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芹,瞿 融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 210000)
中藥復方是中醫(yī)藥文化的精髓,而配伍則是中藥復方用藥的特色和優(yōu)勢所在。有研究顯示,藥物配伍后比單用時藥效更加顯著[1],化學成分也會有所變化[2]。柴胡、黃芩配伍首見于《傷寒論》小柴胡湯方,原方由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三兩(切)、生姜三兩(切)、大棗12個(擘)組成,是張仲景柴胡系列方劑中最具代表意義的基本配伍[3]。其中,柴胡苦平,入肝膽經,透泄少陽之邪,并能疏泄氣機之郁滯,使少陽半表之邪得以疏泄;黃芩苦寒,清泄少陽半里之熱。柴胡之升散,得黃芩之降泄,兩者配伍是和解少陽的基本結構。后世對柴胡、黃芩配伍的臨床應用和藥理研究十分廣泛。本文對其臨床應用進行總結,并對其藥理作用和化學成分進行綜述。
柴胡和黃芩配伍是和解少陽的基本結構,少陽主樞,少陽受邪其癥狀往往變化多端,常有兼夾并可出現多個系統(tǒng)病變。
《明醫(yī)雜著》[4]:“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體現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常伴隨著氣機郁滯的現象,而情志的變化也是其發(fā)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從《黃帝內經》中“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可知三焦是機體氣機和體內津液運行的通道,要使上焦通暢,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脈的功能正常則必須調整少陽樞機。
臨床運用小柴胡湯治療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心血管疾病,取得顯著療效。而且臨床在治療心肌炎或高血壓的過程中,在某個病證階段,只要具備小柴胡湯證特點均可選用此方[5]。
少陽樞機不利、膽氣不舒可致肝失條達,肝氣乘脾,不通則痛可出現腹痛、脾失健運則食少;膽腑郁火犯胃,胃失和降則默默不欲飲食,喜嘔。柴胡和黃芩辛涼相配則祛邪熱,同時寓一表一里、一升一降之妙用,用之則表里以和、升降協(xié)調、樞機運轉,從而達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的療效。臨床用小柴胡湯治療脾胃失和、脾失運化的胃腸型感冒[6]、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7]等。
此外《本草綱目》[8]言:“柴胡行手足少陽,以黃芩為佐?!薄堕L沙藥解》[9]云:“黃芩苦寒,并入甲乙,泄相火而清風木;肝膽郁熱之證,非此不能除也。”兩藥合用清泄得當,共奏清熱祛濕之功,進而使氣機通暢,肝膽生理功能恢復正常則諸癥可愈。臨證每遇肝膽濕熱之證,多可用“柴胡-黃芩”藥對,如肝膽濕熱型慢性膽囊炎[10]、酒精性肝炎[7]等。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由于體虛感受外邪所致?;颊唧w虛,衛(wèi)外不固,感受外邪后不能抗邪外出,外邪直入半表半里之少陽經而出現邪犯少陽的癥狀。正邪交爭,邪氣時進時退,故見寒熱往來;邪犯少陽,氣機郁滯,而膽經循行于胸脅處故見胸脅憋悶等癥。
臨床治療發(fā)現,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不僅與肺相關,同時與肝也有密切關系。肺氣的肅降要靠肝氣的疏泄,同時肝氣的疏泄也有利于肺氣的肅降。臨床應用柴胡和黃芩配伍的方劑,如小柴胡湯治療支氣管擴張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11];陳華[12]等運用和解少陽法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感冒、哮喘、急性扁桃體炎等均取得了顯著療效。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說明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可以反映機體陽氣的狀態(tài),而陽氣的正常輸布運行是在少陽升降協(xié)調的作用下完成的。若少陽受病則陽氣不宣,神失所養(yǎng),出現神疲乏力、反應遲鈍、悲傷欲哭、多思多慮等一系列精神改變;若少陽樞機不利,郁而化熱,煉液為痰,上擾心神,也可出現癲、狂、癇等神志病證。
臨床常用柴胡和黃芩配伍的方劑,小柴胡湯治療癔病、譫妄性躁狂、憂郁癥、精神病[13]等;采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治療失眠、癲癇、恐懼癥、神經官能癥、慢性疲勞綜合征[14]等均屢獲佳效。
