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剛
[摘要]我國偵查、檢察機關因有國家強制力作為后盾而天然的在刑事訴訟中處于強勢地位,一定程度上導致被追訴人在刑事訴訟中地位不平等的現(xiàn)象發(fā)生,而未成年被追訴人由于自身心智上的原因以及家庭環(huán)境問題,更容易受到訴訟地位不平等的影響。“有效辯護”原則能有效的維護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使被追訴人的辯護權得到合理有效的行使。本文根據(jù)我國刑事辯護存在的問題,提出該原則在我國刑事裁判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有效辯護;刑事裁判;未成年人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眾多條文體現(xiàn)了國家重視辯護律師在刑事案件審理中的作用,對于辯護律師而言,其辯護范圍和訴訟權利都得到空前的擴大。同時,法律援助的范圍在新刑事訴訟中由之前的被告人為聾啞盲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案件擴大到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案件。
在未成年人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中,絕大部分未成年被追訴人需要司法機關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指定辯護律師為其辯護。但在筆者長期對未成年人審判實踐工作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法律援助律師,并不能給其代為辯護的未成年被追訴人作出有效的辯護。存在于法律援助中常見的問題通常有:較少與在押的被追訴人進行會面、對公訴方提出的證據(jù)情況不了解、調查核實證據(jù)工作很少進行、極少搜集無罪或有利于被追訴人的量刑證據(jù)等;對于量刑方面而言,法律援助律師對于新的量刑情節(jié)極少能提出,只能就查閱案卷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提出答辯或對公訴方在法庭提出的證據(jù)發(fā)表簡單的量刑意見。以上存在于法律援助中的問題,在未成年人為被追訴人的案件中也普遍存在。同時,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性決定了辯護律師不能有效的為未成年被追訴人進行辯護的危害更大。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對刑事案件的辯護律師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
我國刑事辯護制度對律師行使辯護權利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缺少應有的關注,直接影響了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追訴人的權益保障。律師怠于辯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無法通過公檢法系統(tǒng)所探索的未成年人保障制度中得到解決的。引入英美法系中“有效辯護”這一原則,能較好的監(jiān)督辯護律師積極為未成年被追訴人進行辯護,根據(jù)該原則的基本理念,結合我國實際,是解決我國目前未成年人刑事審判中辯護人怠于辯護這一現(xiàn)實問題的較好的手段。
二、有效辯護原則理論概述
(一)有效辯護的理論界定
1.有效辯護原則的含義界定
有效辯護,在英美法系又被稱為律師的有效辯護,是英美法系刑事司法中一項基本原則。聯(lián)合國刑事司法準則中對有效辯護的表述為:“保障被指控人獲得律師幫助的平等、及時和有效”的原則。在我國,學術界和實務界對有效辯護原則也有一定的認識。按照我國學術界與實務界的觀點,有效辯護應該包括:(1)被追訴人享有其該享有的一切訴訟權利;(2)擔任刑事辯護人的資格要嚴格化,辯護人掌握的法律知識、辦案經驗、是否能與檢察官展開對抗、是否能始終做到以委托人的利益為重、恪守職業(yè)道德都應該有相關的規(guī)定。最后,對于聘請辯護人有困難的人員,國家有義務設立法律援助機構確保被追訴人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能得到辯護律師的幫助,并且這種幫助不能流于形式。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有效辯護的基本含義可以界定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國家應保證所有的被追訴人能得到稱職且有能力的辯護律師為其辯護,司法機關有義務保證辯護律師能夠及時獲取所需證據(jù),辯護律師應盡其所能依靠國家完善的立法規(guī)定為被追訴人提供平等、及時、有效的辯護并使其為法庭采納。
2.有效辯護原則的理論基礎
在英美法系中,有效辯護原則已成為刑事訴訟中的一個基本原則,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刑事案件中,辯護與保障人權是密不可分的。從我國刑事訴訟法確立“人權保障”原則和擴大辯護律師的辯護范圍和訴訟權利也可以看出,在我國刑事審判中需要辯護律師發(fā)揮出能對抗檢察官的作用,從而使辯護真正發(fā)揮保障人權的作用。由此可見,有效辯護原則的理論基礎為:(1)有效辯護是人權保障原則的體現(xiàn)之一。在理想狀態(tài)下,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然而,相對于強大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國家追訴機關,任何被告人都客觀地居于易受侵害的弱勢地位。我國刑事訴訟法確立人權保障原則,其實質就在于平衡控辯雙方的地位。有效辯護原則能在較大程度上提高辯方的訴訟能力,維護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權保障原則的天然屏障。(2)有效辯護可保障刑事訴訟的公平正義。訴訟的實體公正必須通過程序公正來保證,而程序公正除了讓被追訴人享有辯護權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效辯護原則使他們享有真正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辯護權,從而以程序公正來保障實體公正。其三,控、辯、審三方分離也必然要求有效辯護在訴訟中發(fā)揮其作用。在實踐中,控、辯、審分離原則已為絕大多數(shù)國家接受,其所擁有好處是得益于辯方地位的提升與獨立,使得控、辯雙方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平等,使辯護成為對抗控訴的力量。有效辯護原則有效的維護的控、辯、審三方分離的模式,同時又發(fā)揮了三方應有的作用,對于刑事司法在程序和實體上保護被追訴人權益有現(xiàn)實意義。
