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倩
[摘 要] 書籍的既定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如何有限制地拓展書的意義和邊界?當面對不同的設計內容,設計師如何通過挖掘主題為書籍找到合適的設計。本文以攝影作品集《吹煙與海馬》為例,依次從書籍設計的概念、結構、細節(jié)及設計師思考四個方面,解讀了書籍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設計過程,并對上述疑問作了討論。
[關鍵詞] 書籍設計;書籍概念;書籍結構;連續(xù)性與敘事性;書籍設計師
Abstract: The established image of books has long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How can we limit the meaning and boundaries of books? When faced with different design content, how can designers find the right design for books by mining themes. In this paper, the photography book "Blowing Smoke and Seahorses"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concept, structure, detail and designer thinking of book design, the author's creative ideas and design process are interpreted, and the above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book design, book concept, book structure, continuity and narrative, book designer
書籍的概念及形態(tài)在一般人心中,早已形成共識:它無非是將信息集合并傳達給他人的印刷品或出版物,通常是由一疊規(guī)格整齊的印有文字或圖像的紙張及厚重封面裝訂而成。然而,在這種概念變得“概念化”之后,在這種形象成為既定標準之后,當代的設計師們一反常態(tài),給予了書籍不同的聲音和肯定,以先鋒、觀念,或實驗、大膽的姿態(tài),設計出多種形態(tài)與面貌的書籍,已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籍了。
一、概 念
攝影集《吹煙與海馬》是荷蘭藝術家Aram Tanis在北京居住的六個月中所拍攝的一組作品。漫步在中國首都的街道上,走過許多的建筑、骯臟的小工廠、購物中心、市場、地下通道、流動人口的臨時住所等,Aram Tanis關注的是城市日常生活中被人忽視的地方,作品主題涉及垂死的植物、廢棄生銹的床墊和汽油罐。他所拍攝的中國與商業(yè)廣告中的中國景象有很大的反差,如果北京無數(shù)的廣告板傳達的是快樂陽光的家庭生活,而他的這些攝影傳達的是孤獨、痛苦、離開和失去。Tanis的作品反映的不是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的成功景象,而是粗糙的大都市中骯臟的天色、灰暗的光。
在這種非常規(guī)主題的書籍中存在著極大的設計空間,它的概念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對書籍所承載內容的理解和解讀,可以是對作品中特定因素的抽象提取后的再設計,也可以是將文字和照片的組合方式演繹成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等等。
書中的作品拍攝于異地,藝術家以觀者的身份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里流動,并主觀記錄著陌生的城市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可以說既主觀又客觀、既刻意又偶然。這是屬于藝術家的一個“筆記本”,隨意勾勒的景象帶出有深度的反思,時刻記錄著自己的所見所感,感到的也是真實存在的,這一切更像是藝術家的隨筆。攝影集的形態(tài)日常又隨意的樣子好似沒有設計,卻又像他的作品一樣,早已被精心地構思過。整本書以黑白色調為主,三個粉紅色折頁的出現(xiàn)將全書的照片與文字分開,更像藝術家對異地發(fā)生的血腥和殘酷記錄的褪色與回憶。
二、結 構
“讀圖時代的許多書以圖為主,更有甚者只有圖片沒有文字,使人們看圖說話,使書籍真正成為了‘圖書。時尚圖像的編排,卡通漫畫式的插圖,數(shù)碼手段的表現(xiàn)力,時裝、汽車、家居裝飾、品牌、明星、旅游的出場,在視覺饕餮的狂歡中使大家忘卻了文字的必要?;蛘邚倪@種意義上它又回到了中世紀的手抄本格局,內容是不變的,圖是重要的。于是,圖片成為主角,文字卻大有配角之感。同時,它又不同于所謂的連環(huán)畫,在那,圖的面積雖大文字的體量雖小,但圖畫是根據(jù)文字的描述再現(xiàn)的。在這里,內容的連續(xù)性與敘事性已大大減弱?!?/p>
