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煊ⅲ蹚V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中文學院, 廣州 510420]
作為一名詩人,李尚朝的人生經(jīng)歷不可謂不豐富。他出生于重慶巫山縣一個偏遠山村,先后畢業(yè)于巫山師范學校、重慶三峽學院中文系、四川省委黨校法律系、人民公安大學中文系公安作家研修班,后進入重慶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這復雜又始終與文字結(jié)伴的工作,奠定了他的詩歌寫作之路。
李尚朝的寫作是為人生的,他在詩篇中始終渴望著“沖出黑暗”“仰望美麗深邃的天空”;詩歌、詩人、警察、政治,都務(wù)必是要為人生、為光明的,是要去打破黑暗,以仰望美麗深邃的天空的。這正如何光順教授在評論同為警察的深圳詩人魯子時所說的:“警察抓捕可見的罪犯,詩人懺悔靈魂的犯罪,他們豈不都是在引領(lǐng)人走向本真的生存之地。每位詩人都是人類靈魂的警察,每位警察也是人類靈魂的看護者。”盡管李尚朝的人生道路在不斷變化,但他的文字之愛、詩歌之愛、光明之愛、理想之愛,卻貫穿始終。可以說,李尚朝是一位純粹的詩人。
從作為詩人的自我身份認同角度來說,李尚朝的詩篇注重那種自我生命的向內(nèi)的發(fā)現(xiàn),并擅長借用獨具自我風格的意象來表達理想的尋求。李尚朝至今已出版詩集五部。他的詩集《天堂中的女孩》獲2000年首屆奧克杯世界華文文學邀請賽一等獎,詩集《風原色》獲“2002中國詩歌節(jié)自由體詩集一等獎”,他還獲得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實力詩人”榮譽,詩歌《月上中天》入編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材《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著名詩評家蔣登科主編有《李尚朝詩歌品鑒》,王姍姍著有《布道與救贖——李尚朝詩歌論稿》學術(shù)專著。李尚朝在詩歌界享有極高聲譽。
作為一名曾經(jīng)做過教師如今是人民警察的詩人,李尚朝的性格里既有文人多情浪漫的一面,更有鐵血男兒勇猛的一面。這種性格特質(zhì),體現(xiàn)在他的詩歌里,就是浪漫唯美的想象與勇猛激烈的反叛相結(jié)合的特質(zhì)。詩集《風原色》的整體風格即是如此,既有對閉塞現(xiàn)實的不滿和反叛,又有對美好理想的深情呼喚;既帶著因理想失落而起的疼痛感,又有對理想責任的勇于承擔。正如著名詩評家何休在談到李尚朝詩歌的藝術(shù)精神時所指出的:“對現(xiàn)實的‘突圍’與超越便自然地表現(xiàn)為理想境界的歌唱和人格力量的呼喚,并以此作為對滯重的歷史、落后的現(xiàn)實和丑惡的世俗的反叛方式?!雹?/p>
這首題為《天空》的詩就是李尚朝詩集《風原色》第一輯《天地之間》的最后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被詩中蘊含的力量所打動,更為詩人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所感動。詩人身處的環(huán)境是如此閉塞而壓抑,他采用了一系列動靜、虛實組合的意象來體現(xiàn)這種壓抑,“房屋如蠶繭”“雨水遮蔽眼簾”,還有那“黑暗的窗戶”也是“監(jiān)視”詩人的眼睛,但詩人并不沮喪,仍然堅持對理想的尋求,想要成為“天空”的一部分。當詩人寫到“理想”時,他的詩篇就充滿了開放的、遼闊的、舒展的、唯美的意象,如“天空”“田野”“大?!薄吧碁钡?,這其中就蘊含一種掙脫的力量感和勃發(fā)的希望,就自然地引領(lǐng)著讀者跟隨詩人的步伐,沿著“長長的階梯”“走進天空”,擁抱理想。
