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縣石齊學校 寧劍波
我喜歡回憶,雖然人生未滿二十載,但回顧自己度過的時光,卻也是有笑有淚、有酸有甜,在這樣矛盾而又充實的經(jīng)歷中,我不斷地成長著。我曾經(jīng)天真地牙牙學語,想為見到過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都起一個有趣的名字,后來慢慢長大,漸漸懂得自尊自強,懷起遠大的志向。我想,無論遇到了什么,那都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成功、快樂的經(jīng)歷養(yǎng)成了我自信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失敗和挫折也使我不斷完善自己,更加堅強。我現(xiàn)在只是一名高中生,以后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我相信只要我堅強、勇敢地面對將要發(fā)生的一切,我的人生一定會更加美好。
我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五口之中,父母雖然收入沒有很多,卻也足夠滿足一家人中等水平的吃穿用度,在他們疼愛呵護之中長大的我,倍感幸運。對我來說,父親像山,他的愛是無聲而有力的,平時話不多,但在關鍵時刻總能站在一家人的前面,通過幾句話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平復家人的心,讓人感覺有所依靠;母親像水,無論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怎樣的困難,只要向母親傾訴,便會得到十分有效的安慰和鼓勵,使我充滿力量。與父母不同,爺爺奶奶更像是我的大朋友,爺爺奶奶總喜歡給我講一些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用有趣的情節(jié)教會年幼的我許多道理。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我也逐漸繼承了父親的穩(wěn)重踏實、母親的耐心包容以及爺爺奶奶的豁達開朗,這對我一直以來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有了很大影響。
在中學之前,我一直和父母以及爺爺奶奶一起住在大院里,院中有樹林、有荷花池,像極了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所寫的那樣,充滿了樂趣。在春天,我喜歡采花捉蟲,或在屋檐下等著尚未完全化開的冰柱落下;在夏天,我喜歡對著滿池的荷花發(fā)呆,當有蜻蜓和蝴蝶飛過,我便回過神來,手舞足蹈地追著它們肆意奔跑;在秋天,我更喜歡晚上。那時奶奶總是喜歡抱著貓坐在院子里,笑著給我講故事,或是帶我一起抬頭看,教我認清織女星、牛郎星的方位;到了冬天雪厚的時候,我便喜歡叫上周圍的小朋友一起推著大人做好的“冰車”去到小山上,坐著它飛快地滑下來,感受這個季節(jié)獨有的非凡樂趣。每當我回憶起這段時間,嘴角都會不自覺地上揚,心緒也隨著回憶變得越發(fā)柔軟,那是我最難忘的時光。
當然,童年的記憶并不全是歡笑,其中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那是在小學的時候,母親在我生日那天給我買了一套24色的蠟筆作為禮物,當時喜歡畫畫的我如獲至寶,現(xiàn)在想起來還記得當時激動的心情。但直到有一天,后座同學因為我的美術(shù)作業(yè)比他的漂亮,便趁我不在的時候故意摔斷了我的蠟筆,我當時傷心極了,為此哭了很久,并對那個同學產(chǎn)生了極大的厭惡感。放學母親來接我時知道的事情的經(jīng)過,就耐心地安慰我、勸導我,告訴我同學之所以故意弄壞我的蠟筆,是因為羨慕我,是無形中對我美術(shù)作業(yè)完成度的一種肯定。所以,我不應該產(chǎn)生記恨心,而是要用包容的心區(qū)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在此之后,每當我遇到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或事,都會想起這段經(jīng)歷,便暗暗在心中自我開導,那些打不敗我的終究會使我更加堅強。
后來漸漸長大,我便上了初中,過上了住校的生活。仍記得住在學校宿舍的第一個晚上,宿舍中的8個人加上我有7個都是第一次離開家,我也不免有些難過心酸,卻又強忍著尷尬而默不作聲,現(xiàn)在想起覺得非常好笑。不過第二天一早我便接受了必須獨立生活的“現(xiàn)實”,很快地與舍友熟絡開來,不出幾日便適應了陌生的校園環(huán)境。在這個階段,我經(jīng)歷了數(shù)次的“愛”與“感動”,與同學、舍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其中有幾件事令我終生難忘:
第一件事發(fā)生在初中一年級的一節(jié)體育課上,那天體育老師組織進行熱身跑步,我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右手手腕發(fā)生了骨折,這帶給我了疼痛與生活上的困難。但值得慶幸的是,我遇到了一群熱心的同學和朋友,由于右手不便活動,同桌便幫我記錄課堂筆記,舍友幫我去食堂打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沒有落下一節(jié)功課,也沒有因傷痛而感到挫敗不安。
第二件事發(fā)生在初中二年級,那時的我上課不再專心聽講,而是沉浸在小說和漫畫之中,久而久之成績一落千丈,排名也逐漸降到年級中下游。在當時的我看來,學習成績不好是特立獨行的標志,那仿佛是一種特殊的“榮譽感”,對此老師和父母對我傷透了腦筋,而我卻深陷在這樣惡性的漩渦中渾然不覺。還好當時我的舍友們用盡激將法、鼓勵法等各種方式勸服我,使得漸漸了解到自己的錯誤和幼稚,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了學習上,將漫畫書和網(wǎng)絡小說鎖在柜子里,直到初中畢業(yè)才取出。
一轉(zhuǎn)眼的功夫,我從初中升到了高中,高中時期的學習本應是快樂、緊張且充實的,我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初中相比,高中課程的涉及范圍更廣,課程進度安排也更加緊湊,未能快速轉(zhuǎn)變學習狀態(tài)的我漸漸與其他同學之間拉開了很大距離,父母在親戚面前提及我學習情況時也很少露出笑容。當時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始終找不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卻又礙于面子不愿向人請教,繼而陷入到了極大的焦慮和挫敗感之中,像是一個受困于井底卻無處呼救的落難者,絕望而又無助。
