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莊嚴(yán) 鄭志忠
105歲婆婆黃石獅厝的老家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書峰鄉(xiāng)書峰村卓宅自然村,這是個離城里有10多公里的小村。近日,記者一行來到卓宅自然村,走進這個“孝友傳家”的大家庭。
一樓西廂房里,74歲的二兒媳余憶正在給婆婆梳頭發(fā),還輕聲細(xì)語地與老人拉家常。環(huán)顧大廳,土墻上有一幅寫著“孝友傳家”的丹青匾額。書峰村黨支部書記林建耀告訴記者,這是去年重陽節(jié)村委會贈送的,以弘揚余憶“孝友傳家”的美德。
余憶是仙游縣已故書法家余鴻的長女,出身書香門第的她,從小就知書達理。如今余憶已是兒孫繞膝,本可以安度晚年,但婆婆摔倒后,她放棄在縣城舒適的生活,來到位于山旮旯的這個小村落,依舊如十幾年以來那樣,盡著一個兒媳婦的本分。
據(jù)老人的三兒子、75歲的林鐘毓介紹,余憶年輕時由縣城嫁到山村,丈夫在異鄉(xiāng)教書,她在家中養(yǎng)育兒女、孝敬公婆,一人擔(dān)起生活的重?fù)?dān),任勞任怨,幾十年如一日。2005年,余憶的丈夫退休后,她肩上的擔(dān)子剛減輕一點,但不久丈夫不幸病逝,贍養(yǎng)公公婆婆的重?fù)?dān)又落到她身上。
十幾年過去了,余憶和她的小叔子、妯娌相互扶持,輪流細(xì)心照顧著公公婆婆的生活起居。林建耀說,余憶的公公92歲離世,那一年,余憶二話不說,從縣城回到鄉(xiāng)下,搭了一張簡易床在婆婆床邊,每日為婆婆換衣梳妝、端水送飯。后來,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她把婆婆接到城里。
去年,婆婆不慎摔倒,大小便失禁,余憶更是日夜守在她身邊。后來,婆婆想搬回老家住,余憶又跟著搬回鄉(xiāng)下,寸步不離。婆婆無法行動,每日要有人抬上抬下,余憶自己力不從心,就把在浙江帶孫子的小叔子林鐘毓叫回。現(xiàn)在,老人的三兒子林鐘毓以及二兒媳余憶、最小的兒媳三人一同伺候老人。
余憶曾做過兩次手術(shù),尤其是腰椎手術(shù)后,無法彎腰提、搬物品,即便如此,她對婆婆的照顧從未懈怠。余憶常說:“婆婆高壽,這是一家人的福氣。當(dāng)兒媳的應(yīng)該珍惜這份福氣,更好地侍奉老人,這也是晚輩應(yīng)盡的義務(w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