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5年4月,洪波先生主編的《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高校通用的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標志著我國古代漢語教材的編寫進入一個新時代,也是古代漢語教材建設改革的里程碑。然而,目前為止,我國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似乎就此止步了。這種情況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不相適應。本文討論了當前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必要性、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的特點及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古代漢語 立體化教材 教學改革 教材建設 多媒體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我國早在20世紀末就出現(xiàn)了適用于高?,F(xiàn)代教學的立體化教材。如1998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國內第一部大學英語立體化教材《大學英語·精讀》,截至目前,已經(jīng)有幾十種各層次的大學英語立體化教材相繼出版。[1](P34)相對于其他課程立體化教材的發(fā)展,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則可謂姍姍來遲。2005年4月,誕生了我國第一部有影響力的高校通用立體化古代漢語教材——《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在古代漢語的教材編寫方面打開了新的局面,但由于古代漢語課程的特殊性,目前為止,教材的立體化進程相當緩慢,不符合現(xiàn)代化教學改革步伐。鑒于此,我對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加以討論。
一、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立體化教材?
立體化教材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結合的產(chǎn)物,也是高科技時代教材數(shù)字化和現(xiàn)代化的標志。吉林師范大學杜志強先生給“立體化教材”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立體化教材,就是立足于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技術平臺,以傳統(tǒng)紙質教材為基礎,以學科課程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態(tài)、多用途、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服務為內容的結構性配套的教學出版物的集合,并以形成教學能力為目標,即媒體呈現(xiàn)的立體化,教學設計的一體化,教學應用的多元化。”[2](P107)
由此可見,立體化教材的特點就是以傳統(tǒng)紙媒介教材為基礎,以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為平臺,整合多層次教學資源,運用現(xiàn)代教學理念和手段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現(xiàn)狀
1.古代漢語傳統(tǒng)紙媒介教材的發(fā)展
我國高校雖然很早就設置了“古代漢語”課程,但卻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種種不同的教學內容。1958年的教育革命促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古代漢語的教學首先應明確這門課的性質,使人們認識到古漢語教學過程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首先是北京大學,于1959年對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把文選、常用詞、古漢語通論三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次嘗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于是,其他一些高校也加入到古代漢語教學的改革行列,共同完成了古代漢語教學實質上的第一次革命,確定了古漢語教學的目的,即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
1961年5月,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選計劃會議,此后又成立了古代漢語編寫小組,決定以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講義”為基礎并參考各校古代漢語教材進行改寫,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科書。這次編寫,集中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古代漢語教學方面的部分人力,由北京大學教授王力先生主持編寫工作。幾經(jīng)易稿,終于于1962~1964年完成了《古代漢語》各冊的編寫和修訂,并公開發(fā)行了第一版。這樣,就有了我國文科教學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善的古代漢語教材——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
此后的四十多年,古代漢語教材的編寫如雨后春筍,出現(xiàn)了許多新編古代漢語教材。如:郭錫良等人編寫的《古代漢語》、有郭錫良和李玲璞編寫的自學考試用書《古代漢語》、許嘉璐主編的《古代漢語》、朱星主編的《古代漢語》、朱振家主編的《古代漢語》、荊貴生主編《古代漢語》等達幾十種之多,他們或對王本加以繼承,或加以發(fā)展、另立新篇,可謂各擅其美而并驅爭先,使古代漢語紙質教材的編寫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然而,在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中,面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各高校教學改革和教材編寫也陷入低谷,在全國范圍內有影響的新教材比較少,這些傳統(tǒng)的紙質教材顯得有些“落伍”。
2.古代漢語教學改革和立體化教材的誕生
