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與學本來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教是由老師來執(zhí)行的,學是由學生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從教學角度看,老師與學生也是對立統(tǒng)一的,而更突出的是對立性。如何才能更凸顯師生關系和諧統(tǒng)一的一面呢?和諧統(tǒng)一的師生關系無疑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
把課堂還給學生,“解放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去思考;解放學生的眼睛,讓學生去觀察;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去表達……”我說更要讓學生相互傾聽,還要解放老師的耳朵去傾聽。
關鍵詞:思品教學;真情;貼近生活
教與學自古以來既對立又統(tǒng)一,特別是在我們當前的應試教育中其對立性更加彰顯。如何弱化教學的對立而強化其統(tǒng)一性,此問題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師,他們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我沿著前輩們的足跡也走了十幾年,略得幾點心得,以“真情、真心”注入教學,注入學生的心里,強調教學的融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些呢?
一、 要改變學生,自己要先學會變形
湖南衛(wèi)視有一檔欄目叫做《變形記》,欄目中通過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互換生活空間,主要以改變城市孩子的桀驁不馴、叛逆張狂、玩世不恭、打爹罵娘等等惡習而變成懂事、孝敬、感恩、寬容的正常孩子。我看了幾期,頗為震動,也頗受啟發(fā),欄目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孩子要變形,父母也要變形”我銘記在心,我把這句話改作“學生要變形,老師也要變形”,還把它拓展為“老師要先變形,學生才會變形”,并把它貫徹在我的教育教學中,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話說“師徒如父子”,為師者請放下你嚴師的拒人千里的架子,松弛一下你古板的臉部神經,和藹一笑,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變化一下你唱獨角戲的教學方法,走下你個人的講臺,讓學生做主自主地說出或講出,讓他們走上講臺去表演,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你只要把握方向,適時引導,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這樣,既解放了自己,又鍛煉了學生,學生自然就成了高徒,你也就成了良師。這就是老師先變形,學生也會變形的道理了,我是這樣做了,效果當然不錯。
二、 做學生的榜樣——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
我們農村有這樣一句話: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神婆會下神。我以前說過,思品教育的根本是教人育人,但教人育人之本還在于老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尚的教師人格和師德對孩子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你是學生的榜樣,孩子們都在看著你,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你必須先做到。要讓孩子相信你,并把他們的信任放在你的肩膀上,我們必須為孩子隨時挺起可靠的肩膀。我想,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懂得:“你所站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課堂;你怎么樣,他們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他們便是什么;你有光明,學生的心里便不黑暗”。在我的眼里,老師應該是佛,應該“普度”眾生,因材而塑才,學生是金子的,你得讓他發(fā)光,是泥土的,你要努力把他燒成磚。一句老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三、
以童心換真心,學生才能“親其師辛,信其道”
教與學本來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教是由老師來執(zhí)行的,學是由學生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從教學角度看,老師與學生也是對立統(tǒng)一的,而更突出的是對立性。如何才能更凸顯師生關系和諧統(tǒng)一的一面呢?和諧統(tǒng)一的師生關系無疑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
思品教學的核心應是“以生為本”,教師的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質和道德品質。以下起碼的做人道理學生都略知一二,如果老師高高站在講臺上高談闊論地去講,而學生卻置若罔聞,不屑入耳,老師憤懣,必讓學生去回答,學生定以無言待之。
探究這種結果的根源,無疑是因為師生之間存在代溝與隔閡,人生價值觀存在差異。如何跨越代溝,消除隔閡?我想,我們老師應該放大自己那僅存的一絲童心與學生的心之間進行“心臟搭橋”,老師盡量不要老成持重,要故作幼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從而換取學生的信任,師生之間縮小了距離感,就會產生親近感,他們就會為你所講打動,他們必然學習之真心來回報你教學之童心,這就是“投桃報李”的教學效果。
教師保持童心會更年輕,學生真心學習,老師會更愉悅。師生將心換心,必然心靈相通,必會“心有靈犀一點通”,學生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老師何憂何愁之有?
四、
以真情進駐學生的心田
不知道有幾年了,每逢寒假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每當此時,我總會應邀參加幾次學生的同學聚會,而且是被學生邀請的唯一一位他們的初中老師。很多學生已經大學畢業(yè)或正在上大學。我問他們老師我并不貪酒,為什么要邀請我呢?他們說,因為我是他們心中最好的、最值得尊敬的初中老師,我聽了即感動又有些慚愧,因為在我的心里沒有一位我的初中老師,就算有,印象也很模糊。為了這份感動,現(xiàn)在我更注重在教育教學中去改變自己,我不會再像剛畢業(yè)時那樣自以為是,高高在上,我學著俯下身體,走下講臺,走向學生,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盡量用一個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不論是差生還是優(yōu)生,當他們需要我時,我一定要成為他們的被需要。例如,那年有個叫陳美岑的女生,她有考試綜合癥,每當重要的考試她總是吃不好、睡不香、發(fā)燒、嘔吐,所以,每次她都要找我?guī)退鑼?,而我必竭盡全力,幫她?,F(xiàn)在,她已經大學畢業(yè)為人妻母,但每年教師節(jié)她必為我奉上一句問候。還有一位女生,我教她三年,她平時學習不穩(wěn),每逢出現(xiàn)波動,我便及時予以干預。最終,她考入重點高中,那次她回來看我,在眾目睽睽之下給了我一個大大擁抱,當時我都臊紅了臉。當然,這些并不是我的榮耀,更不是我的炫耀,我只看作是學生對我的獎賞,我也并不是為了這些獎賞而改變,是因為我改變了學生,學生有反過來改變了我。所以,我愿意進駐學生的心里。
熱愛生活熱愛課堂的老師應努力去打造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充滿生活樂趣的生活。當然,漂亮話誰都會說,真正要打造出有真情真心的融合思品課堂的教學并非易事,我只是在實踐中摸索了幾年,這些想法未必成熟,可能還會貽笑大方。
參考文獻:
[1](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N].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8).
[2]鄭少華.師道逶迤[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3]趙國忠.教師最需要什么[J].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9).
作者簡介:
董順新,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沛縣敬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