為管中窺豹,我們有必要對《風原色》中這首具有代表性的詩篇進行一個細讀,以探究李尚朝詩歌創(chuàng)作的思想及其藝術(shù)追求?!短炜铡愤@首詩非常耐讀。從結(jié)構(gòu)上看,全詩分為前后兩節(jié)。從情感色上看,前后兩節(jié)也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此在”和“他在”、“塵世”和“天空”的互見和映襯,也同時體現(xiàn)著何光順教授在談到王蒙《神鳥》時所指出的當代中國作家或詩人的神圣性超越寫作指向:“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的‘神鳥’實際不過是現(xiàn)代都市文明語境下構(gòu)建的一個象征性的文化圖騰,其背后隱藏著王蒙對人生與藝術(shù)、世俗與神圣、感性與理性等二元對立關(guān)系的思考,表明了藝術(shù)在絕境中的希望與生機?!雹谌绻f,“音樂廳”構(gòu)成了王蒙所描寫的主人公,音樂指揮孟迪的“房屋如蠶繭”的壓抑空間,而“神鳥”卻引導孟迪走向了解放生命原欲,達到了現(xiàn)代藝術(shù)隱蔽而復雜的“新感性”的創(chuàng)造;那么,在李尚朝的詩篇《天空》里,“房屋”“黑暗的窗戶”同樣構(gòu)成了壓抑的封閉的空間,而“天空”卻構(gòu)成了超越性的存在之維,體現(xiàn)著詩人的意象創(chuàng)造中的自由指向。
“天空”和“大?!币馕吨白杂伞?,這既是日常諺語“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所揭示的,也是從先秦以來的《莊子》文章所道說的,在《莊子》開篇的《逍遙游》中,北冥之大鯤,騰化而為大鵬,高飛九天,再向南海遷徙,就象征著個體生命進入自然遼闊境界的自由,也是何光順教授在《老莊的“庸道”》中所指出的寓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庸道精神。③我們先看《天空》這首詩的開篇,詩人首先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種日常生活的壓抑,那樣一種陰沉、潮濕的感覺:
絕不能讓房屋如蠶繭般包裹我
即使在雨水中晃動著濕漉漉的頭發(fā)
閃亮的雨水遮蔽眼簾
“房屋”如“蠶繭”,這是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也暗示出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某種封閉性狀態(tài),這種封閉和壓抑,可能來自于各種不可言說的外在力量。但真正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卻又在日常生活的房屋中,而要超出房屋之外,那就是要看到房屋的外面去。因此,詩人寫房屋外面,是“閃亮的雨水”。詩人無處可去,決定沖破現(xiàn)實的牢籠,勇敢追尋理想之光:
我得沖出黑暗的窗戶長夜般的監(jiān)視
就讓夢在陽光下風干或在雨水中泡漲
我得踏過長長的階梯
走進天空
盡管現(xiàn)實或生活如此艱難壓抑,但詩人并未就此沉淪,詩人之道,就寓于詩人的艱難生活里的抗爭,他試圖要掙脫現(xiàn)實的捆綁,要努力打破“黑暗的窗戶長夜般的監(jiān)視”,發(fā)出了“走進天空”的呼喊。盡管明知在追尋理想的路上布滿了挫折和困難,但他仍勇敢地踏上了那“長長的階梯”。在詩人的痛感生活的困頓中,有階梯指向“天空”。
那么,詩人“踏過長長的階梯”,所指向的理想“天空”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在第二節(jié),詩人給出了答案:
天空,美麗深邃的天空
看一眼似乎就會被吸進去
我久久地仰望過鶴的家鄉(xiāng),仙的家鄉(xiāng)
詩人反復吟唱“天空”,“天空”就構(gòu)了整首詩的中心,天空是迷人的,“美麗深邃”,那是“鶴的家鄉(xiāng),仙的家鄉(xiāng)”,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就會被吸引,如同詩人執(zhí)著追求的理想,一旦見識過理想的光芒,就再也無法忘懷。
是什么聲音喚我像云翼般飄?。?/p>
是什么力量讓我冉冉飛升?
