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凱鍵
(海南師范大學歷史系,海南 ???571158)
試論海南高中近代文化史的理性教學*
肖凱鍵**
(海南師范大學歷史系,海南 ???571158)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文化史的落后讓國人在新文化運動中采取“全盤西化”,批判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得國人對自身文化喪失信心。21世紀的今天,我們在中國近代文化史的教學上,需要找出中學生對我國文化不自信的原因,進而對癥下藥,引導學生理性看待近代文化的落后,引導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結合??谑蠥,B兩所中學歷史教師授課例子,明確此教學效果需要運用這種“雙引導”達到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一直在新世紀中不斷的進步,形成對國家文化的認同感。
海南;高中;近代文化史;理性教學
研究歷史教學的文化史,需要多次深入聽課,??贐中學A老師在講高中必修三《新文化運動》這一課中不斷出現(xiàn)的關鍵詞:文化自信。A老師可將歷史課本中未提及的新文化運動人物錢玄同貫穿到此課中,結合課本中所談到的胡適、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的人物,在抓住重難點的前提下給大家留下一堂類似于文化史知識的高中歷史公開課,通過此課可充分說明,高中歷史教師的史學專業(yè)功底相當重要,一堂優(yōu)秀的文化史課堂可讓學生在學習上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進而促進學生的文化自信。
結合時政可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4年的兩會中強調了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要從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精氣神。從習總書記的話中,可知他正在帶領國民重新找回中華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出一民族、一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未來前景的堅定信念。當代的中學生要學好文化史、國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但眼前的景象卻是,中學生對本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抱有信心,許多學生盲目追求西方糟粕的過度自由文化及拜金主義,具體表現(xiàn)為鄙視國片,追求外國大片,和同學之間的金錢攀比之風。究其教育原因:
第一,未能引導學生理性看待中國文化史。歷史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近代中國文化史的落后,而在許多高中歷史課中,許多教師未能講清楚近代文化史,也未能結合當前時政,采取引導式教育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明正走向新一階段的輝煌;
第二,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卻不愿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人言時代不同,亦言傳統(tǒng)文化過時,也和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人的心情浮躁,喜新厭舊,急功近利的應試學習心態(tài)有很大的關系;
第三,近代中國綜合國力及文化的落后也是導致國民不信任中華文化的重要原因。當許多學生問到教師,言吾國近代文化史之落后,何來自信,可見新文化運動及文革所帶來的文化沖擊,時至今日仍在年青一代中有所體現(xiàn)。
近幾年來,黨和政府為加強對中學生的文化教育,各著名中學歷史備課組都相繼對近代文化史都予以更多“神入”的教學方法,皆想方設法的教好高中必修三近代文化史這一書,此書集歷史、文化和思想教育之三大功能,歷史教師能教好,則對學生重拾中華文化之信心具有重大的幫助。
由于古代文化史是在近代文化史的前面,上完優(yōu)秀燦爛文明的古代文化史的課后,怎么引導高中生更加理性的看待近代中國文化落后的問題。要想厘清文化與政治軍事的密切聯(lián)系,弄清衰落之因,在宣揚林則徐民族英雄時,也要引導學生辯證看待鴉片戰(zhàn)爭?!傍f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圍禁商館、勒令具結,以及因林維喜案而驅逐廣州和澳門的英國商人等幾件事情,在英國人看來,都是非法的。英國人認為,法律和命令是不同的,法律具有穩(wěn)定性,政府的隨便一個命令,不能代替法律。而在林則徐看來,這幾件事情則是合法的,不但是合法的,而且是極具正義的,因為它捍衛(wèi)了國家的主權,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正是中西法律文化的不同,導致種種法律沖突,以致無法調和,最終兵戎相見,導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也就是說,英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的勝利依靠的是憑借新的科學技術的軍事力量,善于組織利用新的科學技術。中國的禁煙運動雖然在道義上是正確的,但是當時中國的法律、文化的落后也是導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重要因素。進而聯(lián)系到明清的閉關鎖國政策,阻斷了中國與國外的文化交流,才會導致列強用炮火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從而使中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關于外國的文化侵略,需讓學生明白外國對我國文化侵略之事實,但并不是完全無益于中西文化交流,如部分傳教士的熱心幫助,具體的要用真實案例講清楚,否則高中生是難以理解的,教師也要防止自己走向一邊講好的方面的極端,以免讓學生誤解。對此,需要教師將以下幾點講清楚:
第一,批判列強的文化侵略。帝國主義派傳教士等人來華傳教,妄圖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信,這是文化侵略的罪惡行為。也應讓學生知道有部分傳教士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時就應該講案例,比如丁韙良、李提摩太這兩人在當時傳教的時候舉辦了許多慈善活動、傳授西方先進科學知識及辦學培養(yǎng)人才等,這一點能教會高中生客觀理性的看待近代文化侵略的歷史問題。
第二,對待西學東漸,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問題上。要讓學生知道不能盲目排外,也不可過于崇洋媚外。在強調中國近代文化落后是西方列強所致的同時,也應向學生講明,中國落后的自身問題在于封建社會專制制度,促使學生理性看待。
