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樂,卜祥朋
(山東濟陽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1401)
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見的骨骼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也是骨質(zhì)疏松癥的嚴重階段,其與創(chuàng)傷性骨折不同,多為骨質(zhì)疏松癥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骨強度明顯下降所引起。骨折后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恢復,從而伴隨臥床制動,日照減少,繼發(fā)骨量持續(xù)降低,骨質(zhì)疏松迅速加重,此時1周的骨量丟失可達身體骨量的1%,而這幾乎是一個正常老年人1年所減少的骨量,其中約有50%的患者可能會發(fā)生再次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其中女性椎體再次骨折風險更是高達4倍。目前,常用的抗骨質(zhì)疏松藥物包括鈣劑、活性維生素D、鮭魚降鈣素、阿侖膦酸鈉、雷洛昔芬、唑來膦酸等,在臨床應用中患者常因依從性差而導致用藥連續(xù)性難以保證。研究顯示,患者每周口服阿侖膦酸鈉1次,1年后的藥物使用率降到約30.4%;患者每月口服伊班膦酸鈉1次,1年后的藥物使用率降到約47.5%。然而,抗骨質(zhì)疏松藥物如較長時間停用,則會明顯增加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風險。與此相比,注射用唑來膦酸明顯不同,作為雙膦酸鹽類藥物,1年只需輸注1次,同樣可以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來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及降低骨折發(fā)生率,并且大大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1]。鑒于此,本研究分析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應用唑來膦酸的患者資料,并與未應用唑來膦酸患者進行比較,目的是:(1)探討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術后應用唑來膦酸是否會影響骨折愈合和胸腰部疼痛程度;(2)檢測應用唑來膦酸1年以后的骨密度,并與未用藥前比較,說明唑來膦酸能顯著提高骨密度,可降低再骨折發(fā)生率。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543例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患者的資料,將其分為非唑來膦酸組和唑來膦酸組。未應用唑來膦酸組325例,男107例,女218例;平均年齡(70.02±5.65)歲;一次手術椎體均不超過兩節(jié);平均腰椎骨密度(0.737±0.08)g/cm2;唑來膦酸組218例,其中男82例,女136例;平均年齡(70.71±5.32)歲;一次手術椎體均不超過兩節(jié);平均腰椎骨密度為(0.738±0.05)g/cm2。
兩組患者均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HOLOG-Ic,美國)測量骨密度。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letv of anesthesia,ASA)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患者取俯臥位,于患椎右側(cè)椎弓根投影位置準備穿刺路徑,均采用單側(cè)穿刺。首先C型臂透視正位不超過椎弓根內(nèi)緣,側(cè)位到達椎體后緣或略進入椎體。無誤后,用骨鉆繼續(xù)鉆至到達椎體中前1/3處,退出骨鉆。探查在骨質(zhì)內(nèi),植入球囊,分別撐開10~14 kpa。退出球囊植入工作套筒,根據(jù)椎體不同,推入骨水泥3~6 mL,C型臂透視無滲漏,待骨水泥變硬后拔出工作通道,觀察30 min無異常后包扎針眼手術完畢[2-3]。
非唑來膦酸組術后分別應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唑來膦酸組除應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外術后7天內(nèi)聯(lián)合唑來膦酸5 mg,靜脈輸注1次治療骨質(zhì)疏松。術后2天,兩組患者均可佩戴腰圍下地活動,術后4周左右開始部分負重,待影像學檢查示骨折愈合后再完全負重[4]。
術后定期隨訪復查X線片、MRI,觀察骨折愈合、臨近椎體有無二次骨折等情況;術后1年測量骨密度。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疼痛情況從0~10分遞增,10分為劇痛。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非唑來膦酸組隨訪時間5~12個月,平均8.8個月,術后0.5~1年再骨折48例,占14.8%;唑來膦酸組隨訪時間4~19個月,平均12.5個月,術后0.5~1年再骨折10例,占4.6%。
非唑來膦酸組與唑來膦酸組影像學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95),說明唑來膦酸未加快骨折愈合。見表2。
術后12個月,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80)。見表2。說明唑來膦酸對患者疼痛改善的影響不大。非唑來膦酸組患者術后1年腰椎平均骨密度較術后1周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6);唑來膦酸組術后1年腰椎平均骨密度較術后1周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唑來膦酸組患者術后1年腰椎平均骨密度分別與非唑來膦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7)。見表3。唑來膦酸組術后0.5~1年骨折再發(fā)生率(4.6%)與非唑來膦酸組(14.8%)比較顯著降低。
表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術后1年VAS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術后1年VAS評分比較(±s)
組別 n 骨折愈合時間(周) VAS評分(分)非唑唻磷酸組 325 14.39±1.12 0.33±0.48唑唻磷酸組 218 14.25±1.38 0.36±0.55 t - 1.297 -0.707 P - 0.195 0.480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周和術后1年腰椎骨密度比較(±s,g/cm2)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周和術后1年腰椎骨密度比較(±s,g/cm2)
組別 n 腰椎骨密度術后1周 術后1年 t P非唑唻磷酸組組 325 0.74±0.08 0.75±0.07 -1.851 0.066唑來磷酸組 218 0.74±0.05 0.76±0.06 -4.690 0.000 t--0.171 -1.995 - -P-0.864 0.047 - -
Reid等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輸注1次唑來膦酸,3年后腰椎骨密度可提高3.8%;而連續(xù)輸注3次的患者腰椎骨密度可提高6.2%。Erik-sen等研究顯示,唑來膦酸能有效降低骨折后的二次椎體骨折及非椎體骨折。
總之,本研究結果提示術后聯(lián)合應用唑來膦酸對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未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疼痛緩解情況未產(chǎn)生明顯影響,但是術后1年可顯著提高腰椎骨密度值,能夠有效預防再次骨折或鄰近椎體骨折發(fā)生[5-6]。本研究課題時限2年,未能長時間隨訪,其結果如何尚需進一步觀察研究。
[1] Alexandre C, Vico L. Pathophysiology of bone loss in disuse osteo-porosis[J]. Joint Bone Spine,2011,78(6):572-576.
[2] Parker M, Johansen A. Hip fracture[J]. BMJ,2006,333(7557):27,30.
[3] 阮文東,王 沛,雪 原,等.骨質(zhì)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臨床風險因素[J].中華骨科雜志,2011,31(7):789-793.
[4] Cott6 FE, Fardellone P, Mercier F, et a1. Adherence to monthly and weekly oral bisphosphonates in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Osteoporos Int,2010,21(1):145-155.
[5] Soong YK, Tsai KS, Huang HY, et a1. Risk of refracture associated with compliance and persistence with bisphosphonate therapy in Taiwan[J]. Osteoporos Int,2013,24(2):511-521.
[6] Etiksen EF, Lyles KW, Col6n-Emetic CS, et a1. Antifraeture effi-cacy and reduction of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timing of the first dose of zoledmnic acid after hip fracture[J]. J Bone Miner Res,2009,24(7):1308-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