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奕聰中學(xué) 唐雍蘭
景物描寫是作者通過自然實物進行描寫的一種行為,以此來烘托人物的心情或者渲染某種氣氛,讓讀者產(chǎn)生如臨其境之感。然而,在多年的寫作教學(xué)中發(fā)現(xiàn),學(xué)生在寫作文時大多是在“逼上梁山”之時而拼湊出來的,很少有能夠為文章潤色的景物描寫,只是無病呻吟地敘事抒情,顯得枯燥無味,誠然有景物描寫,也很難為烘托人物心情或突現(xiàn)人物的性格服務(wù)。這樣“擠”出來的作文,即使量上去了,質(zhì)也是大打折扣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對周圍的人、事、景、物缺少發(fā)現(xiàn),沒有養(yǎng)成認真觀察、思索和及時積累的習(xí)慣。學(xué)生“兩點一線”的生活表面上看確實單調(diào),其實,美好的事物無不徜徉在自己身邊,只是沒有及時去發(fā)現(xiàn),再美的風(fēng)景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倘若學(xué)生能觀乎于景,就自然得乎于情,悟乎于理,這樣,學(xué)生的作文素材不就信手拈來了嗎?下面筆者將談?wù)勗鯓右龑?dǎo)學(xué)生進行景物描寫。
定點觀察法是指我們觀察事物時,將立足于所站位置,有次序地進行觀察的方法??梢允菑淖蟮接一驈挠业阶蟆膬?nèi)到外或從外到內(nèi)、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地觀察,但是,立足點必須固定在一個點上,始終不會變化的。
如《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中,作者一到青海湖就寫道“我撲向七月……我的眼前,……湖水的藍,又藍得多么醉人啊……再順眼望去,烏云它翻滾著,好似奔騰的駿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特有的萬里晴空了……陽光越來越明媚,那藍色的鏡面上搖搖曳曳倒映出三五個島嶼的輪廓?!辈捎枚c觀察法,其觀察的立足點是青海湖的湖畔,用了“我的眼前、再順眼望去、再往上”等詞,依次突出草灘綠得嬌嫩、青海湖湖水藍得醉人、烏云翻滾、雨后的天空澄碧如洗的特點,最后描寫了鳥島的鳥多、魚多,表現(xiàn)青海湖的美麗、富饒。又如《走進紐約》以身在紐約這座城市為觀察點,依次用“俯視、平視、仰望”等詞寫出紐約的高樓林立,生活節(jié)奏快:俯視高樓,如群山聳立;平視街道,如彩蓮旋轉(zhuǎn);仰望夜空,如萬物爭艷。
移步換景法是指不固定立足點和觀察點,人走景物也跟著變換,根據(jù)觀察點的移動和一定的視角,以地點轉(zhuǎn)移的先后順序,把自己所見所聞不斷展現(xiàn)的“新畫面”,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的一種觀察方法。移步換景的描寫方法必須將立足點空間變換清明確交代;還要把身體移動前后所觀察到的景物細致入微的有聲有色描繪,為了描寫上的渾然一體一定要抓住一個中心進行展現(xiàn)各異畫面,在此基礎(chǔ)上,圍繞這個中心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使語言富有變化,錯落有致,富有感染力。
例如黃蒙田的《竹林深處人家》:“遠遠望去一連幾座山頭……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沒了?!边@是在寫遠望竹海時,竹海特點的沉穩(wěn)寬闊;“我們沿著一條路邊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边@是近看竹海,看到竹海密不見底的景象;“舉目四顧,除了竹子,還是竹子……因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边@是環(huán)顧四周,所看到的竹海無邊無際。這段文字采用了移步換景法寫出竹海的茂密蔥蘢,僅從一個“深入竹?!本妥阋娨话吡恕?/p>
空間順序往往是在同一時間,不同區(qū)域描寫。要么選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描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這種寫景由于觀察的范圍有限,所寫景物不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么不確定固定的觀察點,而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變化來描寫景物??梢詮纳系较拢蓛?nèi)而外,也可以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描寫,這種描寫順序有利于全面描寫景物各方面的特征,說明某一靜態(tài)事物常用這種順序。例如《濟南的冬天》中寫濟南的水清澈這一特征時,“……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边@里按空間順序由空中寫到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寫出了水澄澈透明的特性之美。
