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春
字、詞、句、段、篇是組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字詞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到了中高年級以后,教師就應把關注段落的訓練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以使學生明白段落的特點、表達形式、運用的修辭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構(gòu)段的等,加強學生對段落的理解,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么,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教師應如何進行段落教學才更有效呢?
在段落教學中,教給學生概括段落的方法、了解段落大意是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段落結(jié)構(gòu)的特點,教給學生學習段落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概括課文,從而真正把段落教學的目標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主要以回憶的形式描寫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事跡,表現(xiàn)了我對伯父的敬愛之情。在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從文本特點出發(fā)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說對于不同的課文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取信息。對于寫人的文章來說,要注重從誰、他做了什么事情等方面去了解與把握;對于寫事的文章要從什么事、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等方面去把握。在學生把握這個基本特點的基礎上,在教學課文第1自然段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從寫人文章的特點去總結(jié)與概括,于是,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明白了文中第1自然段主要講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去世了,許多人來悼念他,“我”想到再也見不到他了,很難過。由于文中段落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此種概括方法逐段了解大意,最后連段成篇,把握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對魯迅先生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認識,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
段落教學重在使學生獲得段落的概念和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把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落大意作為段落教學的重要目標,以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與理解,長此以往,學生把握文本段落的能力也將會逐漸得到提升。
著名語文專家張志公先生曾指出:“段的訓練是語言的訓練,邏輯的訓練,思想認識的訓練,又是文體、風格以至藝術的訓練?!币虼?,在段落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把握段落的結(jié)構(gòu)特點,提升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山中雜記》一文時,教師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以后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種小動物,從中感受到了哪些樂趣。這種教學方法習以為常,很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種教學背景下,教師不妨換一種問法,讓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以后思考:“課文為我們展示了哪些小動物?在這些小動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文中作者是怎樣把小鳥一家相親相愛的情形展現(xiàn)出來的?作者為什么要重點描寫它們?”這樣的問題更具視覺感,比起單獨閱讀分析枯燥的文字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氣氛更加活躍,教師還可以分別展示出大馬、小狗、貓等小動物讓學生說說文中是如何進行描述的。這樣一來,就促使學生對文本中相關的描寫進行回顧,并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表達。這樣教學,不僅可以使枯燥的段落學習變得生機盎然,還可以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逐段分析講讀、概括段落大意的教學方法,從找尋文本的最佳訓練點出發(fā),以教引路,輔以學法,因材施教,以幫助學生找到段落學習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漸得到提升。
對于一篇課文來說,由許多個段落構(gòu)成,這些段落在內(nèi)容表達的側(cè)重點上是不同的,作為教師應抓住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深入賞析、品味,以避免面面俱到、逐段講讀的教學方式。
如《挑山工》一文主要通過對挑山工的描寫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扎實,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目標。這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上下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結(jié)合本單元重點訓練要求以及本文特點,教師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解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上。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后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所在的段落,然后引導學生感悟、品味。在我的鼓勵下,有學生找出了挑山工說的話所在的段落,有學生找出了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于是,我就以“談話更隨便些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以及“從泰山回來……因為我需要它”這兩個段落展開教學,著重讓學生以自己的語言說說對挑山工說的話的理解。另外,再讓學生說說“我”需要“它”,“它”在這兒指的是什么。如此教學,挑山工的精神自然被學生所體驗、感悟,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在段落教學中均衡用力的現(xiàn)象,應根據(jù)本單元教學重點以及本課實際確定好重點教學段落,引導學生閱讀、品味、感受、體驗。這樣教學,才能真正抓住閱讀教學的重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段落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注重段落的特點以及注意事項,而忽視了對學生寫的訓練。那么,對學生來說,這樣的段落訓練也不可以停留在淺層次上。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段落的結(jié)構(gòu)特點,采取讀寫結(jié)合的形式,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如《松鼠》一文主要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點以及生活習性,以培養(yǎng)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課文第2自然段主要講了松鼠喜歡在枝頭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在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描寫的,課文是抓住松鼠的哪些特點來描寫的。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借助這段話的中心句明白了主要內(nèi)容,作者指出了松鼠機靈的特點。在學生回答完畢以后,我又繼續(xù)追問道:“作者是如何圍繞著中心句把話寫具體的呢?”在我的追問下,在細讀課文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先總體介紹了松鼠的特點,然后用上了“只要……就……”的句式,最后又舉了一個具體的事例來描寫。當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以后,我又趁熱打鐵說:“你們能不能用這種形式來描寫一種活動,并且把它寫具體呢?”由于有了文本例子的依托,學生精彩的作品出爐了:“我們班的方方同學特別喜愛畫畫。只要一有空,她就拿出彩筆在紙上畫個不停,沒過一會兒,那些可愛的小雞、小鴨就像活的一樣在紙上走來走去。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中午,天氣十分寒冷,老師叫我們都去活動活動。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往操場跑去,唯獨她一個人在教室里聚精會神地畫畫,手凍得通紅……”就這樣讀寫結(jié)合,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對于那些結(jié)構(gòu)特點明顯的段落,教師要充分挖掘段落的教學價值,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段的學習。這樣教學,讀寫結(jié)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寫話興趣,還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段落是文本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機械總結(jié)段意的教學方法,而從段落結(jié)構(gòu)的特點出發(fā),真正引導學生進行提煉、總結(jié)、品味、概括等訓練,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表達特點等,為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