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燕
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是小學階段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國主義是支撐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塑造完整人格的必備品,是我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的指引。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雖然當前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也存在著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等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用一種新形式潛移默化的將愛國主義的思想傳授給學生。
關鍵詞:小學生 愛國主義 教育
引言
愛國主義是永恒不變的主題,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同時,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是對自己國家一種特殊的熱愛之情,是個人國家身份的認同感。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對授予者有目的的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培養(yǎng)人們的愛國情感,增強人們的愛國意識,引導人們?yōu)樾纬蓯蹏髁x思想來展開一系列的愛國活動。本文就如何加強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三條策略,以供參考。[1]
一、在學科教學中,加強歷史教育
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民族積淀下來的文化瑰寶,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通過中國特別的近代史、現(xiàn)代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發(fā)展歷程,了解英雄前輩們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愛國情操,了解我國各民族為祖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的卓越事跡,了解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和壓迫,反抗腐朽和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精神和偉績,將這些歷史文化自然的融入到小學學科教育中去,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情感。愛國主義教育的完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貫穿于我們整個的成長過程中,但是在小學階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將愛國主義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中養(yǎng)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把愛國主義的“大道理”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小故事”、“小道理”,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的完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教學。[2]
例如在班級中展開“你知道祖國哪些名勝古跡?”的主題班會,來展開對我國名勝古跡的喜愛之情,由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首先可以先布置一下教室環(huán)境,改變一下桌椅的擺放位置,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其次,可以組織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對名勝古跡的認識,并把自己去過的一些地方介紹給同學。比如在的那個學生說到圓明園的時候,教師可以順勢將圓明園的發(fā)展歷史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勿忘歷史、展望未來,讓學生了解古人的愛國情感,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在經(jīng)典閱讀中,培育民族精神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我們在復雜多變的時代環(huán)境中保持前進的指路燈。用書籍來記載人們類優(yōu)秀文化可以讓我們能夠對歷史文化有跟深刻的認識,我們在學習中,也離不開對書籍的閱讀。書籍在教學中,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課堂用書,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在實際課堂活動中用到的書;這一種類型的書籍,是學生了解愛國主義精神的主要手段,學生在書本上能夠直觀的認識中國民族精神,這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種類型是經(jīng)典名著,這一部分閱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全面、更深入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這兩種書籍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培育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從《水滸傳》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雖深受冤屈但依然愛國的梁山英雄,從《上下五千年》中我們可以看到祖國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不禁為祖國的偉大感到震撼;從《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英雄的忠君愛國的精神、為國家統(tǒng)一出生入死的精神,等等等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增加文化知識,然后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例如在課下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己選擇閱讀素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每節(jié)課前的與被時間,誦讀經(jīng)典詩文,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組織學生背誦古詩,第二階段組織學生閱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第三階段要求學生背誦《三字經(jīng)》、《論語》、《詩經(jīng)》等,然后每一階段設置不同形式的背誦檢測,評出優(yōu)秀學生,讓學生沈醉于經(jīng)典詩文中,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魅力。[3]
三、在節(jié)慶活動中,激發(fā)愛國熱情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非常豐富,重要的法定節(jié)日、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組織節(jié)日慶典、紀念活動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盡量采用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教學方法,把抽象空洞的理論教育化為潛移默化的感情熏陶。教師可以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活動,讓學生明確目標,振奮精神,堅定信念,從而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4]
以某小學為例,在國慶節(jié)期間,我校圍繞以“我愛你,中國”這一主題展開了詩文朗誦和詩詞歌會,以紅色經(jīng)典為主要內容,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展現(xiàn)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讓學生通過閱讀書籍、參加活動,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和先人的英勇事跡。通過這次活動,小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更加深厚,學生們的反饋也是更加積極的,為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打下基礎。
四、在特色建設中,傳承優(yōu)秀文化
中華民族在創(chuàng)造燦爛中華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tǒng)文化,其內容博大精深,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是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財富。中國的特色是指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戲劇、武術等。戲劇匯聚了中國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明的搖籃,戲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里面蘊涵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興趣的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時期,教師在教學中加入戲劇的成分,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對戲劇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傳承中國戲劇文化的后備軍。而武術是中國的特有的,同時也是西方特別感興趣的一種文化,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又是十分豐富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武術學習,將武術文化發(fā)揚光大是我們的責任之一,同時,也是小學生的責任之一。
仍以該小學為例,我校設有戲劇文化的相關課程,小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戲劇知識以及不斷練習從而愛上戲劇,我學校也會經(jīng)常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提供給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練習戲劇,還給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作為未來建設祖國的一份力量,必須要對祖國持有高度的熱情,用愛國主義來作為人生前進的動力,來支撐小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要結合教材知識,把愛國主義的思想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從而加強小學生的歷史教育;還要經(jīng)常開展經(jīng)典閱讀活動以及舉辦節(jié)慶活動,來培育小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最后通過展示特色建設,來傳承優(yōu)秀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強. 愛國主義應在小學階段打牢根基[J]. 紅旗文稿,2017,(11):37-38.
[2]張麗. 當前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 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6,(13):62-63.
[3]黃傳惠. 淺談農村小學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29(10):21-22.
[4]許金玉. 淺談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J]. 成功(教育),2012,(22):243-2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