一段時間后,一個關系要好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我的異樣,并像太陽一樣重新照亮了我逐漸暗淡的世界。正巧當時班主任老師組織班級范圍內(nèi)的“一幫一”學習互助小組,他便主動向老師請求和我分成一組,將他整理的錯題集借給我復習、利用下課、午休等時間為我講解和補習,引導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績也慢慢有了起色,我終于重新拾起了自信心。對此,我特別感謝這位同學,他幫我樹立起的這份自信心依然支撐著我的學習生活,陪伴著我勇敢前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或偉大、或平凡,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夢想而奮斗拼搏??v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就是一個不斷將夢想化為現(xiàn)實的過程,有了夢想,人類才從樹上走下來,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成為了地球的主宰;有了夢想,人類才會不斷創(chuàng)新信息傳遞的方式,從書信、驛站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有了夢想,人類才會告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將各式各樣的燈光照耀在大街上。回顧過去的成長歷程,我發(fā)現(xiàn)我的夢想是在不斷變化的。
小時候的我,夢想要做一名畫家。由于爺爺?shù)年P系,家里常常會來很多奇奇怪怪的客人,專門畫馬的畫家叔叔、能把木頭雕成鳳凰的吹糖人老爺爺、用紙卷作畫的阿姨等等,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可以把生活中不起眼的東西變成美妙絕倫的藝術(shù)品。在這樣的人際環(huán)境熏陶之下,幼小的我也喜歡有樣學樣地拿起紙條編成圖案、或是拿著毛筆在紙上信手涂鴉,每當有人問起我的夢想,我便回答說我想當一個畫家,爺爺也附和著笑。
當我上小學之后,“畫家”的地位很快就被“教師”所取代。小學時課堂作文的內(nèi)容常常圍繞教師展開,許多同學都曾寫過諸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教師像辛勤的園丁,培育著桃李般的我們;教師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教師像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此類的句子,我自然也不例外。久而久之,心中便潛移默化地生出想做一名教師的想法。那時的我看著在講臺上踱步領讀的老師,就像是看著全知全能的天神一樣,心中滿是崇拜敬仰。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的我在夢想的定位上又發(fā)生了變化。由于中學后閱讀了大量的詩歌、文學作品,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或震驚于博爾赫斯《邊界》中孤獨的意境、或觸動于馬雁“每寫下一個字都冒著生命危險”的堅定。同時,又重新拾起了對美術(shù)的興趣,沉迷與葛飾北齋與雷尼瑪格利特的作品中無法自拔。此時的我并未確定地想要成為一名畫家或是詩人、作家,而是下定決心充實自己,無論是學校內(nèi)的課程還是學校外的知識積累,我都要努力地汲取其中的養(yǎng)分,將自己成長為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將來要做什么,只要心中有堅定的信念和腳踏實地的精神,就一定會成為一名有益于社會、無愧于自己的人。
在不斷的成長之中,隨著時間沉淀和生活的磨礪,我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第一,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遇到學習上的挫折和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逃避或是尋求幫助,遇到不會的題目時便不假思索地翻看答案找“捷徑”,逐漸形成了得過且過的負面心態(tài)。但從高中開始,學校的學習緊張感和競爭氛圍影響著我,使我逐漸明確了知識的真正意義--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充實自己。就這樣,在自己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與同學的幫助之下,我建立起了學習自信心和主動學習能力,在遇到不會的題學會認真思考和反復研究,不理解的問題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終于提升了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學習成績也隨之提升了一大截。
第二,在為人處世的心態(tài)上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在與他人共事發(fā)生分歧時,首先想到的便是換位思考,如果換成是我,我是否會產(chǎn)生不好的情緒?我會不會由更好地解決方法?然后再告誡自己,人無完人,要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學會和平相處。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當我這樣做時,對方竟也表現(xiàn)出了相同的做法,進而實現(xiàn)了順利的合作。著名武術(shù)哲學家李小龍說過:“B e w a t e r,my f r i e n d s”,即如水一樣,柔軟而又堅強,能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變化,能屈能伸,但從不向困難屈服。這句話深深地影響著我,成為了我做事的準則。
第三,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高中生,我不能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還應該牢牢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在學習的同時了解現(xiàn)階段的多媒體知識、智能化知識以及國家的方針政策,爭做一名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對此,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思想,首先應積極增強自身的學習意識,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能力,除了書本學習外,還應向時間學習、向社會發(fā)展學習,為構(gòu)建美麗的中國夢想積蓄力量;其次,應樹立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榮譽感。我在小的時候就常聽爺爺奶奶輩的人說起戰(zhàn)爭的慘烈、逃亡的艱難,也常常看到老人們經(jīng)歷“最壞的時刻”后面對當前大好時光的欣慰和感嘆,所以我一定要將維護祖國和平、推動祖國發(fā)展視為終身的責任;最后,我要做一個“能做夢、敢做夢”的年輕人。立志報國是每一個年輕人的理想和愿望,作為成長中的高中生,我必須要勇于追求、勇于創(chuàng)新,或許我只能成為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但也能為祖國大地增添綠色、為中國夢想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