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強 辛永田 連夢想 于淑卿 薛磊
摘 要:文中設計實現了一種基于PWM調光的智能臺燈。可將單片機技術與PWM調光技術相結合,實現臺燈光強的調節(jié)。在不改變PWM方波周期的前提下,利用單片機控制PWM占空比,從而改變電壓大小,調節(jié)燈光亮度。當人體在臺燈感應范圍內且環(huán)境光線較弱時,臺燈會自動打開,且燈光亮度會隨環(huán)境光線的改變而自動調節(jié),一旦人體離開臺燈感應范圍后,即紅外熱釋傳感器檢測不到人時,臺燈將在1分鐘后自動熄燈。該設計通過亮度的自動調節(jié)和人體檢測控制臺燈開關來達到綠色節(jié)能的效果。同時為了提高本設計的適用范圍,還加入了手動控制模式,在該模式下,臺燈亮度由按鍵調節(jié),使得該臺燈對部分特殊情況也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關鍵詞:單片機;智能;PWM;人體感應
中圖分類號:TP274.+4;S81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8)01-00-03
0 引 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與能源危機的加重,綠色節(jié)能成為影響人們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因素,通過不斷的探索,人們開始尋找各種節(jié)能產品。
目前,大多數臺燈功能單一,無法隨心控制臺燈亮度,滿足人們在生活中對電器的智能化要求,更無法進行人體感應,嚴重浪費了資源。而文中設計的智能臺燈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能夠在外界環(huán)境光線較暗時自動開啟,使用方便快捷,避免了人們在光線較暗時尋找臺燈的繁瑣,極大地提升了使用便捷度。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智能產品層出不窮,已逐步滲入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前,患有近視眼的人數越來越多,我國近視眼發(fā)病率尤其突出。由于沒有正確使用臺燈,當光線變得昏暗時忘記及時打開臺燈,或者長時間在高亮度的臺燈下工作,久而久之,都會對視力產生一定的影響。雖然市場上已出現了具有調亮功能概念的臺燈,但其仍不具備成熟的自動調亮功能。本設計所制作的智能臺燈具備手動和自動調節(jié)兩種模式,同時還加入了人體檢測功能,可實現人走燈滅。在保護視力的同時,也為節(jié)能環(huán)保做出了一份貢獻。
1 系統(tǒng)總體方案設計
1.1 所需電子器件與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
所需電子器件主要包括STC89C52單片機1臺,單片機座子1個,12 MHz晶振1個,30 pF獨石電容2個,10 μF電解電容1個,1 kΩ電阻1個,10 kΩ電阻2個,輕觸開關3個,USB小燈1個,USB燈座1個,光敏電阻1個,ADC0832模數轉換器1個,ADC0832座子1個,綠色LED指示燈1個,S8550(PNP)三極管1個,人體紅外熱釋傳感器1個,熱釋傳感器座子1個,電源開關1個,電源座1個,9×15洞洞板1張,導線若干,電源線1根,下載線1根,30 W電烙鐵1個,焊錫若干。
軟件開發(fā)工具主要包括:Keil,即開發(fā)環(huán)境,可編寫C語言程序,生成hex文件;STC-ISP軟件,即程序燒寫軟件,經下載,可將hex文件燒寫到單片機中;支持串口通信的計算機一臺,可與單片機通過串口通信;Proteus仿真軟件,該軟件可根據原理圖進行實物模擬,觀察效果。
1.2 智能臺燈的主要功能特點
在原有臺燈的基礎上,經過改裝使臺燈變得智能化,實現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效果。當人體在臺燈范圍內且環(huán)境光線較弱時,臺燈自動感應開燈,且燈光亮度隨著環(huán)境光線的改變自動調節(jié),一旦人體離開了臺燈感應范圍,即紅外熱釋傳感器檢測不到有人存在時,臺燈將在1分鐘后自動熄滅。該設計通過亮度的自動調節(jié)和人體檢測控制臺燈開關實現了綠色節(jié)能的效果。為了提高本設計的適用范圍,還加入了手動模式控制,在該模式下,臺燈亮度由按鍵調節(jié)。系統(tǒng)總體流程如圖1所示。
1.3 智能臺燈的控制器
采用單片機作為系統(tǒng)控制器。單片機是一種容易編程且可擦除器件[1],控制能力強,具有高可靠性,便于設計,復用性強,易于編程,趨于小型化,工作時可以采用5 V電源供電,功率較低。
1.4 智能臺燈的顯示方案
普通照明燈具通常采用可控硅進行調光,但這種方法會帶來光色譜的變化,不利于防治近視。本設計采用脈寬調制方式(PWM)調節(jié)光線[2],PWM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編碼,利用波形的占空比調節(jié)信號編碼[3]。PWM是數字信號,優(yōu)勢頗多,通過編程實現較為方便,且調光范圍較廣,精度較高,經調節(jié)后的光線不會產生色差,可以很好地與單片機融合,符合設計要求。
2 設計方法與技術
首先進行可行性分析,之后進行需求分析,并根據需求繪制系統(tǒng)框圖,設計原理圖。通過設計的原理圖進行電路仿真,驗證電路設計的可行性。并根據電路圖焊接電路,完成編碼工作,通過不斷的調試代碼,使單片機滿足最初的需求。最后測試結果的正確性和功能的完善性。系統(tǒng)框圖如圖2所示。
2.1 最小系統(tǒng)模塊
