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依法懲治“套路貸”犯罪活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和有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上海制定出臺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公安局關于本市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見》。
意見指出,近年來,以民間借貸為幌子,通過“虛增債務”“制造銀行流水痕跡”“肆意認定違法”“脅迫逼債”“虛假訴訟”等各種方式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套路貸”犯罪日益猖獗,此類犯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嚴重妨害司法公正,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社會危害性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意見強調,上海市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要對“套路貸”犯罪堅持全鏈條全方位打擊,堅持依法從重懲處,堅持最大限度追贓挽損,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堅決有效遏制“套路貸”犯罪活動,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意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對“套路貸”刑事案件的定性,要結合案件的本質特征從整體把握,“套路貸”犯罪的主觀目的是非法侵占被害人或其近親屬的財產,一般情況下應當以侵財類犯罪定罪處罰。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違約金”“保證金”“行業(yè)規(guī)矩”等各種名義騙取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合同、陰陽借款合同或者房產抵押合同等明顯不利于被害人的各類合同,制造銀行流水痕跡,制造各種借口單方面認定被害人“違約”并要求“償還”虛高借款,在被害人無力“償還”的情況下,進而通過討債或者利用其制造的明顯不利于被害人的證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等各種手段向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施壓,以實現侵占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合法財產的目的。對實施上述“套路貸”行為的,可參照以下情形加以認定: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套路貸”犯罪時,未采用明顯暴力或者威脅手段,則其行為特征從整體上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被害人財產的詐騙行為,一般可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套路貸”犯罪時,既采用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詐騙手段,又采用了暴力、威脅、虛假訴訟等手段,同時構成詐騙、搶劫、敲詐勒索、非法拘禁、虛假訴訟等多種犯罪的,依據刑法的規(guī)定數罪并罰或者按照處罰較重的定罪處罰。
(三)在“套路貸”犯罪案件中,相關犯罪嫌疑、被告人不明知真實借貸情況,幫助實施故意傷害、非法拘禁或者滋擾被害人及其近親屬正常生活行為,或者幫助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符合故意傷害罪、非法拘禁罪、尋釁滋事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虛假訴訟罪的構成要件的,對該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相關罪名追究刑事責任。
(一)多人共同實施“套路貸”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對其參與的或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在其所參與的犯罪環(huán)節(jié)中起主要作用的,可以認定為主犯;起次要作用的,可以認定為從犯。
(二)明知他人實施“套路貸”犯罪的,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1.協助制造銀行走賬記錄的;
2.協助辦理司法公證的;
3.提供資金、場所、交通等幫助的;
4.協助以虛假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
5.非法獲取、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
6.幫助轉移犯罪所得及其產生收益,套現、取現的;
7.其它符合共同犯罪的情形。
上述規(guī)定的明知他人實施“套路貸”犯罪,應當結合被告人的認知能力、既往經歷、行為次數和手段、與他人關系、獲利情況、是否因“套路貸”犯罪受過處罰、是否故意規(guī)避調查等主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認定。
(三)有證據證明三人以上組成較為嚴密和固定的犯罪組織,有預謀、有計劃地實施“套路貸”犯罪,已經形成犯罪集團的,應當認定為犯罪集團,對首要分子,應當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一)在“套路貸”犯罪數額的認定上,要把握“套路貸”行為的犯罪本質,將其與民間借貸區(qū)別開來,從整體上對其予以否定性評價。被告人在借貸過程中以“違約金”“保證金”“中介費”“服務費”等各種名義收取的費用,均應納入犯罪數予以認定。除了借款人實際收到的本金外,雙方約定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應當計入犯罪數額,不應當從犯罪數額中扣除。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將違法所得財物用于清償債務或者轉讓給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繳:
1.對方明知是違法所得財物而收取的;
2.對方無償取得違法所得財物的;
3.對方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取得違法所得財物的;
4.對方取得違法所得財物系源于非法債務或者違法犯罪活動的。
他人善意取得“套路貸”違法所得財物的,不予追繳。
“套路貸”犯罪團伙主要有五個特點
第一,放貸團伙取得借款人信任,與借款人簽訂空白合同,但該合同又以種種理由不給事主。
第二,放貸團伙向借款人賬戶轉賬,這樣就在銀行有了流水。隨后,嫌疑人利用借款人急需現金的心態(tài),以“需先交付保證金、利息、手續(xù)費給公司做賬”為借口,誘騙借款人再將剛剛收到的實際借款額的大部分資金取現,返還給放貸團伙。
第三,放貸團伙單方面違約,再也不向借款人放款,而且要求借款人馬上還款。
第四,一旦借款人還不起債,放貸團伙就開始“賣豬仔”,給借款人介紹新的放貸人。實際上,這些放貸人大都屬于同一個犯罪團伙。
第五,等到借款人的債務差不多達到其自有房產的價格,便開始使用到家里潑油漆、到家屬單位拉橫幅、發(fā)威脅短信等軟硬暴力,要求借款人還款。如果借款人實在還不起,放貸團伙憑借合同、銀行流水等“證據”,進而會訴諸法院。
“套路貸”犯罪團伙組織架構明確,一般有一個老板,下面有電話營銷、網絡廣告人員、具體洽談的業(yè)務員、追債人、法律訴訟團隊等,警方對這樣涉黑涉惡的有組織犯罪團伙將持續(xù)嚴打,絕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