《本草匯言》[15]指出:“清肌退熱,柴胡最佳,然無黃芩不能涼肌達表”;明·孫一奎《赤水玄珠》[16]“柴胡得黃芩則寒”,均體現二藥協(xié)同配伍有退熱作用,常用于退少陽半表半里之熱,方如小柴胡湯。目前,這組藥對常用于治療外感發(fā)熱[17]、產后高熱[18]、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高熱[19]等。醫(yī)者對該藥對的應用大多主張“少陽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說明其發(fā)熱形式并非都是典型的往來寒熱。
此外,柴胡、黃芩配伍還可治療其他多種病癥,如腫瘤[20]、糖尿病[21]等,并取得顯著療效??傊窈忘S芩配伍常用于少陽樞機不利所致的各種病癥。在辨證施治過程中,只須抓住少陽樞機不利這一病機,就可選用柴胡和黃芩這一配伍,并結合其他病證靈活配伍其他藥物,均可獲得滿意療效。
近年來,因柴胡、黃芩配伍的臨床應用廣泛、效果顯著,故對其藥理作用和化學成分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明確其發(fā)病機制及更廣泛地運用于臨床治療。
2.1.1 保肝作用 肝臟作為人體的重要解毒器官,許多物質可通過胃腸道門靜脈或體循環(huán)進入肝臟進行轉化,因此肝臟極易受到毒性物質損害。肝損傷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潛伏期短,是臨床常見的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柴胡和黃芩配伍治療不同類型的肝損傷及對應最佳比例均有報道研究。如柴胡和黃芩2∶1配伍時對CCl4引起的肝損傷[22-23]及防治肝纖維化[24]效果最強,而1∶2配伍時對藥物引起的肝損傷[25]和酒精性肝損傷[26-29]保護作用更明顯。研究發(fā)現,柴胡、黃芩配伍及其單位藥均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且配伍應用時效果更佳。
2.1.2 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在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階段,病毒本身對心肌的損傷是導致心肌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病毒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發(fā)現,柴胡和黃芩配伍有抗病毒和誘生干擾素的作用,在疾病極期表現優(yōu)勢明顯[30],并且還具有抑制病毒復制[31]和減輕病理損傷[31-32]的作用,其中減輕心肌病理損傷作用的機制可能與其促進受染細胞的凋亡有關[32];此外,柴胡、黃芩配伍還具有預防保護和治療保護的雙重作用,其可能是通過穩(wěn)定心肌細胞膜、保護線粒體、增加耐氧能力從而保護心肌細胞、減輕損傷程度而實現的[33],然而柴胡、黃芩等量配伍與單位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4]。因此,尋找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抗病毒藥物最佳劑量配比以求得最佳療效至關重要。
2.1.3 退熱作用 柴胡和黃芩配伍臨床常用于多種形式的發(fā)熱。研究也證實,柴-芩合煎劑與分煎劑對不同劑量誘導的大鼠發(fā)熱有顯著的解熱作用,但合煎劑具有起效快和前期解熱作用強等特點[35];而且黃芩柴胡1∶1或2∶1配伍應用解熱作用優(yōu)于單位藥[36],但致熱源與配伍比例之間的關系尚未明確,仍需進一步研究。
2.1.4 抗抑郁作用 柴胡能顯著減少小鼠懸尾實驗[37]和強迫游泳實驗[38]的不動時間,證實柴胡有抗抑郁的作用。柴胡的主要藥效成分為柴胡皂苷,其能有效地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為學表現[39],起到改善抑郁癥狀作用。柴胡皂苷的抗抑郁機制可能與抑制海馬區(qū)caspase-3、caspase-9表達[40],或與降低海馬組織中JNK、Bad蛋白表達[41]有關;也可能與其促進海馬區(qū)BDNF蛋白與mRNA的活性和表達,進而減少神經細胞凋亡[42]有關;還可能與神經元的細胞保護相關,神經保護機制與抑制ER應力和線粒體凋亡通路[43]相關。
雖沒有文獻明確指出黃芩具有抗抑郁作用,但是黃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黃酮類化合物[44]可顯著縮短強迫游泳小鼠的不動時間,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45];而且4種主要黃酮成分(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苷和漢黃芩素)均可縮短強迫游泳和懸尾的不動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也被證實有抗抑郁作用。
