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兵,臧林泉*
(1.漳州衛(wèi)生職業(yè)學(xué)院,福建 漳州 363000;2.廣東藥科大學(xué),廣東 廣州 510006)
惡性腫瘤將是21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201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yù)測,到2025年全球癌癥新發(fā)病人數(shù)將達到1900萬,而我國2015年新增癌癥病例達到429萬,占全球癌癥病例數(shù)的首位[1-2]。目前惡性腫瘤的藥物治療主要還是依靠傳統(tǒng)的細胞毒類藥物進行臨床化療,給惡性腫瘤病人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yīng)。小分子多肽具有分子量小、靶向性強、活性高、毒性弱、易于穿膜吸收等特點,在腫瘤靶向性研究領(lǐng)域特別是造影劑、腫瘤靶向性前體藥物的開發(fā)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3]。近年研究較為熱門的是多肽作為靶向給藥載體的研究,特別是以整合素為受體的相關(guān)配體作為載體的研究。迄今為止,出現(xiàn)了許多以整合素為受體的抗血管生成的療法,其中包括有多肽、抗體、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siRNA)以及聯(lián)合用藥的靶向給藥等[4]。
熒光倒置顯微鏡(德國Leica);V7型快速混勻器(美國Essenscien公司);獨立送回風凈化籠具(IVC)(蘇州市蘇杭實驗動物設(shè)備廠);AUY120型電子天平(日本島津公司);多肽FITC-Peptide1-10號(課題組設(shè)計,北京中科亞光多肽公司合成);多聚甲醛(北京鼎國生物有限公司),OTC冷凍切片包埋液(北京鼎國生物有限公司),免疫組化專用載波片(廣州瑞舒生物有限公司)。
健康裸鼠,約4周齡左右,雌雄各半,體重在18~22 g,購置于中山大學(xué)實驗動物中心,動物合格證號:SCXK(粵)2011-0029。
人肺腺癌細胞系NCI-H1299,購自中科院上海細胞所;肺癌組織芯片,購自桂林泛譜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批號LUC1501。
以尾靜脈注射方式將2mg/mL FITC標記的多肽(1-10號)注入裸鼠體內(nèi),500 μL/只,同時以FITC作為陰性對照,10 min后乙醚麻醉裸鼠,橫隔水平切開皮膚,暴露全部胸壁,小心剪斷胸骨,避免損傷心臟和腫瘤供血血管;充分暴露心臟后,通過左心室用靜脈針穿刺入主動脈,同時在右心耳處剪開一小口,緩慢推注生理鹽水進行灌流,直至流出的血液變成淡紅色為止。換用4%多聚甲醛灌流,40%蔗糖脫水,待裸鼠肢體變硬即可,立刻取裸鼠皮下的瘤塊,OTC包埋后制備冰凍切片(10 μm),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熒光強度并拍照。
取人肺癌組織芯片(LUC1501)于60℃烘箱中固定30 min,取出后按以下步驟脫蠟。脫蠟步驟如下:將組織芯片按順序浸泡于以下溶液中:二甲苯30 min、二甲苯10 min、100%乙醇10 min、90%乙醇10 min、80%乙醇10 min、70%乙醇10 min、50%乙醇10 min,在恒溫搖床上用PBS洗3次,5 min/次。抗原修復(fù),采用晶芯微陣列芯片掃描儀對組織芯片的熒光進行掃描分析。以單獨FITC作為陰性對照,重復(fù)三次實驗,統(tǒng)計陽性率、假陽性率。
結(jié)果顯示,在10條備選多肽中,3號多肽和7號多肽對肺癌NCI-H1299體內(nèi)移植瘤組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和特異性,直接反應(yīng)在熒光強度上較其他條肽高。3號肽和7號肽主要濃集于裸鼠腫瘤組織中,呈明亮的綠色熒光,結(jié)果見圖1。
圖1 FITC標記多肽(1-10號)在肺癌NCI-H1299裸鼠腫瘤組織分布情況(100×)
圖2 FITC標記多肽與人肺癌組織芯片的免疫熒光鑒定,圖中紅色框內(nèi)為正常組織,藍色框內(nèi)為肺炎組織,黃色框內(nèi)為記號點,其余組織為各類型肺癌組織