回望我的房屋在陽光下靜靜地燃燒
農(nóng)人們趕著牛車進入深深的田野
飽含乳汁的田野、莊稼四處流淌
望大海幽藍,沙灘上落滿情人的唇印
詩人踏上走向“天空”的長長階梯,如同身處夢境一般。他禁不住地發(fā)問:“是什么聲音喚我像云翼般飄?。渴鞘裁戳α孔屛胰饺斤w升?”這是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帶著驚喜的疑問,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真的已擺脫了地上那如蠶繭般的房屋的包裹而進入了天空,他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能夠沖出現(xiàn)實的重重阻撓而踏上追尋理想的路途。
詩人在半空中回望來路,大雨已經(jīng)停止,原本將他困住的房屋“在陽光下靜靜地燃燒”,不復存在;廣闊的田野上,“農(nóng)人們趕著牛車”“莊稼四處流淌”。詩人以一種油畫般的筆觸,用“深深的”“飽含乳汁的”兩組詞匯來形容“田野”,用“流淌”來描述莊稼在田野上蔓延,帶有一種動態(tài)的美感。除了田野,詩人還望見了“大海”和“沙灘”,還有那遍布沙灘的“情人的唇印”。這里,“田野”代表著詩人過往成長的土壤和經(jīng)歷,“情人的唇印”則代表著詩人心中美好的愛情??梢?,在詩人看來,若要成功地實現(xiàn)理想,不止要將過往陳舊的觀念和經(jīng)驗都拋棄,甚至要放棄美好的愛情。這亦是詩歌第一節(jié)所表達出來的“追尋理想必將面臨重重阻撓”的體現(xiàn)。
詩人奮力掙脫了現(xiàn)實的牢籠,亦將過去和愛情拋棄,那他所向往的“天空”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詩人接著給出了答案:
天空高瞻遠矚
注目人世間的歡樂與愛情
在詩人看來,理想是高于現(xiàn)實生活的,在我們的頭頂默默地注目著人間。人世間的歡樂與憂愁、愛情與塵俗都與之無關(guān)。然而,它又是慈悲寬容的,世人的歡笑眼淚都被它看在眼里。它一直在那里,默默地等待有抱負的人前去造訪。所以,在最后,詩人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呼喊:
我有什么理由不成為天空的一部分?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追尋理想呢?盡管現(xiàn)實困頓,盡管路途艱辛,但理想永遠都在我們頭頂呼喚著、指引著我們前去追尋。于是,從“房屋如蠶繭”的生活飛翔到“鶴的家鄉(xiāng),仙的家鄉(xiāng)”的“天空”,再從“天空”回望大地,這人間生活才能從苦難與黑暗中超越出來,才有“飽含乳汁的田野、莊稼四處流淌”,而這就形成了“生活的大地到超越的天空再回到生活的大地再到超越的天空”的回環(huán)往復,詩歌就構(gòu)成了一個“環(huán)視”④的結(jié)構(gòu),就構(gòu)成了“天”“地”“神”“人”的圓舞,于是,整首詩就在獨具創(chuàng)造性的“天空”意象寫作并涵攝其他各方意象中,映照出詩人在現(xiàn)實所遭受的困境,凸顯了詩人沖破阻撓的勇氣和力量,最終贊美了理想的高遠純潔,給人以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讀完這首《天空》以后,我們有必要回到詩歌所載詩集《風原色》的創(chuàng)作時代。詩人創(chuàng)作《風原色》的時間大約是20世紀90年代,當時市場經(jīng)濟大潮剛剛興起,整個社會都受到了下海浪潮的猛烈沖擊,整個文藝界都十分低沉,詩歌界也不例外。不少詩人都逐漸停止了創(chuàng)作離開了詩壇,只有少數(shù)詩人仍在苦苦堅持著詩歌創(chuàng)作。此時,李尚朝自覺地承擔起了振興詩歌界的責任,因此,《風原色》中的詩歌大多都帶有一種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天空》亦不例外。他坦言:“那不是我沒有苦,而是用希望把那些苦置換出來,給自己光明,也給別人光明。這就是詩集《風原色》中的理想主義基調(diào)的來源。”⑤
