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積累語文寫作素材是提升高中語文作文分數(shù)的一個有效方法之一,平時有效的素材積累成為提高語文寫作水平的核心因素。怎樣教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呢?本文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積累;素材;寫作能力
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占到的分值高達六十分。換句話說,在高中語文考試當中掌握了語文作文分數(shù),就掌握了語文科目的成績,因此寫好作文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很多學生怕寫作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常常為此苦惱。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币獙懞米魑?,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積累是基礎(chǔ),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積累語文寫作素材是提升高中語文作文分數(shù)的一個有效方法之一,平時有效的素材積累成為提高語文寫作水平的核心因素。怎樣教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的:
一、 做好閱讀和摘記
這里的閱讀不僅僅是指語文課內(nèi)的閱讀,主要還指大量的課外閱讀.只憑借語文課內(nèi)的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
(一) 從課本中積累素材
素材就在我們每天學習的課本上。高中語文課本當中的必修課本加選修課本,是我們高中學生最大最直接的素材來源。許多同學抱怨寫作文無話可說,其實不然。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共有五本,五本必修書本當中所包含的素材量是非常大的,再加上選修課程課本。這些課文素材每次在課堂之上老師肯定都是經(jīng)過反復講解的,因此這些素材是學生最直接收取過來的資料,將這些課堂教學中常講、常用的課本素材爛記于心,那么語文素材的積累工作差不多算是完成一半了。同時同學們在對課文素材進行積累的過程中還能夠加強自身對于語文課文的理解,不失為一舉兩得的好方法,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 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教材中的范文雖具有寫作的示范性,但數(shù)量有限。高中語文作文寫作要想獲得質(zhì)的飛躍,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才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夠使知識面得到擴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文寫作素材的積累就得到了擴容。語文素材積累就好比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我們掌握的素材知識越多,寫作起來的效率就越高,速度就會得到提升。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素材的積累就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內(nèi)容了,新聞、報紙雜志、社會現(xiàn)象等等都可以拿來當作語文作文的寫作素材,一旦素材積累量提升了,那么寫作水平想不提高都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p>
二、 通過看電視與上網(wǎng)積累素材
和讀書相比,電視與網(wǎng)絡(luò)能讓學生更快,更有選擇性地接受到更多的,更新的信息。在這里可以了解到瞬息萬變的世界所發(fā)生的最新信息。有人以新聞引路積累素材,帶動寫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點很是值得我們借鑒。所以我們鼓勵學生每天看《新聞聯(lián)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講新聞給同學們聽,利用開“新聞發(fā)布會”“課前三句話新聞提要”競賽等方式進行。平時也可以利用班會課或自習課放一些有意義的視頻,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大國工匠》等。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夠讓學生既獲得寫作材料,又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chǔ)。
三、 觀察與實踐
作文源于生活,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不計其數(shù)的新鮮事??上?,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材料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要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實踐,并隨時隨地用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 深入觀察,培養(yǎng)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寫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辦法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蹦敲吹降自趺慈ビ^察生活,了解大千世界呢?引導學生觀物、察人、品事,做“生活的有心人”。物是相對靜止的、簡單的;人相對是活動的、復雜的,應該先易后難。觀察物的方法是:整體把握,細微觀察,依照順序,詳細記錄,認真仔細地看、摸、聞、想。觀察人的方法用比較法會好些,先觀察自己的家人,按照外貌、服飾、神態(tài)、動作、語言、習慣、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去比較他們的不同,然后依照這些性格特點,去找到能夠印證這些性格特點的事情。把它們集合下來,便已經(jīng)積累了足夠?qū)懭宋锏乃夭摹?/p>
(二) 觀察中要注意展開聯(lián)想
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可以加深對事物的認識。觀察要帶著感情把自己的感情于觀察的事物相交融,深切體驗自己的感情變化及心理活動過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能感染讀者,與讀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處處留心皆學問。寫作素材就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得出來的。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寫作時才會才思泉涌,信手拈來。要培養(yǎng)學生寫觀察日記和讀書體會的好習慣。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們可以一步一步慢慢地進行指導,做到內(nèi)容真實,形式不限,持之以恒,直到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三) 實踐活動,挖掘興趣
尋找材料,激發(fā)興趣,還可以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生產(chǎn)勞動、民間采風等方式去獲得。比如本地方言里可以獲得素材,民間諺語里可以吸收養(yǎng)分,民間節(jié)日里可以尋找民俗文化的沃土,春聯(lián)、婚聯(lián)等諸多對聯(lián)里可以增加語言的素養(yǎng)。我們要求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課外時間深入社區(qū)、街道進行采風,如寒假收集對聯(lián),體驗過年的習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間故事、民間諺語等等。此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生產(chǎn)勞動,比如對廣西旅游與環(huán)境保護、靈山的人文風俗、節(jié)能減排等社會焦點問題進行調(diào)查,并撰寫調(diào)查報告。這也是很好的收集素材和激發(fā)寫作興趣的方法,因為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責任感,當他們心中積聚有很多感慨后,需要表達的欲望就比較強,寫作就是水到渠成。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要面臨的考試科目很多,語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語文當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更是浩瀚無邊。因此,掌握科學的素材積累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掌握高效科學的素材積累辦法,關(guān)鍵時刻,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好素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慶慶.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7).
[2]周海艷.高中語文課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與運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勞雪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廣西靈山縣新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