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藝 鄒廣云
江西警察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3
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明確指出,人民群眾對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永遠是檢驗公安工作的最高標準。“民調評警”是借助江西省公安廳通過江西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進行調查,采取點對點的方式,電話隨機調查群眾對社區(qū)民警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走訪率、見警率、知曉率、為民服務滿意度、安全防范滿意度、總體工作滿意度六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并根據(jù)綜合排名和實施獎懲及激勵措施,真正把社區(qū)警務工作的監(jiān)督權、評判權交給群眾。筆者通過對近年來江西省各地公安局“民調評警”工作調查分析,針對公安機關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公安機關借鑒。
江西公安廳通過開展“民調評警”工作,積極引導全省民警以“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為工作理念,以健全完善以民意為導向的警務工作機制為方向,以真正將公安工作的評判權交給人民群眾,不斷提升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目標,對于當前公安工作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黨的十九大在報告中指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江西省各地公安局全面開展“民調評警”工作,正是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社區(qū)民警深入千家萬戶聽民聲、訪民意、察民情、解民憂、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舉措證明。公安機關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最重要的一條理念就是以群眾為本,廣大公安民警要時刻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記在心頭,以問題為導向積極開展社區(qū)警務工作。
習近平強調,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是公安工作的根本目標。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要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遏制嚴重暴力刑事犯罪高發(fā)態(tài)勢,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習總書記的講話高度概括了公安工作的根本目標和神圣職責,對公安機關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習總書記的論述歸根結底就在于走群眾路線,而“民調評警”也是通過倒逼機制,推動廣大公安干警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全面提升公安民警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與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公安工作高度重視,對加強公安隊伍的建設十分關心。全國公安機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于公安工作的指示精神,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挑戰(zhàn),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進“四項建設”,著力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創(chuàng)公安工作新局面。
公安派出所是開展社區(qū)警務工作的主要載體,還擔負著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使命。基層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現(xiàn)象一直是公安機關的“硬傷”,日常工作中承擔著接處警辦案、值班備勤、維穩(wěn)調解等,還有各種專項行動層出不窮,分任務,壓指標,民警疲于應付,確實沒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入戶走訪。以某農(nóng)村派出所為例,共計7名民警,扣除所長、教導員和一名戶籍民警外,承擔日常外勤工作的民警只有四個,社區(qū)(駐村)民警只能兼任。該派出所管轄兩個鄉(xiāng)鎮(zhèn),共2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面積122平方公里,實有人口21000余人,平均每個民警要管5000多人口?;鶎用窬媾R著工作任務多、任務重,警力少且經(jīng)費不足嚴重制約了民調評警工作的開展。
“民調評警”雖然已經(jīng)不再是新鮮事物,但是有許多民警對“民調評警”的意義、內容、操作流程都不太熟悉,認識不夠到位。有的民警認為“民調評警”的成績是隨機的,民調評警成績差點下次就自然會好點;有的民警對民調評警成績不求靠前,但求不要靠后;有的民警存在僥幸的心理,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有的民警習慣了坐堂辦公,宗旨意識群眾意識淡薄,畏難情緒嚴重,不遠進群眾的門;有的民警甚至存在為評警而評警的錯誤思想,到了群眾家里直接提出要求他們打高分、滿分,結果反而引起群眾反感,甚至抵觸。上述種種表現(xiàn)都屬于部分民警對民調評警工作的認識不到位造成的,沒有真正從完善公安機關基層基礎工作和服務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fā)來做好警務工作。
社區(qū)(駐村)民警走訪僅限于到群眾家中走走,發(fā)發(fā)宣傳資料,讓群眾在民調中心測評時說說“好話”走訪流于形式。特別是一些年輕民警在做群眾工作中不動群眾語言,外地民警在走訪時說普通話,不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存在入戶難、溝通難等問題,沒有做到與群眾融洽交流,沒有摸清群眾對社會治安所期所盼,未能獲得群眾對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農(nóng)村地區(qū)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大多數(shù)老人在接到測評電話時,不知電話里在講什么,或者是知道電話里在講什么,但回答的時候卻又用不來普通話,測評員不一定能聽得懂他們的方言。再加上測評員對修水語言特點不能正確理解,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群眾對民警的客觀評價。
“民調評警”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落腳點是助推發(fā)展社區(qū)警務?!懊裾{評警”不應成為社區(qū)民警的負擔,反而是激勵民警積極開展社區(qū)警務工作的舞臺。因此,積極開展民調評警,我們要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社會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是依靠綜治的力量。政法綜治工作是我國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特色優(yōu)勢,民警開展工作中有效整合基層政法人力物力資源,及時互通信息和互用資源,從而緩解基層公安缺人少物的局面,釋放“警力”。二是依靠基層黨組織。居(村)委會是社會單元的自治組織,充分依靠居(村)委會黨組織,發(fā)動建立一批單元長、樓長,參與社區(qū)警務的信息采集,畫圖、大走訪等工作,開展鄰里守望等治安防范,大力開展群防群治。三是依靠其他組織和事業(yè)團體,如團委有志愿者隊伍,稍加點評,便可參與到社區(qū)的一些工作。還有走訪一些民間團體,擴大社會影響力,延伸“警力”。四是借助科技手段提高警務效能,充分利用維信群、QQ群等社交軟件來加強與社區(qū)居民之間的聯(lián)系。
“民調評警”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系統(tǒng)工作,涉及面廣,影響力大。所以無論是窗口服務、接處警、還是偵查辦案等,各警種各部門應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思想??梢愿鶕?jù)實際情況制定局領導、機關科室與基層所隊三級結隊掛鉤制度,局領導分別掛點一至兩個派出所,必須經(jīng)常深入掛鉤單位督導,掌握工作進展,收集并幫助派出所解決實際問題。而機關科室協(xié)助派出所的方式就多樣化了,如選派民警直接參與派出所的“民調評警”工作,也可協(xié)助派出所做業(yè)務工作,為派出所減輕負擔,讓派出所責任區(qū)民警有更多的精力去抓好“民調評警”工作。這樣不僅提升了民調評警工作的全警參與度,同時也能改善“忙閑不均”的現(xiàn)象。要提高公眾安全感和群眾滿意度,需要多措并舉,各警種各司其職,通力合作。人人樹立評警意識,接處警,破大案,調糾紛,窗口服務,管理防范等都換位思考,注重群眾心理感受。服務贏民心,打擊一樣贏民心。
一個地區(qū)的治安狀況對群眾的安全感有較大影響,群眾的安全感又直按影響著對公安工作評價的滿意度。因此,需要公安機關做實社會治安打防管控工作。一是要屯警街面,加強巡邏防控。以城區(qū)街道為框架,科學劃分巡區(qū),采取車巡與步巡、流動與固定有機結合的勤務模式。城區(qū)可以由派出所民警協(xié)同巡警大隊、應急大隊隊員進行全天候巡邏,每月機關民警充實警力配合巡邏,搭建動靜結合、打防兼?zhèn)涞纳鐣娣揽鼐W(wǎng)。二是重拳打擊犯罪,做強公安主業(yè)。在緊貼公安主業(yè),堅持開展打擊“黃賭毒”、“盜搶騙”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的同時,特別突出對影響民生的入室盜竊、盜竊電瓶車、搶奪等犯罪的打擊力度,提升老百姓安全感。三是堅持科技防范,提升社會面管控率。積極打造以技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為支撐,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防控體系,有效提升科技手段在打防犯罪、規(guī)范執(zhí)法、服務群眾方面的能力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