業(yè)。首先教師可以考慮印發(fā)預習單,而預習單上的題目如何設置呢?個人覺得所有課文的預習不外乎這樣幾件事:熟讀課文、自學字詞、圈畫批注、理清文脈。所以幾乎所有的課文預習題目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模式,另外根據(jù)每篇課文的特點以及每個單元不同的訓練目標,只要將預習要求詳細化。比如對于有些課文內容淺顯,語言簡練、清新的,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愛讀愛看,也有感悟,那么預習的重點可放在朗讀上;有的課文內容較深,離學生生活較遠,不易理解,學生缺少情感體驗,預習的重點可放在資料的查找及質疑問難上……其次還需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制訂分層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帶“☆”為必做題而其他為選做題。這樣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是適當降低了難度,而對優(yōu)秀學生來說則是提高了層次,增加了分量。
如此一來,其實教師用于設計預習作業(yè)的時間可以縮短,另外學生也不會再將其當做負擔來完成。
只有當教師重視了預習作業(yè),學生才能認真去做,認真完成的預習作業(yè)就必然對課堂教學有價值。所以我覺得教師要想真正發(fā)揮預習的價值,首先該做的就是認真檢測預習效果。
課前,教師應認真細致地批閱、分析學生的預習情況。一方面鼓勵預習態(tài)度認真的同學,使其成為大家的榜樣;另一方面,通過反饋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情從而制定出適合學生實際的,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案。課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對預習進行有效的評價,展示學生獲得的過程。如理解詞語時,我要求學生不但能說出詞義,還要說說自己是運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何在上下文中體會的。凡是通過訓練能揭示規(guī)律的,教師應及時總結歸納,當堂練習。課后,教師應根據(jù)教學情況要求學生及時補充、修正預習單上的內容,從而不斷提高預習水平。
也許表面上,設計預習單,完成預習作業(yè),不管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增加了負擔的,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預習作業(yè)的使用一定是百用而無一害的。有效使用預習單,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讓教師的教更有價值,也能讓學生的學更輕松。如此有用的方法,我們何不試著去愛上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