時間順序是以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先后順序來表現(xiàn)景物的變幻多姿的一種順序。時間跨度比較小的可以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子夜等順序。如果時間跨度比較大,可以用一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等。具體要選擇哪一種時間順序,應(yīng)視描寫對象的特點而定。屠格涅夫的《樹林和草原》按時間順序依次描寫了黎明時候草木清新、濕潤的特點:“在陽光底下,空氣雖涼爽,但炎熱已逼近的特點;太陽越升越高,空氣新鮮清爽,一切景物都歡快明亮;黃昏來臨了,晚霞、霧氣、樹木、叢林等景色變換,空氣照常清新;夜幕降臨了,出現(xiàn)了月亮、燈火……”,按照太陽由日出到日落的時間順序描繪出一幅寧靜、溫馨與祥和的畫面。
學(xué)生描摹景物時,習(xí)慣性的僅憑視覺感受來描寫,這樣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往往難以生動地描寫景物,這樣的文章猶如一幅毫無生趣和動感的平面圖。如果學(xué)生能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去寫景,想必能將平面圖幻化為立體感強的動態(tài)圖,文章也會栩栩如生。如朱自清在《春》描繪春風(fēng)圖時,“風(fēng)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從嗅覺來突出空氣清新的特點?!按得娌缓畻盍L(fēng),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睆挠|覺突出春風(fēng)和暖的特點。“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dāng)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清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睆囊曈X和聽覺寫出鳥兒們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下歡快的情趣。
對比描寫是根據(jù)文章表達的需要,特別是當(dāng)作者的心情有落差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景物描寫表達出來,由于強烈的對比反差,所以能夠很明顯地展示作者的心情變化。魯迅的《故鄉(xiāng)》中,以低沉、冷峻的筆墨展現(xiàn)了眼前的故鄉(xiāng)景象:“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边@里用了“蒼黃”、“蕭索”等凄涼景象的詞語來烘托“我”悲涼的心情。而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則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碧綠地西瓜?!边@明朗的景象無不令人心馳神往,這恰好是少年閏土和迅哥兒純潔友情的絕好背景,真正達到了情與景的交融。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shè)喻。”由此可見,在寫作時使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就像淙淙的泉水一樣如訴如泣,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遠處望去,各色的煙花在天空中綻放,與星星爭妍斗艷?!辈捎脭M人,形象生動地寫出煙花色彩絢麗,不甘示弱的特點。鄭振鐸在《海燕》中,寫海燕的活動背景時,“天上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絕細絕輕的白紗巾。”這段景物描寫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空的美,以天空之美來襯托海燕之美,也表達作者愉悅的心情。
靜景和動景是客觀存在的,所謂的動靜又是相對的。我們平時見到的高山、樹木、建筑物等,往往是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而飄浮的云彩、風(fēng)雨中搖曳的花朵、樹葉和小草等卻處于運動、變化的狀態(tài)。學(xué)生觀察和描寫景物時,既要注意它的靜態(tài),又要注意它的動態(tài),動靜兼顧,語言才會靈動起來。若只寫靜景,文章就顯得呆板;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平衡而顯得輕浮。動筆時,需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這樣繪景才會生動活潑,生意盎然?!缎∈队洝穼懙教吨恤~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边@句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描寫魚的靜態(tài),“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是描寫魚的動態(tài),一靜一動,生動傳神地寫魚在水中嬉戲,活潑可愛之狀,側(cè)面烘托水質(zhì)清澈透亮,日光明媚的特點,魚影便越發(fā)鮮靈可人。
如果說景物是泉源,那么景物描寫就是溪水,泉源豐潤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會活潑地流個不停。由此可見,寫作文時,如果有對具體可感的景物進行生動細膩的描繪,作文就能枝繁葉茂,熠熠生輝,也才能為文章的情感增色,為人物性格添彩,收到錦上添花之效。
【參考文獻】
【1】鐘鋒.現(xiàn)代文閱讀景物描寫作用類題指津【J】.青海教育,2017(03)
【2】沈志堅.用心感悟滴水瓣花中的真情——淺談初中語文景物描寫方法應(yīng)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