面對高科技時代,尷尬的不只是高校古代漢語教材建設,其他課程也有這樣的境遇,教育部對此也密切關注。2001年教育部兩次下發(fā)文件,指出高等教育要大量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把各種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的媒體和資源有機地整合,形成立體化教材,為教學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又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理念。2002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在全國20個中心城市召開了立體化教材系列研討會,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立體化教材建設的方向,就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要求為根本出發(fā)點,以課程為核心,整合已有資源并開發(fā)新資源,逐漸形成立體化的精品教材體系。
2001年,南開大學以“古代漢語網(wǎng)絡課程”建設課題為契機,開始了《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的編寫和設計制作。該教材的編制,秉持了教育部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理念。2005年4月,由洪波先生主編的我國第一部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終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標志著我國古代漢語教材的編寫進入一個新時代,也是古代漢語教材改革的里程碑。應該說,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的出現(xiàn)也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結合的產(chǎn)物,是伴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推進而生的,也是時代的要求。
二、立體化古代漢語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及特點
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不同于傳統(tǒng)的紙媒介教材,這種不同體現(xiàn)在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及其特點上。下面以《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為例來討論。
(一)內容呈現(xiàn)形式
從呈現(xiàn)形式上說,立體化教材應該由紙媒介教科書音像制品、電子、網(wǎng)絡出版物等構成?!读Ⅲw化古代漢語教程》的呈現(xiàn)形式正是這樣。該教程由紙媒介教材、多媒體輔學課件光盤和網(wǎng)絡課件三部分組成,通過三種媒介來實現(xiàn)古代漢語課程的立體化教學。該教材在每冊紙媒介教材后面都附上了多媒體輔學課件光盤和一張學習卡。多媒體輔學課件光盤中提供了相關教學課文的注釋、標點、句讀訓練程序,附加了相關的圖片、動畫、音頻視頻資料和古代漢語知識庫?!皩W習卡”提供了學習資源所需的網(wǎng)站(高等教育出版社網(wǎng)站),使得學習者通過學習卡,即可登錄該網(wǎng)站,獲取并查閱每篇課文的現(xiàn)代文翻譯、各種習題的參考答案等更多的學習資源,也可以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討論與互動。以上三個組成部分形成“立體”教學資源場,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呈現(xiàn)完整的立體化教材內容。endprint
(二)洪波主編《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的特點
《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采用“立體化”形式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是教材編者適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現(xiàn)代信息化的需要,是教材編寫上的創(chuàng)新??傮w來說,它豐富和延伸了課堂教學內容,較好地解決了當前古代漢語教學課時銳減與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矛盾。[3](P91)具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1.紙媒介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該教材紙媒介教材分為循序漸進的十三課,系統(tǒng)介紹古代漢語文字、詞匯、語法、語音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介紹了訓詁學、??睂W、版本目錄學、詩詞格律等方面的簡明知識。再根據(jù)傳統(tǒng)語文知識選配了相關文選。文選的選擇以先秦時期的文章為主,而且所選章節(jié)大都比較短小,文選之外,還選了古代的詩詞。紙版教材中文選的注釋比較簡略,但是在文選的“預習與練習”中,編者都要求學生給文章加注標點以及解釋一些常用詞,實際上就將課堂的部分內容移到了課后。正如有些研究者所說:“這種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文選的難度,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古文斷句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盵4](P12)
最有特點的是:這些選文前有“導讀”,便于學習者學習;選文不加標點,也便于訓練學習者句讀的能力;“課文”后附了“預習與練習”,便于學習者有目標地去學習和鞏固。
2.多媒體輔學課件設計新穎、內容全面
多媒體輔學課件提供文選的句讀程序、課文導讀、標點和所有注釋,還提供了課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典章制度、名物的相關資料、實物圖片或動畫的鏈接,還有常用工具書簡介、要籍介紹、上古漢語韻部歸字表、平水韻韻部歸字表和聲律啟蒙等內容。以便學習者拓展學習和參考學習。
3.全新的網(wǎng)絡課件
全新的網(wǎng)絡課件和教學網(wǎng)站,將知識的傳授由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是《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更大的亮點。在網(wǎng)絡課件中,除了和多媒體配套的知識外,還提供了古文今譯的譯文以及更多的音頻、視頻資料、圖片和動畫資料。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滿足不同大學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4.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編寫的瑕疵
《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是與時俱進的非常有特色的新型教材,無論是對教師的教還是學習者的學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是對傳統(tǒng)教材建設與教法的改革挑戰(zhàn)。但結合當前實際情況看,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該教材“預習”和“練習”的處置欠妥當。在內容設計上編者將“預習”和“練習”放到同一板塊,置于“課文”后,多少有些欠考慮。假如將“預習”提到“導讀”后,可能會更好。