綜上,柴胡和黃芩均具有抗抑郁作用,兩藥配伍后可能互相促進,增強疏肝解郁作用,從而增強抗抑郁作用,但仍需學者的進一步研究證實。
2.1.5 其他 黃芩和柴胡1∶2和1∶1之間時可增加藥物的利膽[46]作用,同時還具有抗驚厥、抗癲癇[47]以及對不同狀態(tài)小腸的推進功能有一定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48]。
2.2.1 單一化學成分的研究 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熱、抗炎、保肝、護腎、調節(jié)免疫和抗腫瘤[49]等作用。
黃芩苷和黃芩素是黃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及抗氧化、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腫瘤、保護心腦血管、神經保護、護肝、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作用[50]。此外,黃芩苷和黃芩素還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抑制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51]。
2.2.2 不同配伍比例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柴胡黃芩配伍有利于黃芩苷的煎出,其中以黃芩、柴胡2∶1時煎出量最大[52]。但隨著柴胡比例的增加,黃芩苷煎出量反而會略有減少,可能由于增加藥渣吸附的緣故,測得量相對減少。值得關注的是,與黃芩苷的溶出率相比,兩者配伍可更明顯地提高其他藥物成分的溶出[53],尤其能顯著提高柴胡皂苷的溶出率[54],有效地論證了“混煎增溶”理論,也從化學成分角度說明中藥配伍的科學合理性。
2.2.3 不同方法對化學成分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譜法[55]測定柴胡和黃芩配伍化學成分的變化,結果發(fā)現配伍后有含量的增加,又有成分含量的降低,同時還有成分種類的減少,但未發(fā)現成分種類的增多。由此可以說明中藥復方配伍后的化學成分,并非單位中藥化學成分的簡單相加,其具體成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采用GC-MS[56]針對藥對柴胡-黃芩及單位藥的揮發(fā)油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藥對揮發(fā)油的成分種類幾乎是單位藥柴胡、黃芩二者的加和,且主要來自于柴胡,說明柴胡在藥對揮發(fā)油成分中占主導地位。
配伍是中藥復方的特色,合理的配伍往往能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中藥復方的化學成分,特別是有效成分是復方制劑發(fā)揮有效作用的物質基礎,與配伍理論密切相關。中藥成分的復雜性,局限了中藥配伍的體內研究。現有文獻的研究思路方法多為指標性成分在配伍前后的藥動學變化,并不能完全反映配伍的機制,也不能與中藥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作用特點相一致。另外中藥的化學成分,其作用效果的差異與含量的多少并沒有一定聯系。因此對配伍的認識若只停留在對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上,就略顯片面。還應該從中醫(yī)“整體觀念”的理論出發(fā),探究配伍應用后是否增效以及最佳配伍比例,系統(tǒng)研究配伍后成分對機體各環(huán)節(jié)的影響,以進一步明確其作用機制,為臨床針對性用藥提供指導。
另外,雖然柴胡和黃芩的主要藥效成分均具有抗抑郁作用,而且柴胡和黃芩聯合其他中西藥廣泛應用于臨床抑郁癥的治療也取得顯著療效,但目前柴胡配伍黃芩抗抑郁作用尚停留在對其所在方劑的研究上,且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機制也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故尋找兩者抗抑郁作用的適用病證及最佳配伍比例,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至關重要。
[1] WEIXIA LI,JIANMING GUO,YUPING TANG,et al.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 of Ferulic Acid in Normal and Blood Deficiency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ngelica sinensis,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Their Combination[J].Int,J,Mol Sci,2012,13:3583-3597.