不然。書籍的連續(xù)性與敘事性也可以在只有圖片的情況下、通過設計師的設計或巧妙編輯得以繼續(xù)體現(xiàn)。在仔細翻看藝術家的作品后,不難發(fā)現(xiàn)看似走馬觀花式的拍攝背后的聯(lián)系與連續(xù):幾十張的照片中,編號相鄰的照片在視覺呈現(xiàn)與內容表達上的相關性。例如上張是廢棄場所下拍攝的管道遠景,下張是被繃帶纏繞包裹的管道細節(jié)。接連四張構圖完全相同的汽油罐(要不是遠處的背景稍有不同,幾乎以為是同一張)。本應同樣潔白無暇的光亮燈泡與融冰。急速升空的氣球與年輕媽媽膨脹的小腹……這樣的對照令你很難相信它們之間是清白的,而這些相似的出現(xiàn)僅僅是由于巧合?手中的素材按照這種方式,基本上每兩張或三張可為一組,最終全書被分成了25個圖片單元和3個文字單元。將相似的照片們放在同個頁面的左右兩側并對折,一個折頁為一個單元。折頁的正面是相互有關聯(lián)的一組照片,背面為藝術家另一系列大幅的照片拼貼。翻看書籍(折頁),將連續(xù)看到已成組的攝影作品,然而,將書頁(折頁)拆散并打開,看到的背面將是另外一番“景象”。用拼貼照片包裹整個打散的書頁并作為攝影集的封面,這樣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攝影集擁有了25個流動著的封面。由于每個折頁即為一個單獨單元,折頁之間并無頁碼的先后關系,即使攝影集散開,攝影作品的連續(xù)性與敘事性的關系也會一直存在。
當我們觀看米芾米友仁的“云山圖”,在打開畫卷時,呈現(xiàn)在眼前的依次是:云、山、樹、房(海月庵)。當畫卷被卷起時,賞畫順序變?yōu)椋悍?、樹、山、云氣。視角變化了,后者是從海月庵看出來的景色。對于書籍設計,我們早已習慣某些“視角”與“秩序”,是否想過,事情之外還有其他可能?“物質世界的現(xiàn)行順序的確難以改變,可我們總能相對容易地‘翻轉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立場吧。就像1之后是2,2之后是3,接下來是4,5,6,7……這套正常的數(shù)字順序一樣,他們被用作書的頁碼,簡直是必然中的必然?!?/p>
書有不同內容、大小、質感、色彩、結構、秩序、空間、重量、厚度、材質、工藝等,它們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書籍形態(tài)。根據(jù)書籍內容,找尋合適的結構、文字與圖像在呈現(xiàn)時的不同依托順序,并敢于實驗,那關于書籍設計的另一個世界將是可能的。
三、細 節(jié)
書的名稱中提到的“海馬”象征了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影作品所蘊含的精神。海馬幾乎沒有天敵,因為它們的骨頭很難消化。在中國的沿海,海馬面臨滅絕的危險。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藥中,曬干的海馬是不錯的藥引。每年有兩千萬只海馬被捕撈并以藥用被買賣。海馬適應周圍環(huán)境顏色的能力并沒有給它帶來多大的保護。海馬是一雌一雄生活的動物,被看作是優(yōu)雅和忠誠的象征,也正是這種自然的美德讓它們承受滅絕的危險。這是對Aram Tanis這個系列作品最好的比喻,藝術家Aram Tanis正是以他的第六感對生活陰暗面敏感而聞名。
藝術家一直在尋找一種很微妙的對比,將想說的娓娓道來——美與不美之間,似與不似之方寸……書的名字《吹煙與海馬》(Blowing Smoke and Seahorses)正暗示了這種關系。封面的字體選用古羅馬體斜體,將加在字母主筆畫上下兩端的裝飾性要素,即形態(tài)差異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字體風格的襯線去掉,變?yōu)楦删€與細線有明顯區(qū)別的無襯線體。修改后的字體像是一款沿襲了襯線體手寫韻味的無襯線體,放在每個折頁的背面,與大幅拼貼照片并置,字體稍微帶有的傾斜更將藝術家的微妙對比訴說的尖銳清楚。
四、思 考
在一個能看到許多卻能理解很少的國家里你會拍攝什么?當你在一個巨大未知的城市里旅行時,陌生而又無法理解時你會記錄些什么?對于世界的認識暗示著影響帶來的沖擊,對于小而易變的事物要有開闊的視野。我們看到裂縫和空隙的圖片。船翻倒了,曬干的魚被棍子弄得碎裂開,暴露著內部的空虛。眾多動物圖片中有一張關于商店櫥窗里褪光毛的鴨子的照片拍得很憂郁,暗示了社會中的嚴酷組織方式。照片中高高聳立的街區(qū)建筑卻缺少人情味。北京的街道、高速公路上到處有美化過的、偶像化的女性的商業(yè)攝影,女性在Tanis的作品中僅僅是一種幻象。所有這些所留下的感覺是疏遠、迷失和不適。這也是Aram Tanis 的敏感所捕捉到的,這些難忘的圖片展示了這些無法名狀的情緒,照片中的這些特征讓它們從人們所感受的日常生活中分離出來。
攝影師以他獨特的視角觀察和裁切世界,鮮明的個性捕捉到的畫面,毫無疑問是獨到的。然而要設計成書卻需要不同的視角。面對這些作品,設計師究竟是攝影者還是讀者?設計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印象中,攝影師一般對拍攝場地和環(huán)境有著深刻的記憶,或者是因為他在拍攝前的準備大費心血,或者是對這個場景另有感觸,所以以至于連畫面外的經歷也變成照片的一部分,然而卻只存在于自己翻看照片的時空里,是無法傳達給讀者的。所以,設計師的作用應使攝影師和讀者有很好的溝通:當照片和文字被置于書中,在書的空間與照片展開對話、講述故事,賦予照片生命力,指引關注著它的人們讀出它的故事。挖掘內容,挖掘照片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照片與其背后所隱藏故事的關聯(lián)尤為重要。因為,對于書的內部空間和形態(tài)來說,好的、合適的設計,就是書中內容所載的精神的樣子。
參考文獻:
[1](日)田中一光 著,孫犁 譯.設計的覺醒.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日)杉浦康平 編著,楊晶、李建華 譯.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
[3]李德庚 主編.固態(tài)閱讀—— Irma Boom的書籍世界.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4]巫鴻 著.重屏——中國繪畫中媒材與再現(xiàn).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美)邁克爾·別拉特 著,李慧娟 譯.設計隨筆79.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