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第一中學 曾凡華
作文的學習無論是小學還是高中,都是語文學習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科目,如果作文學不好,語文學得再好也會因此而大打折扣,同時慢慢磨滅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當然這也并不代表學生在學習中學好作文就萬事大吉了。在新課程教學標準下,對學生的作文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學生如果像以往一樣希望通過死記硬背獲得好的作文分數(shù)是不可能的事,千篇一律的作文形式和作文內(nèi)容已經(jīng)無法滿足教師和大眾的要求,因此教師和學生在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上必須要有所改變[1]。
在單一的教學方式和單一的教學目標指導(dǎo)下,高中生對寫作已經(jīng)慢慢喪失了信心和興趣,每次得高分的學生都是固定的幾個人,這些學生按部就班的完成了教師布置的背誦篇目,會迎合閱卷老師的喜好,通過各種方式用華麗的辭藻堆砌處可能連自己都看不懂的文章,這已經(jīng)脫離了寫作本身,越來越像是命令學生朝著一個固定好的軌道前進,誰更接近軌道,誰就能得到更高的分數(shù),這與新課程標準下提出的要求完全相悖。新課程標準下希望學生在寫作時做到獨特,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形成自己獨有的寫作風格,而不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就為了得到高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教學必須有所改變[2]。
高中生需要多種方式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或者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里的多種方式教學是為了讓教學效果最大化,讓學生的作文能力能夠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下不斷提升,多種方式教學起到疊加效果,做到“1+1>2”,在達到新課程標準下的目標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都是一成不變的方法,要么讓學生背誦,要么讓學生摘抄,很容易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失去方向,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shù),通過微課或者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在學習上更加專心和自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從網(wǎng)絡(luò)上隨時隨地獲取新的知識,在高考中也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或者通過給學生看電影,渲染氛圍,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有更多的靈感和自己的感觸,高中生雖然時間緊任務(wù)重,但是并不代表沒有機會在課堂上看幾場電影,這看似是在浪費時間,讓學生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都用來看電影,其實是在幫助學生找到學生的情感所在點,幫助學生在寫作時能在好的環(huán)境中更順利的完成創(chuàng)作,通過觀后感能讓學生的自我想法最大程度地被釋放和表達出來,不斷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學生不會連想法和觸動都抄襲別人的。在這種教學方式過程中,學生寫出來的作品可能并不是什么高分作品,沒辦法讓人感受到這篇文章的閃光點,但是教師也要及時給出鼓勵,至少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寫出的作品都是自己真實的感受,都是自己主動愿意去嘗試的,通過鼓勵和表揚,能讓學生在寫作中更加用心,寫出更好的作品。通過進行多種方式教學,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能會由于完全原創(chuàng)有暫時的下滑,但是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相比之前更加積極,更愿意去嘗試,在寫作中參與的熱情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暫時的下滑能幫助學生觸底反彈,得到更好的成績[3]。
在高中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以分數(shù)為目標并沒有錯,這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快的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但是在這種單一目標的指引下,學生會越來越?jīng)]有自我,寫出來的作文都千篇一律,讓大眾和教師產(chǎn)生審美疲勞,對學生長期的發(fā)展十分不利,因此教師要改變單一的教學目標,在看重分數(shù)的同時也不忽略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對作文熱情度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寫作時如果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尋找寫作素材,隨時隨地都有創(chuàng)作的可能,在寫作時就會更加輕松,相反如果沒有任何興趣,所有的寫作都是迫于教師的壓力,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沒有靈魂,讓讀者和作者都對這種文章喜歡不起來。改變單一的教學目標并不是要求教師忽略分數(shù),而是把分數(shù)當做教學的其中一個小的因素,在向大方向和大目標靠近的同時,不知不覺就達到了分數(shù)的要求,讓學生在快樂中寫作,在寫作中感受到樂趣。
綜上,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的作文教學要從思想上有所改觀,這樣才能做到分數(shù)和能力的雙向提高,讓學生在寫作中敢于流露真情實感,用自己的想法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