[2] XIONG YH,HU K,WANG M.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in herbal pair Artemisia annua-Agastache rugosa by GC-MS and 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J].Yao Xue Xue Bao,2009,44(11):1267-1272.
[3] 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77.
[4] 王綸.明醫(yī)雜著[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2.
[5] 王文姣.淺析小柴胡湯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4(25):159-160.
[6] 唐劍蘭.藿香正氣散合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胃腸型感冒[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4,14(3):42-43.
[7] 王芬芬.小柴胡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概述[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6,32(10):1038-1039.
[8] 李時珍.本草綱目(上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785-788.
[9] 黃元御.長沙藥解[M].張蕾,翟燕,孫清偉,校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6:75.
[10] 劉朝霞,李國慶,李賀薇.謝晶日教授運用柴胡系藥對治療消化內科疾病經驗闡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17:68.
[11] 李宏艷.小柴胡湯在肺系疾病中的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8):197-198.
[12] 陳華,李嵐.俞景茂和解少陽法治療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經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5(12):868-869.
[13] 丁德正.小柴胡湯在精神疾病中的運用[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8):1765-1767.
[14] 黃波.黃煌運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經驗舉隅[J].江蘇中醫(yī)藥,2008,40(3):32-33.
[15] 倪朱謨.本草匯言[M].戴慎,陳仁壽,虞舜,點校.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49.
[16] 孫一奎.赤水玄珠[M].周琦,校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704.
[17] 譚暢,韋志輝.小柴胡湯治療外感發(fā)熱35例[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6(3):192.
[18] 劉輝英,樓軒華.小柴胡湯治療產后高熱86例[J].中醫(yī)中藥,2002,73(4):86.
[19] 張樹彪.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高熱21例[J].新中醫(yī),2003,35(5):57.
[20] 李璐,張影,王憲齡.柴胡、黃芩及小柴胡湯抗腫瘤研究[J].中醫(yī)研究,2013,8:79-80.
[21] 程保智.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糖尿病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5):81-83.
[22] 王憲齡,李偉,劉方洲,等.柴胡黃芩配伍對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5,21(6):11-13.
[23] 王憲齡,程玲,宋寧,等.柴胡黃芩及兩者不同比例配伍抗大鼠CCl4慢性肝損傷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9,25(6):70-73.
[24] 李敏,王斌,候建平,等.柴胡、黃芩及其配伍抗大鼠肝纖維化作用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12,29(6):576-578.
[25] 王憲齡,李連珍,牛萬強.柴胡與黃芩不同劑量比例配伍對撲熱息痛所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河南中醫(yī),2004,24(8):15-17.
[26] 劉仁慧,王憲齡,宋寧.柴胡黃芩配伍解酒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4,20(4):3-4.
[27] 謝煒.柴胡黃芩配伍抗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作用研究[J].中藥研究,2013,15(2):210-214.
[28] 王憲齡,劉仁慧,劉方洲,等.柴胡黃芩配伍對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整體調節(jié)作用初探[J].中醫(yī)研究,2004,17(5):24-25.
[29] 王憲齡,劉仁慧,張影,等.柴胡黃芩配伍抗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藥材,2004,27(10):756-758.
[30] 劉芳,王雪峰,閆麗娟,等.黃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對心肌炎小鼠心肌組織CVB3m RNA及IFNm RNA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0,28(8):1601-1604.
[31] 劉芳,王雪峰,南春紅,等.黃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對柯薩奇病毒B3m感染Balb/c小鼠心肌炎治療作用[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4):697-700.