在這首詩中,“天空”是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在詩集《風原色》的其他詩中,“天空”也多次出現(xiàn)。作為一名從三峽的峽谷文化氛圍中突圍出來的青年詩人,作者反復歌唱“天空”,可見他并未在現(xiàn)實的壓迫下消沉苦惱,而是“高揚起理想的風帆,唱起一路突圍與超越的歌聲,給善良的人們以慰藉”⑥。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從人性的視野出發(fā),立足于天地間,“高瞻遠矚”,呼喚一種更為純凈的生存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他所關(guān)注的是整個人類的命運,他想要使整個世界更為美好。這就是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天空”。對此,何休教授有著精辟的論斷:“這位青年詩人以飽滿的浪漫情懷所強烈追求的,乃是對植根于現(xiàn)實人生土壤的一種隱隱作痛的人類良知(即理想主義)的呼喚。這種呼喚,本源于他對這片峽谷鄉(xiāng)土、對祖國以至整個世界人類的博大、深摯而親切的愛,同時又是在一般人理想失落、消極惶惑的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的,在他目睹和感受了現(xiàn)實人生之后就再也按捺不住而必須急切地歌呼出來,以彌補現(xiàn)實人心的荒蕪和空虛?!雹?/p>
李尚朝曾說:“詩人應有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不應該讓詩歌淪喪為形式和文字本身?!雹嗨J為,詩歌中重要的是情感,而不是語言?!霸姼枘苎约叭祟惖慕K極意義,也應是詩歌的理想,讓詩歌與存在相連接,在人的本質(zhì)方面有所作為,并不是詩歌應該放棄的責任”⑨。因此,詩人的這種飽含深情的浪漫主義情懷,不僅表現(xiàn)出了他對自由和理想的無限追求,更充滿了他對自然、人類和整個世界最根本的思考與關(guān)懷。這是詩人李尚朝在創(chuàng)作中所自覺體現(xiàn)出的一種追求、一種責任和一種堅持。
附:
天 空
絕不能讓房屋如蠶繭般包裹我
即使在雨水中晃動著濕漉漉的頭發(fā)
閃亮的雨水遮蔽眼簾
我得沖出黑暗的窗戶長夜般的監(jiān)視
就讓夢在陽光下風干或在雨水中泡漲
我得踏過長長的階梯
走進天空
天空,美麗深邃的天空
看一眼似乎就會被吸進去
我久久地仰望過鶴的家鄉(xiāng),仙的家鄉(xiāng)
是什么聲音喚我像云翼般飄???
是什么力量讓我冉冉飛升?
回望我的房屋在陽光下靜靜地燃燒
農(nóng)人們趕著牛車進入深深的田野
飽含乳汁的田野、莊稼四處流淌
望大海幽藍,沙灘上落滿情人的唇印
天空高瞻遠矚
注目人世間的歡樂與愛情
我有什么理由不成為天空的一部分?
1999年12月21日
①⑥⑦ 何休:《突圍:大膽地反叛與超越的歌呼(代序)》,選自李尚朝《風原色》,作家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②何光順:《感性的抗爭——從王蒙〈神鳥〉看現(xiàn)代藝術(shù)的他在》,《鄭州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③何光順:《老莊的“庸道”——兼及西方思想與老莊思想的互訓》,《哲學研究》2014年第4期。
④ 何光順:《環(huán)視中的他者與文學權(quán)力的讓渡》,《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3期。
⑤⑨ 蔣登科:《李尚朝:堅守理想主義寫作》,原載蔣登科《重慶詩歌訪談》,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⑧ 李尚朝:《詩歌隨想錄》,選自蔣登科主編《李尚朝詩歌品鑒》,遠方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