該設計的最小系統(tǒng)如圖3所示,是主要由晶體振蕩器構成的晶振電路,負責產生穩(wěn)定的正弦波與電路起震。在單片機出現故障或者突發(fā)情況導致程序跑飛時,恢復復位電路。
電源部分可用5 V的USB直接供電,如手機充電器,電腦USB口,移動電源等。
2.2 LED照明電路模塊
LED燈照明電路如圖4所示。本設計使用USB小燈作為照明設備,其中6個白色LED燈串聯(lián)6個電阻。使用該USB小燈不僅簡化了設計,且外形更加美觀,更接近實際臺燈的外觀。本設計的LED模塊采用PNP三極管控制[4],單片機輸出0 V時,LED燈點亮,但需依靠電阻分壓限流來實現。單片機IO口只需輸出一個低電平信號便可控制三極管導通,繼而點亮LED燈。
2.3 光照強度采集電路模塊
光照采集電路模塊的核心是光敏電阻,通過ADC0832將模擬量轉換為數字量,方便單片機直接處理。當外界光線變亮時,光敏電阻自身阻值變大,臺燈變暗。其阻值與外界環(huán)境成反比,較容易采集模擬量,在電路設計中能較好地與ADC0832結合,控制方便。
該智能化設計采集的外界光照為模擬量,不同于單片機可直接處理的數字量,因此需要采用ADC0832模塊進行模數轉換,該模塊內部含有8個端口,CS端為片選端,低電平時有效。CH0和CH1為模擬信號輸入端。該模塊在很多設計中都發(fā)揮出了獨特的優(yōu)勢,將一些不易直接處理的模擬量轉換為數字量,以簡化設計。光照強度采集電路如圖5所示。
3 硬件組裝與調試
3.1 元器件的選擇與測量
本設計的核心為STC89C52,這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單片機,擁有負責產生正弦波的晶振,限流分壓的電阻,可維護電路穩(wěn)定性并有充放電功能的電容,可控制模式切換的開關,電源開關和亮度增減開關,控制電路導通的三極管和具有指示功能的發(fā)光二極管,進行模數轉換的ADC芯片,可感應人體的紅外熱釋傳感器等。這些元器件的選擇要符合一定規(guī)則,例如電阻和電容的大小都應經過精確的計算,以避免燒毀電路。
3.2 元件的焊接與組裝
使用30 W的電烙鐵根據原理圖焊接電路,在焊接時應充分考慮節(jié)點是否牢固等問題,邊焊接邊測試。焊接時要合理安排布線,仔細辨明元件的正負極,不僅應確保連線排版簡單方便,更要將所有地線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公共參考點。焊接時需要細心,有耐心,避免因一點焊接錯誤而導致設計損毀,因此事先應找一些練習器材提前熟悉。電路焊接時應盡量避免虛焊和短路等狀況發(fā)生。
3.3 調試步驟
(1)通電前檢查
電路焊接好后,對比原理圖,查看實物圖是否與原理圖一一對應,元器件之間的連線是否正確,若發(fā)現錯誤則及時改正。也可以請同學幫自己核查。待做好所有準備工作后進行通電測試。
(2)通電觀察
電路焊接好后,在沒有錯誤的情況下,進行通電觀察,上電前檢查連線是否松動,虛連,或存在連線太長等情況。通電后觀察電路中是否有元器件燒壞或短路現象,發(fā)生故障時立即斷電,切勿用手直接觸摸,防止人體自身導電將電路短路。故障排除后再次通電,進行局部功能測試,考察設計是否滿足最初的需求。待系統(tǒng)工作穩(wěn)定后記錄現象。
(3)單元電路調試
單元電路指電路中某一部分具有特定功能的電路,可單獨進行調試。檢測并記錄每部分電路的電壓是否正常,并統(tǒng)一調試,對比每部分電路和整體電路間是否存在誤差,以保證電路順利調試。
(4)整機聯(lián)調
整機聯(lián)調借助整體性思維測試整體功能效果,但該方法存在一些弊端。電路整體性能好,并不代表每一部分電路性能都好。每一部分電路性能好,也不代表整體電路就好。整體聯(lián)調的目的在于解決整體和部分調試時存在的差異,使得電路健壯性更好。
4 結 語
本設計把單片機技術、傳感器技術和PWM調光技術相結合,實現了臺燈光照強度的智能化、自動化調節(jié),達到了綠色節(jié)能的效果。同時為了擴大使用范圍,加入了手動模式控制,在該模式下,臺燈亮度由按鍵調節(jié),使得該智能臺燈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能夠使用。
由于單片機采用5 V的電壓供電,因此只適用于帶USB的小燈,對于采用其他方式供電的臺燈則需要轉換。光敏電阻的精度和人體紅外熱釋傳感器的靈敏度會影響設計的效果,尤其對于一些特殊的使用環(huán)境,靈敏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毅剛.MCS-51單片機應用設計[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0.
[2]王水平.PWM 控制與驅動器使用指南及應用電路[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3]程安寧,王晉,尚相榮.白光LED的PWM驅動方式分析[J].電子設計工程,2010,18(2):109-111.
[4]顏重光.LED燈具低壓驅動技術[J].電子質量,2009(7):61-64.
[5]張少華,魏志遠.基于藍牙4.0技術智能燈泡的設計與實現[J].物聯(lián)網技術,20015,5(4):90-93.
[6]王通,梁曉娟.大功率可調光LED驅動的設計與實現[J].物聯(lián)網技術,2015,5(5):71-72.
[7]陳曉航,夏彬陽.基于智能家居系統(tǒng)的智能臺燈設計與實踐[J].現代工業(yè)經濟和信息化,2016,6(11):73-75.
[8]羅旭,傅沈文.一種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型多功能臺燈設計[J].信息通信,2014(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