[32] 劉芳,王雪峰,南春紅,等.黃芩、柴胡對CVB3m小鼠心肌炎凋亡及相關基因Bcl-2/Bax表達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0,26(6):53-56.
[33] 劉芳,王雪峰,閆麗娟,等.黃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對外抗柯薩奇B3m病毒及對細胞活性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9):173-176.
[34] 謝彬,王雪峰,閆麗娟.柴胡、黃芩及其配伍提取物含藥血清對CVB3m感染乳鼠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6):1214-1215.
[35] 高琳,謝鳴,孫明瑜.柴芩合煎劑與分煎劑對LPS誘導的大鼠發(fā)熱模型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3,9(6):23-25.
[36] 陳慧慧,張敏,虞慧娟,等.柴胡和黃芩配伍解熱抗炎作用研究[J].中成藥,2011,33(9):1596-1598.
[37] 胡霜,馬義澤. 石菖蒲等五味中藥抗抑郁作用的試驗 研究[J] . 山東中醫(yī)雜志, 2009,28(11):799.
[38] SUN-HEE KIM, JIN HAIL, DAE-HYUM SEOG.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haihu-Shugan-San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 in rat models of depression[J] . Life Sciences, 2005,7 (6):1297.
[39] 戈宏焱,陳博,萬有貴.柴胡皂苷對抑郁癥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98-2100.
[40] 蔡珍珍,徐廣有,溫秋婷,等.柴胡皂苷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及海馬區(qū)caspase-3,caspase-9表達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8(2):115-119.
[41] 蔡珍珍,徐廣有,董海影,等.柴胡皂苷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神經元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3):28-30.
[42] 董海影,張靜艷,柏青楊,等.柴胡皂苷A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神經細胞凋亡的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935-1937.
[43] ZONG-YANG LI,ZHI GUO,YA-MIN LIU,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otal Saikosaponins of Bupleurum yinchowense on corticosterone-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3,148:794-803.
[44] 金敏.黃芩中黃酮類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 2008,14(9):55-56.
[45] 栗俞程,李寒冰,張賓.黃芩總黃酮對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3):161-163.
[46] 孫付軍,陳慧慧,王春芳,等.柴胡、黃芩藥對利膽作用研究[J].中成藥,2011,33(8):1418-1420.
[47] 謝煒,梁一超,陳偉軍,等.柴胡黃芩配伍應用對小鼠急性癲癇模型的影響[J].中藥研究,2013,15(2),210-214.
[48] 王憲齡,申平,李連珍.柴胡黃芩及其不同劑量比例配伍對小鼠小腸推進功能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4,20(4):1-2.
[49] 謝東浩,蔡寶昌,安益強,等.柴胡皂苷類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3(1):63-65.
[50] 辛文妤,宋俊科,何國榮,等.黃芩素和黃芩苷的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6):647-654.
[51] 曾光,梁清華,游萬輝,等.黃芩苷對T淋巴細胞增殖與活化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8,23(6):20-22.
[52] 黃艷萍,劉浩.黃芩與柴胡不同比例配伍黃芩苷水煎出量的比較[J].海峽藥學,2007,19(10):59-61.
[53] 劉逢芹,劉田云,余曉東,等.RP-HPLC 考察黃芩、柴胡配伍對黃芩苷成分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7:3-5.
[54] 侯緒浩,劉逢芹,楊曉靜,等.實驗考察柴胡與黃芩配伍前后柴胡皂苷a、d的溶出性差異[J].齊魯藥事,2012,31(2):66-68.
[55] 念其濱,劉洪旭,鄧思珊,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柴胡和黃芩配伍的化學成分變化[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31(2):104-107.
[56] 羅蘭,管淑玉.響應面法優(yōu)化藥對柴胡-黃芩的揮發(fā)油提取工藝及其化學成分GC-MS分析[J].中成藥,2013,35(8):1657-1663.