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的光輝閃耀在網劇的夜空。
從幾年前對網劇的不屑一顧,到追看《北京女子圖鑒》,我對網劇的認知與評價的巨大轉變,甚至連我自己都有些不相信。以至于看到“網劇進入3.0時代”的提法,立馬感到此言不虛。這個提法的完整表述是:網劇這些年來的變化軌跡是——從段子為主的1.0時代到付費規(guī)?;?.0時代,如今是在打造精品基礎上注重用戶差異化需求,打造全面化、多樣化的超級網劇模式的3.0時代。這個提法的作者是愛奇藝的高級總監(jiān)李蒞櫻。
上屆電視劇飛天獎的頒獎論壇上我有個發(fā)言,其中談到:我們在策劃《電視文藝藍皮書》時就已經關注到了網絡劇,但苦于網劇的不成規(guī)模和難見精品。以仙俠狐怪神神叨叨為標配的網劇,讓虛擬世界中的影視產品更加“不知今昔是何年”。互聯(lián)網是作為內容服務商出現的,內容生產的先天不足不是短期內可以彌補的。一種新的劇種和傳播方式要自立于原有品種之林,必須有經得起價值觀和市場雙重考量的代表作。中國電視劇從《一口菜餅子》開始,半個多世紀幾代人血汗而成的光榮與夢想,不是短期內互聯(lián)網就可以復制的,更不是能夠取代的。
千萬不要責怪我的苛刻,有劇評人對網劇1.0時代的概括是:那個時候網劇的主角都是一些屌絲,全是亂七八糟的邊緣人物,百無禁忌,什么都可以干。
這之后,即使是出現了被稱之為“拿到世界任何地方都不丟人”的《白夜追兇》《河神》《無證之罪》等經典網劇,我依然抱有偏見地認為:這不過是警匪劇、破案劇的網絡版,屬靈光乍現。
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直到今年的《北京女子圖鑒》,我服了——現實主義的光輝閃耀在網劇的夜空。這部劇的劇情不需要我贅述,我截取了被瘋傳的一段視頻(當然也有人稱其為雞湯),來說明該劇是如何站在現實制高點上的:
女主人公在開了實習生小新后的信里寫道:“小新,今天你哭了,哭得很委屈,覺得被我這個表姐拋棄,其實,我曾經像你一樣哭過。寫這封信給你,把我一路以來的感受和體會和你分享,希望未來的你,不會再像今天這樣流淚。來到這個世上,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什么,拒絕長大、逃避責任,是你自己在放棄自己。你可以在我走進的一剎那關掉聊天工具,也可以在我要求你加班的時候編造出五花八門的理由去和小姐妹聚餐、KTV包夜,你甚至可以到處吐槽我的工作bug,這些都可以。但是,所有你糊弄的、你不重視的、你負能量處理的,不論多微小,都將作用在你的未來。在北京,你絕不會只因為一分努力就能在國貿隨便刷卡,也不可能因為兩分的努力就能體面生活在三環(huán)里,你只有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機會在這里過上理想的生活。城市的每個夜晚,都有人在哭泣,未曾哭泣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昨天你流的汗,會換來財富;今天你吃的苦,會成為禮物;明天,唯有埋頭苦干,才能昂首幸福?!?/p>
假如是中學作文要求歸納該文的中心思想,習總書記的名言再精準不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盡管有評論者批評《北京女子圖鑒》“難逃瑪麗蘇的套路”“絕不是北漂女的真實生活”“職場雞湯劇”等等,但只要能夠表現北漂們找工作、租房子、擠地鐵……步履艱難、汗流浹背的生活真實,這已經足夠了。因為現實主義的基礎是生活的真實而不是虛幻,無數中國普通人的現實生活,才是影視作品現實主義精神最應該到達的地方。
反觀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電視劇,我們所不滿意的,是大量偽現實主義影視作品的大行其道。所謂偽現實主義的學術定義我不知道,但其現實表現卻有基本套路:對真正的社會現實問題避而不談,只在雞毛蒜皮、家長里短的小問題、老問題上插科打諢。盡管這些劇充滿炫富式的所謂現代感,但其價值觀決不敢恭維。
《電影,配得上這個時代嗎?!》是前段時間瘋傳的一位教授的演講題目。我們同樣可以理直氣壯地追問:電視劇,對得起這個時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