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鋼火燒龍是湘西一帶獨特的民間傳統(tǒng)項目,其中在吉首市馬頸坳鎮(zhèn)、河溪鎮(zhèn)尤為盛行。炙炎鋼火,龍騰起舞,是苗疆子民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重要祭祀活動,至今已沿襲了三百余年。鋼火燒龍是湘西人的一種精神,一種迎難而上的精神;是對來年的祈求,祈求風調雨順,祈求幸福安康;是湘西人的信仰,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其呈現(xiàn)出來的文化表象,對研究民族的民族史、民族精神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鋼火燒龍”是流傳于湘西的元宵迎春大型民俗活動,是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重要祭祀儀式與慶典。吉首市馬頸坳古鎮(zhèn)為發(fā)源地,馬頸坳是明清時期朝廷在苗疆修建重要防御工事中國南方長城的起點,是當時朝廷在湘西防御少數(shù)民族駐扎官兵的重要城堡和軍事機構。苗疆烽火,金戈鐵馬,漢苗土各民族之間的相處融合,延續(xù)了三百多年的馬頸坳“鋼火燒龍”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也是湘西民族團結,走向繁榮昌盛的奠基石,是那段歷史最好的見證。馬頸坳“鋼火燒龍”場面壯觀、氣勢豪放、價值意義獨特、豐富,是一場讓人心潮澎湃的民俗文化大戲,更是一臺視覺震撼的民族文化盛宴。雖然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的歷史變遷,但是鋼火燒龍活動在湘西人民的心中始終具有較高的地位。據(jù)歷史資料記載明末清初,一條孽龍來到苗疆邊墻起點馬頸坳一帶,它張牙舞爪,口吐火焰,使得土地干裂,莊稼枯死。民謠唱道:孽龍高興五谷豐,孽龍發(fā)氣天地崩。村民以刀槍與孽龍搏斗,都無法制服它。孽龍繼續(xù)在馬頸坳恣意妄為,為非作歹。村里一位名叫張共的青年,某日夜里得過世爺爺托夢,指導他前往呂洞山習法練武,并于山頂取回吉祥神火,燒掉龍身方可鎮(zhèn)住孽龍。張共依照夢中指引,來到呂洞山,苦練三年后,帶著吉祥神火回到馬頸坳,與孽龍大戰(zhàn)三天三夜,終將孽龍燒死制服,張共也因傷過世。此后這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當?shù)厝罕姙榧o念張共,便定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之夜,舉行隆重的燒龍儀式與慶典。
在歷史的發(fā)展中,鋼火燒龍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也發(fā)生了許多的變化,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傳統(tǒng)的鋼火燒龍活動由制龍-制藥-接龍-舞龍-斗龍-燒龍幾個儀式過程組成。首先是制龍,鋼火燒龍活動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制龍即手工扎龍,龍分為龍頭、龍尾、龍身三個部分。龍頭是主要部分,長、寬、高約一米,選擇三年以上竹子,破成篾條,扎出龍頭輪廓。在輪廓上裱糊皮紙、白紙,然后彩繪,金線勾邊,用剪紙花樣裝飾。其中龍眼、龍舌、龍須最后安裝,可以靈活變化。終成一條炯炯有神、威武霸氣的神龍。龍身用竹子編成篾籮,成九節(jié),約15至20米長。龍頭到龍尾共裝九個龍把子,是舞龍人手舉的木棒,兩條結實的繩子系于其間起連接作用。龍身用紅布、黃布做成,布上彩繪龍麟。然后是制藥,制藥即做火藥,當?shù)胤Q“花兒”,在鋼火燒龍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鋼火燒龍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鋼火燒龍的主要原料,不同于普通煙花。據(jù)制藥師石順華介紹,花兒的制作材料就是“一硝二磺三木炭”,此外還需加入50度以上的烈酒,通常選用本地產(chǎn)的包谷燒。花兒的制作是一個技術活,采用世代相傳的保密配方。硫磺與木炭細細碾碎、耐心篩出,配以現(xiàn)成硝粉。然后用白酒調試,調過的花兒粉,要不干不濕,恰到好處。為了增加花兒的亮度,五六十年代,當?shù)匾晃魂悗煾祵U舊犁鏵燒熔、打碎,篩成粉末加入到火藥中,這樣的鋼火燒出來格外閃亮,讓人想起河北蔚州的鐵水打樹花緊接著裝筒,火藥筒直徑10-15公分,長20-30公分,選擇三年以上楠竹做成,一側空出口子,一側保留竹節(jié)做底,底部預留火眼,用普通白紙或衛(wèi)生紙做紙捻子,筒底先筑泥2-3公分,然后裝藥500-1500克。裝筒的訣竅是泥巴筑緊,火藥不緊不松:藥太緊,易爆炸;藥不緊,燒龍時沒有烈焰,花兒射程近,不好看。火藥裝好后還得試火,花兒射程與效果令人滿意方算完工。制藥之后就是接龍了,神龍扎好后會有龍隊將其“接”至河邊祭祀儀式,儀式會由一位頗具威望的長者敬酒、燒香、燒紙,通達天地諸神,驅逐孽龍,祈求祥龍保佑一方平安無事、六畜興旺,祈福迎春。緊接著就是舞龍、斗龍和燒龍,舞龍、斗龍、燒龍是鋼火燒龍活動的高潮部分,夜幕降臨后,一碗包谷燒下肚,赤膊漢子便在漫天飛舞的剛活下盡情狂歡,一邊舞龍一邊狂喊:“要花兒、要花兒,要吃酒……”在焰火與煙花的交織中,鋼火燒龍開始了。龍頭系上紅布,預示著將祝福心愿傳達給先祖,朱砂筆在龍睛上輕輕一點,只聽舞龍漢子們一聲:“起!”長龍便仿佛有了生命、靈性,迫不及待地躍入了沸騰的人群中間。幾十名精壯漢子痛飲包谷燒酒赤膊上陣,袒胸露背接受旁人鋼花的洗禮,受到舞龍人情緒的感染,鋼花陸續(xù)點燃,鋼火師用長竹夾舉過頭頂,里外三層地對著龍身猛烈噴灼。夜空里,橘紅色的鋼花沖瀉而出,火花越烈,舞龍人越歡,全然不顧火星打在身上?!跋嫖魅说谋旧褪遣粦謧矗峦鶡o前!借著微醺,將手中的長龍更是耍得風生水起,煙熏火燎之下使得舞龍人滿臉烏黑。人群中,長龍騰挪躲閃、旋轉翻飛,硝煙中,龍身若隱若現(xiàn),穿梭來往,仿佛下一刻就會趁勢而起沖上云霄?!褒堊云鹚笛?,身上已吸附著邪氣,要用鋼花把龍身晦氣一燒而光。夜色愈濃,火焰狂瀉,鋼花飛濺,爆炸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全是火藥味,龍舞龍人將早燒得只剩篾條的長龍玩得飛起,直到全部化為灰燼,鋼火燒龍燒得越爛,來年的年歲越好。