三、有效辯護原則的域外考察
有效辯護原則的發(fā)源地與成熟地是美國,有效辯護在美國分為兩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為被追訴人有權獲得律師幫助,第二階段為被追訴人有獲得律師為其進行有效辯護的權利。為保障被追訴人與辯護人的權利,在聯(lián)邦和州的一些判例中逐漸形成關于“無效辯護”的概念和界定,推翻原審判決的重要理由之一即是律師的無效辯護。律師無效辯護的評價標準于1984年在聯(lián)邦最高法院得以確立,(1)律師辯護活動存在缺陷;(2)該缺陷使被告人遭受了偏見以至于剝奪被告人的公平審判權。同時確立了被追訴人以無效辯護為由向法院提起撤銷一審判決的舉證責任即、被追訴人須舉證證明律師在辯護中存在重大瑕疵且導致判決不公。1989年英國關于有效辯護原則的規(guī)定源于判例法,直到通過《人權法案》后才以明文的形式出現(xiàn)。上訴法院確定了上訴法院可以律師辯護失當為由撤銷一審法院判決的標準“即律師辯護行為過度失當以致被追訴人可能遭受不公正判決,律師辯護行為是法院的判決存在著不公正可能的誘因?!彪S后,英國上訴法院在1993年放寬了律師實現(xiàn)有效辯護的標準,其衡量標準為被追訴人實體上的判決受到律師的辯護行為影響,而不單純的以律師是否過度失當來作為判斷標準。endprint
四、有效辯護在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裁判中的作用
(一)有效辯護原則能體現(xiàn)國家對未成年被追訴人的重視和關愛
目前,我國未成年人審判制度已取得較大的進步,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在多地相繼設立,法院秉承對未成年人“特殊、優(yōu)先”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保護理念,設立了圓桌審判、社會調查、心理輔導、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社區(qū)矯正銜接、輕罪犯罪記錄封存、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機制。但是辯護律師其并無公檢法系統(tǒng)中相對嚴格的工作制度要求,在我國目前司法環(huán)境下刑事辯護的律師的辯護風險較高,絕大多數(shù)并未進行積極有效的辯護。確立有效辯護原則,能有效的從公檢法和律師兩個方向給予未成年被追訴人足夠的法律幫助,避免未成年被追訴人妄受冤假錯案導致產生仇恨社會和報復社會的想法。同時以明確的制度規(guī)定來維護為成年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讓未成年人感受到國家社會對其的關心和關愛,更有利于感化和教育未成年被追訴人。
(二)有效辯護原則是實現(xiàn)對未成年人人權保障的必要措施
保障人權是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重要訴訟理念。對于刑事訴訟中的被追訴人,通常會被限制人身自由,嚴重的甚至會剝奪其生命權,這對未成年被追訴人來說造成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我國法律規(guī)定未成年被追訴人享有辯護權,但是未成年被追訴人行使辯護權并不能在多大程度上對抗公訴機關的追訴行為。因此,要確立通過被追訴人的辯護權來實現(xiàn)人權保障就必須確保被追訴人的辯護權能得到有效行使。在當今被追訴人多缺乏相關法律知識以及未成年被追訴人心智尚不健全、多為法律援助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的背景下,辯護律師若不能積極有效的介入訴訟并提供有效的辯護,被追訴人的辯護權就會流于形式。所以,對被追訴人的人權保障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無疑是使被追訴人享有或得律師有效辯護的權利。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中,基于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更需要辯護律師為其提供積極有效的辯護。
(三)有效辯護原則更利于查清案件事實
刑事訴訟的核心任務是查清案件事實,對于犯罪者追究其責任,對于未構成犯罪的不以犯罪論。在未成年人涉及的刑事犯罪中,未成年被追訴人多是激情犯罪或被動犯罪、甚至并不涉及犯罪。但是在偵查機關供述時、未成年被追訴人更有可能被脅迫承認一些與案件事實不符的供述。不可否認偵查機關在辦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時仍將追查犯罪而不以判定是否構成犯罪為主要職權。允許被追訴人享有辯護,一方面可以促使追訴機關積極收集能夠證明被追訴人有罪的證據(jù)、同時嚴格按照程序偵查起訴案件,另一方面被追訴人也會積極地收集能夠證明自己無罪或罪輕的證據(jù),從而在雙方的努力下共同求得案件的實體真實。因此確立有效辯護原則,讓被追訴人得到律師擁有的訴訟權利和專業(yè)法律知識的幫助,才能在刑事裁判中幫助法院發(fā)現(xiàn)案件事實,使無罪之人面受刑法懲罰。
(四)有效辯護原則可以督促法律援助律師積極履行辯護義務
未成年人涉及的刑事犯罪中,絕大多數(shù)未成年人都是由于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或缺乏父母學校的管教,此時涉及刑事犯罪,未成年被追訴人自然不會要求委托辯護律師,其法定代理人由于家庭經濟狀況、文化水平甚至對未成年人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也未必會委托辯護律師為未成年被追訴人提供辯護。所以在眾多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中,為其提供辯護的多為法律援助律師,而法律援助律師的辯護質量低下、不認真履行職責的情況屢見不鮮。同時由于未成年被追訴人法定代理人這一方的漠視,就更要求法律援助律師能為未成年被追訴人提供有效的辯護進而保障未成年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通過制度上的規(guī)范,讓法律援助律師認真對待其接手的法律援助案件,為未成年被追訴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同時有效辯護原則也要求司法機關為律師的辯護活動提供充分的便利和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活了律師辯護的積極性。通過有效辯護原則,確立無效辯護二審發(fā)回重審制度、降低律師辯護的風險,提高律師辯護的積極性,方能更有效的維護未成年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