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紅
(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家庭體育鍛煉是終身體育教育的起點,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延續(xù)和發(fā)展。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因素干擾,家庭體育鍛煉重視不夠,出現(xiàn)空白和斷檔現(xiàn)象。隨著健康教育的全面落實和全民健身的推進,尤其“十九大”提出體育強國建設,為促進全民健身和家庭體育鍛煉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
(一)學齡前嬰幼兒調查結果
家長缺乏嬰幼兒體育鍛煉常識,95%的家長沒有運動習慣,有計劃性地進行體育活動占1%,多數(shù)是隨意的,85%是晚飯前后的散步,體育活動時間每周低于3次的占30%,家庭體育消費占生活總支出的5%。結果分析:家長及社會對學前嬰幼兒體育興趣培養(yǎng)認識不夠,健身終身性從人的出生抓起的概念趨于零,個別幼兒時間被文化早教占用。
(二)小學家庭體育鍛煉調查結果
家長缺乏小學生體育鍛煉學識,90%家長沒有運動習慣,有計劃進行體育活動占8%,家庭體育6%是帶孩子參加體育俱樂部活動,50%是周末進行隨意的戶外鍛煉。家庭體育消費占生活總支出的10%。結果分析:參加文化補課班和興趣培養(yǎng)班占用了小學生的全部業(yè)余時間,而選擇體育類的甚少。
(三)初中學生家庭體育鍛煉調查結果
85%家長了解體育鍛煉學識,89%家長沒有運動習慣。初中生家庭體育活動占20%,活動時間以晚飯后為主,大約20分鐘,內容是中考體育加試項目。體育加試結束后,體育活動接近零。結果分析為:中考學習占用了全部業(yè)余時間,家長和孩子被中考捆綁,由于體育有加試,被迫進行體育運動,加試結束后,體育運動主動退出。
(四)高中學生家庭體育鍛煉調查結果
90%家長了解體育鍛煉的作用,80%家長沒有運動習慣。高中生家庭體育活動占2%,時間大約每天10分鐘,以伸展四肢為主。結果分析:高考內容調控著學習時間,學生和家長都知道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但學業(yè)使體育活動成為擺設。
(一)家長缺乏對幼兒體育鍛煉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
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對幼兒實施教育時,沒有把“體育”放在首要地位,從主觀上不去培養(yǎng)幼兒體育興趣,更談不到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二)家長仍然重智能、輕體能
父母干涉是制約學生家庭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由于受升學干擾和高考壓力,父母對孩子從事家庭體育鍛煉不支持,使家庭體育鍛煉大打折扣。
(三)學校留家庭作業(yè),占據(jù)孩子的全部業(yè)余時間
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各種補習班,導致堅持家庭體育鍛煉的學生數(shù)隨年級的升高而遞減,主要與學習負擔加重有直接關系。長期以來,學生家庭體育鍛煉卻無人問津、缺少必要的指導。
(一)家長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體育意識
一些家長忽視體育鍛煉本身具有的各種功能,同時也放棄了體育鍛煉過程中進行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及親子關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把體育鍛煉作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使孩子充分體驗到體育鍛煉的魅力。
(二)家長要了解孩子的體育愛好,挖掘孩子運動天賦
家長要參與到孩子的體育鍛煉中,幫助孩子合理安排鍛煉時間及運動量;積極開展家庭體育運動,增加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的快樂,并及時肯定和鼓勵。
(三)家長要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運動方法和活動技巧
1.基本原則:全面性、經常性、簡化性是進行家庭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孩子身體發(fā)育時期,體育運動要注重全身的各器官、各部位的鍛煉,協(xié)調發(fā)展。由于體育運動是長效功能,每天堅持,才有效果和運動價值。方便簡單的項目是堅持長期運動的保障條件,家長要選擇孩子便于掌握和易操作項目進行指導練習。
2.運動方法:方法得當是家庭體育鍛煉推廣、堅持和取得成效的保障,家長可利用間隔時間進行整合。早上起床前后做配合呼吸的徒手操,幾分鐘的伸展運動可達到全身的氣體交換,以新姿態(tài)迎接新的一天;上學時,采用20分鐘徒步走后,再選擇其它交通工具;利用晚飯前后三十分鐘時間,引導孩子進行具有對抗性和趣味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如球類、踢踺子等;晚上孩子做作業(yè)的間休時間,可在家里進行力量練習,如俯臥撐、舉啞鈴,仰臥起坐等身體鍛煉;利用休息日,父母可陪孩子一起遠足、爬山、騎車等,在進行戶外運動同領略自然風光。
(一)加強宣傳教育:在社會形成從各級政府到每個人認識到家庭體育鍛煉對人生的影響,從意識到行動上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建設。
(二)加強公共體育服務:開展家長體育知識和技能培訓,多渠道投入體育經費,鼓勵場館社會化、收費低廉化,營造體育鍛煉環(huán)境,加速全民健身進程。
(三)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使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和健身活動。使孩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擔負起實現(xiàn)中國偉大復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