鋼火燒龍活動是湘西人民特有的文化活動,不僅具有百年的歷史文化,而且有獨特的意蘊,它是湘西漢子們狂野、血性和鋼烈的真實寫照,是湘西形象的名片,是祖宗留下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21時期,鋼火燒龍活動仍然具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中,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了經(jīng)濟全球化飛速發(fā)展的二十一世紀,世界政治格局也變得多元化,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藝術具有很大的競爭力,鋼火燒龍作為我國有一種悠久的文化活動,不僅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還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價值人類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信息化的技術,而鋼火燒龍活動的傳承不僅與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還結合了很多現(xiàn)代化人的精神,不管是哪一種文化,都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多樣化的文化藝術形式為我國人民帶來了豐富的生活。
雖然鋼火燒龍是亙古不變迎新項目,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鋼火燒龍已沒有以前那樣隆重了,老匠人放下了以前引以為豪的手藝,年輕人則選擇外出打工謀生?,F(xiàn)在的鋼火燒龍缺少了儀式感。在城市化進程中,傳統(tǒng)的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開始沒落在時代發(fā)展的進程中,新的文化漸漸取代新的文化。在這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極度的追求物質生活,逐漸對傳統(tǒng)的鋼火燒龍失去了學習的激情,再加上鋼火燒龍的表演具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需要不怕苦、不怕火燒的勇氣,加上刻苦勤奮的學習才能把鋼火燒龍活動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傳承和發(fā)揚鋼火燒龍傳統(tǒng)文化迫在眉睫! ,政府應該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保護的力度,設立傳統(tǒng)文化專項資金,招商引蝶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鋼火燒龍的目標是走出湘西,走向世界,招商引資不僅給鋼火燒活動的開展注入了血液,也能讓越倆越多的湘西之外的人了解和感受鋼火燒龍的魅力。同時成立鋼火燒龍研究學會,建立鋼火燒龍科研課題,舉辦鋼火燒龍研討會,搜集整理鋼火燒龍的相關資料,促進鋼火燒龍與產(chǎn)業(yè)的結合,發(fā)展旅游,為鋼火燒龍開辟新的發(fā)展空間。
綜上所述,筆者簡單的論述了鋼火燒龍活動的變遷及其新時代背景下發(fā)展等內(nèi)容,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發(fā)展中,人們對于藝術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追求,而鋼火燒龍活動作為古代社會發(fā)展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必將為推動我國現(xiàn)代化文化建設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鋼火燒龍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仍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在為人們帶來藝術的同時,也必將會推動其他傳統(tǒng)藝術的發(fā)展。鋼火燒龍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是勇敢的代名詞,相信在湘西人民政府、湘西人民、鋼火燒龍傳承人、以及研究鋼火燒龍活動的廣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讓鋼火燒龍走出湘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