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學校 俞夢欣
“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在小學教育階段,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
所以,這正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那么,如何能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之習慣成自然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對現階段的學生而言,雖然他們的頭腦中已初步形成了習慣意識,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尤其各年段的閱讀要求不盡相同,低年級主要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而中年級主要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高年級則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然而,學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還處在活潑好動的階段,并沒有閱讀的強烈愿望,所以閱讀的主動、積極性可想而知。因而,教師的任務便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通過對學生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以此明確預習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同時,要求學生每天定時定量地進行課外閱讀,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在觀摩中年級的課堂時,發(fā)現每次課后,老師都會對預習提出具體的要求,并且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文本,以此引導學生閱讀。教師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前,提出的預習要求有:第一遍大聲朗讀,標好小節(jié),畫出喜歡的詞語或句子;第二遍朗讀,給生字注音,用橫線畫出新詞,大聲拼讀課后生字詞,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詞要標注出來并查找字典;第三遍讀,要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外閱讀篇目:《哦!冬夜的燈光》。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許多學生便已有了每天主動閱讀的意識。長時間以后,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明顯改善,學生也就逐漸習慣閱讀成自然。有時,教師并未詳述要求,同學們也會自覺按照之前的要求去完成。這同樣適用于低年級的課堂,低年級正是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通過課內外結合的方式,使閱讀自然而然成為學生的一部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行為,但當真正詢問他們時,發(fā)現他們的閱讀只是單一的機械重復。更甚者在閱讀結束以后,便已忘了其中的內容。這時的閱讀,其實是在做無用功。學生只是在完成每天規(guī)定的任務,以至于忘了全身心投入閱讀時的感覺,更不用說去思索閱讀背后的深意。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識字的起步階段,自然他們的閱讀也不會深刻。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需要父母陪伴在旁一起閱讀,因為閱讀中的障礙難以克服,當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對閱讀興趣缺失,結果可想而知。但中高年級的學生卻不一樣,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能獨立進行閱讀,自主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然而,貪玩仍是孩子的天性,真正能靜下心來認真閱讀,不被其他事打擾的學生又有多少呢?答案不言而喻。
對于這種現象,僅憑每天量化的閱讀要求定是行不通的,而且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應及時進行閱讀交流,采用提問、對話的方式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閱讀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在觀摩《第一次抱母親》時,學生在整體朗讀之后,老師便拋出了一系列相關的問題:“課文中一共有幾次抱母親?”“本文有兩條線索。請同學們根據這兩條線索,給文章分段,并用自己的話概括每段大意?!苯處熗ㄟ^問答、交流、合作等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后的思考方向,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有所收獲。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只讀不思,那么他們只會止步不前。然而,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每當老師提問,同學們便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而且準確率穩(wěn)步提高。
由于每個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他們的閱讀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學生通讀一遍課文后,便能知其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而有的同學反復閱讀,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一直停留在表層。時間一久,那些認知水平低的學生,便會漸漸喪失閱讀的興趣,從而慢慢遠離閱讀。還有的學生可能因為無法達到教師的期望值,便會產生這種想法:反正我也讀不懂,我就不讀了。如此一來,閱讀成了一件難事。這時,教師的激勵不可或缺。也許學生對于父母的話左耳進右耳出,但也許對老師一句鼓勵語銘記在心,教師的一個小小行為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左右著學生的成長,關系著學生的未來。因為這些關心、鼓勵,他重新拾起那些丟棄的知識,認真的讀好每一篇文章,用心的解讀文章后的深意。此時,閱讀已經內化為學生的一部分,好似飲水般自如,成為學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學生對閱讀興致缺失時,教師應及時關注,并予以鼓勵。以言語、行為激勵學生閱讀,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之內化為生命活動。在觀摩《第一次抱母親》時,當問及“抱”的含義時,學生雖未答出“報恩”之意,但是教師不吝于評價,反而表揚他:“你真會讀書呀!你該為自己喝彩!”教師通過言語性的激勵,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如果教師當堂否認孩子的答案,便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會導致孩子以后因害怕出錯而不愿再開口,甚至影響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羞怯,更甚者影響孩子的成長。但一句及時的鼓勵卻會溫暖孩子的心靈,點燃他的閱讀熱情,漸漸的,他的閱讀水平也提高了,有些理解頗難的地方也能回答上來了。
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水到渠成,而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預習,進行課外閱讀,邊讀邊思以及激勵評價,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閱讀習慣自然成之。閱讀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好好把握和利用這一黃金時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其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