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嵐山鎮(zhèn)中心小學 謝 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是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引導學生鉆研文體,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理解、體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那么,怎樣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引導學生,筆者認為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更新教學模式,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教師是閱讀主體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性對教材作全面的了解,為新課的導入做準備。新課成功的導入,不僅是教學效果得以提高的前提,也能使學生提前對教學任務有所熟悉,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深入了解,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果準確的采用多媒體教學,則能有效的抓住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和文本產(chǎn)生同感效應,觸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踴躍的融入教學活動中去,通過媒體中展示的圖片、影音片段、設置的問題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興致。
例如,在教學《秋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巧妙地設置秋天的各種景象:蘋果掛滿了枝頭,金黃的稻田,飽滿的玉米和高粱等,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敘說各自見到的秋天景象,融身秋天之中,這時教師即時引導,提出問題,那么我們課本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呢?巧妙的把課文脫口而出,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后,就教學目標進行提問,在課本中同學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引導學生悟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表達出對秋天的喜愛,體味作者對秋天喜愛留戀之情,從而突出文章的主題,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愉悅的閱讀中學到知識。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閱讀教學中開發(fā)學生的多邊思維十分重要,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邊讀邊思考問題,并且在閱讀后把思考的問題和老師、同學相互交流,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讓學生將抽象的思維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問題,對有疑慮的部分相互提出來進行分析釋疑,讓學生相互產(chǎn)生探究問題的欲望,達到激發(fā)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在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當然,教師的設疑引導要講究策略和藝術性,教師在學習新課之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層次和學習特性設置難易不同的問題分成若干組,讓學生自主組織互動閱讀課文,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適時組織引導各組學生代表從不同的角度朗讀課文,讓全體學生體味不同角色閱讀在文章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內(nèi)涵,讓學生活動貫串課堂始終,從不同的角度學習教學內(nèi)容,深入理解文本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整堂課下來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教學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擴展所有學生的思維廣度,拓展不同層次學生積累知識的寬度,讓學生們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學習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完美的完成一堂教學課程。
在閱讀教學的活動中,有效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相互了解雙方的見解和觀點,從而不斷完善和辯證地掌握文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涵;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巧妙安排學生分組對教材進行不同程度的討論,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文要表達的主題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例如:“為什么說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讓學生主動自我結(jié)合進行討論,展開豐富的想象,結(jié)合文中具體的事例,讓學生的思維引發(fā)開來,拓寬思路,真正明白問題在文中所表達的含義。
在現(xiàn)實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實際狀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思維,處處感受,形成獨特的思維和表達方式,把各自的見解和感受表達出來,當然教師也要適時參與學生的討論活動,對學生的觀點、看法要及時點撥和肯定,給予學生充分的贊許,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信心十足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知識能力、獲取知識能力、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是閱讀教學主要教學目標,準確、有效的想象為思維安上自由的翅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和思維空間,讓學生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學生的思維豐富聯(lián)想的推動下得到進一步創(chuàng)新。首先運用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在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語句比較優(yōu)美、思想感情比較豐富的語段,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怎樣的情景中,作者描繪出這樣的景象,作者通過這樣的景象有表達什么樣的思想內(nèi)涵,并引導學生朗讀,要讀出語言的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不僅讓學生獲得語言知識的積累,也陶冶了學生情感;還可以通過生動、深情的朗讀讓學生浮想四溢,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飽滿的境況,要善于把生動、形象的語言,繪聲繪色的讀出來,讓學生融身于其中,切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想象的火花肆意迸發(fā)。
例如,在教學《老師,您好!》一課時,就要通過范讀、多媒體錄音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想象老師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私奉獻精神。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既激發(fā)學習興趣,也利于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關鍵,教師只要準確有效地運用適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挖掘發(fā)展學生的潛能為目的,讓學生善樂善學,一定能使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辟一片藍天!
【1】黃善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提高路徑 【J】.中外交流,2018(06)
【2】孫艷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