實驗結(jié)果見圖2所示,芯片包括70例不同類型肺癌組織,5例正常及炎癥等組織。肺癌組織主要是肺鱗癌組織,肺腺癌組織,肺腺鱗癌組織,肺泡癌組織,乳頭狀腺癌組織,以及轉(zhuǎn)移癌組織等。本實驗中沒有出現(xiàn)脫片現(xiàn)象,以熒光強度>2倍肺炎和正常組織熒光強度為陽性,三張芯片取平均值統(tǒng)計陽性率和假陽性率,同時以單獨FITC作為陰性對照,對1-10號FITC標記多肽的靶向性情況進行統(tǒng)計。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1-10號多肽對肺癌診斷的陽性率分別為27.3%、28.2%、32.1%、21.4%、10.7%、18.2%、28.4%、19.3%、13.6%、12.9%,而FITC的陽性率為1.43%。結(jié)果表明,3號多肽和7號多肽的陽性率較其他條多肽高,表明3號肽和7號肽與肺癌各個組織的結(jié)合率高。3號多肽的陽性率最高,但是有20%的假陽性率,而7號多肽雖在陽性率28.4%較3號肽32.1%低,但是假陽性率為0%。實驗結(jié)果提示3號肽和7號肽均可用于后續(xù)的實驗。見表1。
表1 FITC標記多肽與人肺癌組織芯片的免疫熒光統(tǒng)計結(jié)果(n=3)
目前國內(nèi)外開發(fā)的以RGD為配體的靶向腫瘤血管的藥物已屢有報道,整合素配體—藥物復(fù)合物以及以整合素配體為靶向的藥物小分子探針多有研究[5-6],例如含有RGD(Arg-Gly-Asp)序列的環(huán)狀5肽西侖吉肽,用于靶向性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和肉瘤等實體瘤。
本實驗待篩選的多肽基于RGD肽設(shè)計而來,從組織切片實驗中發(fā)現(xiàn)3號和7號多肽在荷瘤裸鼠肺癌移植瘤組織中具有較強的熒光分布,提示待篩選多肽與整合素受體可能有較高的親和力。組織芯片鑒定結(jié)果顯示3號肽和7號肽具有較高的陽性結(jié)合率,但3號肽同時也伴有20%的假陽性率,而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常伴有前期炎癥的產(chǎn)生,腫瘤本身在生長的過程中隨著體積的增大,內(nèi)部腫瘤細胞血流量減少,提供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不足以支撐其生長所必需的能量要求,內(nèi)部細胞出現(xiàn)化膿炎癥等現(xiàn)象,伴隨著炎癥的產(chǎn)生的,并通過特異性的信號轉(zhuǎn)導(dǎo)通路進一步促進或誘導(dǎo)腫瘤的發(fā)生[7-8]。通過體內(nèi)組織切片和體外組織芯片鑒定結(jié)果提示,3號多肽和7號多肽具有靶向性結(jié)合肺癌組織的作用,未來在靶向性抗肺癌新藥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王建浩,程永江,李進晨,等.靶向多肽修飾的磁性納米粒子在腫瘤成像中的應(yīng)用[J].常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17,29(2):41-46.
[2] 趙 苗,趙 云,周 軍.靶向超聲造影劑在癌癥診療中的應(yīng)用前景[J].腫瘤防治研究,2017,44(5):360-364.
[3] 王淑靜,劉 歡,趙建凱,等.抗腫瘤多肽藥物的作用機制及研究進展[J].藥學(xué)研究,2016,35(12):717-720.
[4] 陳西良,任明華,倪少濱,等.整合素αvβ3與腫瘤靶向治療[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2,4(7):1819-1821.
[5] Li X, Hou J, Wang C, 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RGD- Conjugated MEK1/2 Kinase Inhibitors for Integrin-Targeted Cancer Therapy[J]. Molecules,2013,18(11):13957-13978.
[6] Lee J, Lee TS, Ryu J, et al. RGD peptide conjugated multimodal NaGdF4:Yb3+/Er3 nanophosphors for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MR, and PET imaging of tumor angiogenesis [J]. J Nucl Med,2013,54(1):96-103.
[7] Voronov E, Carmi Y, Apte RN. The role IL-1 in tumor-mediated angiogenesis [J]. Front Physiol,2014,5:1-11.
[8] Oltulu YM, Coskunpinar E, Ozkan 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NF-κBI and NF-κBIA Gene Polymorphism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Biomed Res Int,2014,2(23):530381-53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