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麗 王建云(通訊作者) 周瑩荃 牛晨霞 李赟 李宗煜
(蘭州市肺科醫(yī)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在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常見的抗結核藥物以H(異煙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四種為主[1],但是它們對肝臟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對肝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時會引起患者肝壞死,導致肝功能壞死,危及患者生命。同時還會迫使患者停止結核病的治療,影響結核病的療效。為了預防抗結核藥對肝功能的損害,在進行抗結核治療的同時聯用保肝藥物,保護肝細胞膜并增強酶的活性,治療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38~58歲,平均48.2±10.6歲;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35~60歲,平均47±12.6歲。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均為根據肺結核診斷標準[2]確診、臨床資料詳盡的初治肺結核病例,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病史,無藥物過敏史,抗結核治療前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均正常,乙肝五項部分異常。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肺結核分型(新分類法)[3]、HBsAg陽性比例等方面相近,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病例發(fā)生肝功能損害的情況
兩組病例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結核治療[4],療程6個月,常規(guī)劑量,全程督導。觀察組全程加服黑龍江葵花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護肝片(批號:Z20003336),每次4片,每 天3次。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期間,分別于1、2、4、6個月檢查肝功能1次,如出現肝區(qū)痛、黃疸或胃腸道反應則及時檢查肝功能。記錄肝功能損害時間、數據。兩組均以觀察治療6個月評定療效。
實驗室檢測肝功能以谷丙轉氨酶和總膽紅素為主要觀察指標。服藥后無癥狀表現的患者,于第1、2、4、6個月末常規(guī)查肝功能1次,期間如有乏力、厭食、惡心、嘔吐、黃疸等癥狀及時查肝功能。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電圖、痰涂片、胸片每月檢查一次。谷丙轉氨酶在40~80IU/L或總膽紅素在20~40μmol/L以上為輕度肝損傷,谷丙轉氨酶大于80IU/L或總膽紅素大于40μmol/L為中度肝損傷[5]。記錄肝功能損害時間、數據。兩組均以觀察治療6個月評定療效。
將臨床研究所得結果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兩組間比較采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觀察組出現肝損害ALT增高19例(31.7%),最高者達218U/L,并伴有輕微BIL增高9例(15.0%),最高者達58μmol/L,這兩位患者暫??菇Y核治療,加用還原型谷胱甘肽0.6~1.2g/d靜脈點滴,其他病例繼續(xù)原方案治療,每周復查肝功能,肝功能均在35天內恢復正常,順利完成抗結核治療全療程。
(2)對照組出現肝損害ALT增高23例(38.3%),ALT最高達236IU/L,并BIL增高11例(18.33%),BIL最高65μmol/L,出現肝損害者均加服護肝片,ALT>120IU/L或并BIL增高者均暫停結核藥,加用還原谷胱甘肽0.6~1.2g/d靜脈點滴,21例在7~14天內恢復正常,余2例肝功能恢復較慢,40天恢復正常。
兩組肝功能損害ALT增高發(fā)生率差異不明顯(P>0.05,校正χ2=20.81)。并BIL增高發(fā)生率差異顯著(P>0.05,校正χ2=8.22)。
觀察組HBsAg陽性患者有肝損害者12例。對照組HBsAg陽性患者中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損害。
表2 兩組 HBsAg 陽性肝功能損害情況
兩組中HBsAg陽性肝損害發(fā)生率差異不明顯(P<0.05,校正χ2=12.85)。
觀察組肝功能損害全部發(fā)生在抗結核治療初4周內,4周后無肝功能異常病例。對照組肝功能損害4周內相繼出現,4周后逐漸減少,兩組HBsAg陽性病例均在2周以內出現肝功能損害。
表3
在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常見的抗結核藥物以H(異煙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四種為主,但是它們對肝臟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對肝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時會引起患者肝壞死,導致肝功能壞死,危及患者生命。同時還會迫使患者停止結核病的治療,影響結核病的療效??菇Y核藥物引起肝功能損害,是結核病化療中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其發(fā)生率居各毒副反應的首位,對人體影響最大。
藥理研究表明,護肝片具有能顯著降低ALT的水平,可以促進14C-苯丙氨酸滲入肝臟蛋白質、增加肝細胞微粒體及蛋白質含量、誘導藥酶,以此來進行抗肝損傷與解毒作用。護肝片可有效地預防抗結核藥物所致肝細胞損傷,對肺結核病人規(guī)律完成抗結核治療療程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治療初治肺結核病例的同時聯用護肝片保肝,防治抗結核藥物肝損害,臨床觀察效果顯著,兩組病例肝損害多出現在抗結核治療初4周內,尤其是HBsAg陽性患者,90%治療前已有不同程度的肝臟病變,容易誘發(fā)肝損害。因此,在抗結核治療初期,應嚴密臨床觀察并每1~2周查一次肝功能。結核病患者在抗結核治療前應常規(guī)檢測乙肝標志物五項。
綜上所述,在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聯用護肝藥物對抗結核藥物肝損害的影響不明顯。
[1]陳蕾,抗結核藥致藥物性肝病118例臨床分析[J].現代臨床醫(yī)學,2006,32(1):39-40.
[2]王琳,劉坦業(yè).肺結核診斷標準與治療管理規(guī)范[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7(6):16-18.
[3]豐樹林,修正中等衛(wèi)校《臨床護理》教材中的2處錯誤[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4,22(7):19-19.
[4]吳先見,范曉軍,王中華,等,抗肺結核治療對乙型肝炎病毒標志陽性患者肝功能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4):1105-1106.
[5]喬靖怡,周璐,金若敏,等,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損傷早期血清總膽汁酸、α-谷胱甘肽S轉移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和鳥氨酸氨基甲酰轉移酶的變化[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3,27(4):65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