第三,樹立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比如,2016年11月在海南省東方市舉行的歷史教師技能大賽上,一位具備優(yōu)秀書法技能的男教師就在講解傳統(tǒng)文化這一課中當場展現(xiàn)他個人的書法風采,并邀請兩位同學上來寫一篇,并贊揚這兩位同學開了個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好頭,該班同學加深了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并逐步深入學習傳統(tǒng)手藝,掀起了一陣傳統(tǒng)文化風,促使同學們加強了對文化史的學習。再如講到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時,要讓學生知道有部分中國知識分子在向西方學習,但向西方學習并不意味著拋棄本民族的文化,恰恰是補充中華文化的不足之處,正因如此,才有了后來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才有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才有了后來新中國的誕生,對推動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進而引導學生進入當代社會,講明當代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使得大家可以看韓劇、美劇,可以足不出戶所知天下大事,我國的跨國企業(yè)成功走出去,這就說明了我們的改革開放,以及黨和政府積極帶領我們走向文化交流大繁榮,大發(fā)展的道路,中國會更加的開放,所以我們要對自身的文化有足夠的自信,就像相信自己能考過老師一樣,用這樣的話來鼓舞學生,使學生對我國的文化更加自信。
如何讓學生更理性的看待《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這一課,海口A中學的C老師直指關鍵點要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實際情況,即“神入歷史”。為了幫助學生“神入”歷史,運用一些歷史圖片、故事、音樂、影像資料都是必要的。這些載體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相對于文字材料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其想象,促進其思考。學生通過欣賞音樂、聆聽故事、觀看圖片、影像,能夠迅速進入歷史場景。當然,教師在學生觀看完圖片和影像后,要適時地進行總結。在這堂課中,運用胡適的詩歌《蘭花早》、魯迅《藥》中的血與饅頭故事,和胡適與其他知識分子爭論白話文“干不了”的視頻,進行課堂導入。歷史教師要在講述當時打倒孔家店、廢掉漢字等極端思想時,要說明這就像影視明星為了博得收視率而故意鬧出丑聞是一樣的事件性質,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是不正確的,當時的知識分子打破思想禁錮,宣揚科學與民主,甚至有些知識分子出現(xiàn)上文所言之過激言論,當時這些知識分子為了讓大眾看到他們的呼吁,也用了語出驚人的方法,意在告訴學生當時的知識分子并不是真的想廢掉傳統(tǒng)文化,目的是阻止袁世凱等人利用傳統(tǒng)文化來對抗科學和復辟帝制,教師應將此史實表述清楚,否則還是像以前一樣,學生一味以為打倒孔家店等是正確的,反而會促使更多的學生對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不自信。
在課前,可讓學生根據(jù)歷史教師指導而自我編寫劇本,在課堂中進行情景表演,例如故事大致情節(jié)是講民國初年,有一女子王氏20歲,許配劉家,未嫁時未婚夫不幸遇難,為做烈女而上吊自殺殉夫的悲情故事,反映封建社會的悲劇,可知當時的社會精英為提倡“新道德”而努力就為突破封建束縛而努力,這樣便讓學生印象深刻,仿佛回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再如,通過陳獨秀離職北大的故事,組織學生對陳獨秀離職北大進行詳細的討論,意在讓學生形成事物的發(fā)展自身是復雜的,曲折的,又有許多的不確定的因素的理念。這一課結合了多種方法,讓學生對新文化運動有了更加理性的看待。
總結而言,高中文化史課乃為科學藝術,歷史教師就相當于這門藝術的手工藝人,只要稍微對新文化運動這一課加以潤色,便能使這門課變成具備生機勃勃的文化復興課,課程結尾時,可引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向全世界呼吁:“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睂τ趦?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讓學生明白,世界級的優(yōu)秀人物都在贊揚我國的優(yōu)秀人物與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驕傲。也須結合引用習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大會發(fā)言中說的最后一句話作為結尾:“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我們歷史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理性看待中國近代文化史,讓他們從文化史的課程中明白中華文化一直在新世紀中蓬勃發(fā)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包心鑒.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人民日報,2012-12-7.
[2]劉林濤,楊柳春.論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自信的培育與提升.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2).
[3]崇世健.十三行時期的中西法律文化沖突.讀書,2014(3).
[4]何火萍,傅義強.中國近代史綱要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思考.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12).
[5]黃娜.淺析“神入”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的運用——以人民版必修三《新文化運動》為例.學周刊,2014(4).
* 項目名稱:走班制下高中歷史教學評價體系的架構——以海南省屬中學為例(項目基金編號:Hys2017-172)。
** 作者簡介:肖凱鍵(1993-),男,廣東惠州人,海南師范大學,2016級學科教學(歷史)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學,由去年至今共發(fā)表6篇海南省省級論文。
G633.51
A
1006-0049-(2018)01-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