第二,古漢語通論知識的編排出現(xiàn)缺漏?!读Ⅲw化古代漢語教程》的通論語法部分,內容中沒有涉及“詞類活用”,而“詞類活用現(xiàn)象”是古代漢語語法的重要內容,出現(xiàn)這樣的“缺漏”有些遺憾。
第三,關于注釋、校勘問題等。根據(jù)汪業(yè)全《〈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注釋商榷》一文對該教材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材中有些地方“該注而未注”,還有的地方存在“注釋欠妥”的問題。[5](P172-174)再如吳勇先生提到的“??眴栴}”[6](P149),“教材文選中的一些繁簡字轉換問題、標點斷句問題、錯字誤音”[7]等等,修訂時須得再考慮。
三、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的建設策略
就目前各高校古代漢語的教學及教材現(xiàn)狀來看,立體化教材建設還比較薄弱。由于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的“成本”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對編寫人員的要求高,教學課件、網(wǎng)絡課件、網(wǎng)站平臺的建設還需要相關的專業(yè)人才,所以,古代漢語教材的立體化頗令人擔憂,同時也將導致教學的立體化不盡人意。為了更好地加強、加快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我們提出以下策略。
(一)培養(yǎng)并組建優(yōu)秀的教學團隊
立體化教材的建設顯然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復合型的成果,這是它的最大特點,也是不同于傳統(tǒng)紙媒介教材的地方。教材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而教材的好壞取決于編寫者(主要是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的內容涉及到古代漢語的具體專業(yè)知識,還涉及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所以,我們認為,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前提就是要培養(yǎng)并建立一支優(yōu)秀的教學及教材編寫團隊。
(二)重視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和使用
要進行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還要求教師具有或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知識和使用方法。當然,這也就要求教材編寫學校的領導首先了解當前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現(xiàn)狀,具有這種先進的教學改革意識,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鼓勵。
(三)將精品課程建設與立體化教材建設相結合
將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這是立體化教材建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當前各高校精品課程的建設如火如荼,精品課建設呈現(xiàn)多層次化,上有國家級精品課程,下有省級、校級精品課。如果將這些精品課程的內容和和立體化教材中的多媒體課件、網(wǎng)絡課件、網(wǎng)站建設相結合,將會構建出一個強大的教學平臺,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促進立體化教材的建設進程。
(四)比較充足的經(jīng)費支持
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除了紙媒介資料外,還需要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網(wǎng)絡課件、建設網(wǎng)站、網(wǎng)站的長期有效維護,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經(jīng)費。所以,教材編寫單位除了政策支持、保證其教材編寫和科研時間外,還應該給予經(jīng)費支持。
綜上所述,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當前迫在眉睫的教材改革方向和任務。隨著科技和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隨著社會對新的教學理念的接受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形勢下會有更多更好的古代漢語立體化教材涌現(xiàn),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會取得更加令人欣喜的成果。
(本文系2013年蘭州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字理論與實踐教學團隊”項目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陳真真.淺析大學英語立體化教材建設[J].中國出版,2013,
(11):34.
[2]杜世強.淺談高師院校立體化教材建設[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107.
[3]禹建華.《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評介——兼談立體化古代漢語
教學[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4]楊蘭娥.八部古漢語教材文選比較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16:12.
[5]汪業(yè)全.《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注釋商榷[J].廣西民族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6]吳勇.《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幾點商榷[J].長江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13,(10).
[7]謝榮娥.《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指瑕[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8,(35).
(王金娥 甘肅蘭州 蘭州文理學院文學院 730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