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初
漣漪,細微的波紋。
浩瀚無邊的大海,因奔騰的浪花而蔚為壯觀;碧空如洗的藍天,因繽紛的彩虹而絢麗多姿。而這本源遠流長的《湘潮》,能否因幾朵清新的漣漪而增添精彩呢?
基于這一初衷與黨史工作者的責任,我從2015年春天起,開始為黨史期刊《湘潮》寫卷首語。準確地講,就是嘗試著在簡短的篇幅里,推出文風清新、貼近時代的黨史散文,力求為當月《湘潮》畫龍點睛,讓讀者一口氣讀完后,還能在心中激起層層漣漪……這期間,也曾幾次想收筆,但在幾任社長、主編特別是不少讀者朋友的鼓勵下,硬是堅持到了此刻——2018年的秋天。歷時三年多,寫下了39篇卷首,這算不算39朵小小的漣漪呢?
有人說,浩瀚大海容易駕馭,而小小漣漪則難以捕捉。那么,真正的湘潮漣漪有何美麗的特征呢?回首三年多的快樂耕耘,我想把自己在卷首園地的“收筆之感”奉獻給讀者朋友。
思想,漣漪之靈魂。每一篇卷首,都有主題和靈魂貫穿始終。《撫摸井岡》,撫摸的是信仰和靈魂的高度;《文家市的揮手》,揮出的是方向、道路和旗幟;《從塔臥到十八洞》,是一條傳承紅色基因、通向偉大夢想的道路;《人民性是具體的》,具體在三位女紅軍“自己只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留給老人”……每一朵漣漪,無不閃爍著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芒。
時代,漣漪之活力。黨史期刊的卷首語,傳遞的既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時代的聲音?!恫荒芡洖槭裁闯霭l(fā)》,是因為時代需要初心,使命需要擔當;《解渴的“7﹒26”》,一口氣用了六個“解渴”的排比段,解讀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擁抱新時代》,在十九大剛剛閉幕時發(fā)表,引導(dǎo)讀者感悟新時代的印記,跟上新時代的旋律……每一朵漣漪,都力求讓歷史與時代對話,充滿激情與活力。
史實,漣漪之源泉。黨史期刊的卷首語,雖大都屬于政論性散文,還是要靠歷史事實說話。《通道之問》,是紅軍長征的命運之問:干嘛要鉆敵人的口袋呢?《洪家關(guān)的心靈叩問》,是在賀龍元帥家鄉(xiāng)的初心之問:何為鐵一般信仰?《乘“風”領(lǐng)航》《錦綬堂的見證與呼喚》等篇,用一個個經(jīng)典的歷史故事,盤點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所在,讓讀者看到了歷史天空里閃爍的璀璨群星。
情感,漣漪之溫度。黨史,從來不是冷冰冰的。而黨史期刊的卷首語,更應(yīng)該彰顯情感的溫度和血脈的濃度?!毒?,您永遠美麗》,美得如此深沉、純潔、豪邁、雋永、壯烈和絢爛;《耀邦,您永遠挺拔》,挺拔得如此“忠誠、干凈、擔當”,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行;《忘不了的百年力群》《鐵肩毛澤民》《翻開老省長的日記》……每一篇卷首語,都滲透著濃濃的情感。
創(chuàng)新,漣漪之色彩。文章形成一定的風格不易,但讀者總會有審美疲勞。而卷首語是最需要創(chuàng)新的,最忌諱千篇一律。這39篇卷首語,或多或少打下了“張式風格”的印記,但我還是力求有所創(chuàng)新?!睹珴蓶|與屈原的“神交”》,就是兩位歷史偉人穿越時空的對話;《觸摸“十八洞精神”》,則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課題;《讓“初心”點亮“童心”》《從歷史之窗看營商環(huán)境》等篇,均堅持問題導(dǎo)向,開啟新的視角……
其實,寫卷首的過程,既是激起層層漣漪的過程,也是呵護《湘潮》砥礪前行的過程。在紙質(zhì)媒體受到嚴峻挑戰(zhàn)的情況下,我從《湘潮》發(fā)行量兩萬來份,寫到現(xiàn)在的七萬五千余份,見證了《湘潮》逆勢上揚、迎難而上,創(chuàng)造以史鑄魂驕人成績的全過程。
謝謝多年來關(guān)注《湘潮》,特別是喜歡卷首語的朋友!
愿讀者朋友能偶爾記得《湘潮》昨日的朵朵漣漪,更期盼《湘潮》越辦越好,卷首語亦由新的作者精彩呈現(xiàn),小小漣漪必將激蕩成美麗浪花,更加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