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芬
支架是指起支撐作用的構架。在閱讀教學中,所謂的支架主要是指教師為了保證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而為學生提供的支持與輔助。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不是“空中樓閣”,在學生閱讀支架的搭建方面,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從知識的生長點、需求點入手,為學生搭建起恰當?shù)拈喿x支架,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水平。
“讓學”的本質是讓學生擁有主動獲取知識的權利與機會,如何才能把“讓學”落到實處呢?關鍵在于教師能否通過對語文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幫助學生搭建起恰當?shù)闹Ъ?,以使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
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在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說說“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在解決這個閱讀問題的時候,許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回答,為了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我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閱讀支架:畫出文中表現(xiàn)晏子言行的句子,多讀幾遍,并說說這些地方表現(xiàn)了晏子的哪些特點。在這個閱讀支架的搭建下,學生很快通過自主閱讀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上述案例中,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我主要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支架,這個支架的搭建幫助他們快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真正讓學生有時間去獨立自主思考,勇于表達,把教師“讓學”的目標落到了實處。
在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或者學習方式的不同,在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起點方面也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起點,隨時調整教學支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空間。
如《陶罐和鐵罐》作為一篇童話故事,主要以對話的形式表現(xiàn)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和睦相處的道理。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教師采取扶放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搭建了這樣的閱讀支架:“自主閱讀課文,想想陶罐與鐵罐各有什么特點?你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為什么?”這個閱讀支架搭建好以后,教師應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由扶到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上述案例中,由于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我主要為學生的自學搭建起了恰當?shù)拈喿x支架。這樣教學,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方向與途徑,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材中一些課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在學習理解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有時候還會產(chǎn)生分歧。在這種教學背景下,教師如能及時搭建出適合師生對話、交流的閱讀支架,則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真誠的對話與交流,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如在教學《中彩那天》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真正受到“誠實、守信”良好品質的教育,我讓學生就“父親能不能要這輛汽車”展開辯論活動。這個閱讀支架的搭建有效激起了學生的辯論熱情,他們就自己的見解、看法自由表達。就這樣,學生真正經(jīng)歷了對話、交流、溝通,以及在真正的思想碰撞與交流中,結合自己身邊的事例深刻地闡述了誠實、守信的必要性,他們的認識得到了升華,師生之間的互動也達到了高潮,課堂教學也變得更加精彩。
上述案例中,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我主要以文本所要表達的閱讀主旨為出發(fā)點,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辯論的支架。這樣教學,學生在辯論中自然列舉了生活中許多誠實、守信的事例,他們的思想認識更深刻,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支架的搭建可以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撐,進而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閱讀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